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病理库中的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病例,由高年资泌尿病理医师对HE切片进行复习,总结其形态学特点,部分病例加做免疫组织化学进行鉴别诊断,同时总结其临床影像学资料及预后,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学及切片资料的患者45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1例,男女比3.1∶1.0,中位年龄36(13~80)岁。术前诊断为息肉者23例,肿瘤19例,结石3例。临床症状以血尿(13例)、腰腹痛(9例)及无症状(9例)为主。多发息肉29例,单发16例;左侧息肉32例,右侧13例;上段息肉29例,中段9例,下段7例。无泌尿系相关病史27例,泌尿系结石病史10例,其余患者具有支架、狭窄或肿瘤病史。手术方式多样,以输尿管局部切除断端吻合术最常见(20例),其次为输尿管镜下息肉切除术(12例)。从病理确诊到随访截至2022年3月:4例患者失访,其余34例随访时间为60个月(3~85个月),1例3个月后息肉复发,1例2年后息肉复发,其余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或狭窄,2例复发者均为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纤维上皮性息肉大体表现多样,可为细长形息肉,可为乳头状或息肉样隆起型小肿物,也可为较大乳头状肿物。镜下分为1、2及3型,其中以3型最多见(28例);本组单纯性纤维上皮性息肉41例,息肉恶变为尿路上皮癌2例,息肉与尿路上皮癌伴发1例,息肉被覆上皮为尿路上皮原位癌、间质为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1例。结论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学特点多样,镜下3种类型易与炎性息肉、腺囊性炎、乳头状瘤等一系列输尿管良恶性疾病相互混淆,牢记鉴别要点,必要时辅助相应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输尿管 息肉 病理学,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及荧光原位杂交,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讨论。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平均(31.3±9.3)岁。12例为体检偶然发现,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血尿和腰腹部疼痛。肿瘤直径1.5~15 cm,平均5.4 cm,3例诊断时已发生转移。10例标本大体呈实性,切面灰白多见,其次为杂色、灰褐,5例切面伴囊性变,5例可见出血及坏死区域。镜下观察可见肿瘤由嗜酸性细胞或透明细胞构成的乳头状、巢状及腺泡状结构,肿瘤细胞界限清楚,核仁较明显,间质主要为纤细的纤维血管间隔,4例可以见到砂砾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均弥漫表达TFE3、PAX-8及CD10,不同程度表达AE1/AE3、Vimentin、HMB45及AMACR/P504S,CAIX、CK7、CD117均阴性表达。所有病例TFE3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存在TFE3信号分离。结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类型,女性高发于男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标记TFE3荧光原位杂交来确诊。

  • 标签: 肾肿瘤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N-乙酰基转移酶10(NAT10)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CRC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100例CCRCC临床病理标本进行NAT10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染色结果进行观察。结果100例CCRCC患者中,NAT10的表达率为100%,染色强度高于肿瘤旁正常组织,其着色部位为细胞核及胞浆,并在核仁区有特异着色。结论NAT10在CCRCC中高表达,并在核仁区有特异着色,NAT10有望成为临床辅助CCRCC诊断及核仁的新标记物。

  • 标签: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乙酰基转移酶类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