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保留十二指肠切除(LDPPHR)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20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5例行LDPPHR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例,女18例;中位年龄为29岁,年龄范围为14~66岁。25例病人均施行LDPPHR。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恢复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3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25例病人均完成LDPPHR,其中23例行全切除,2例行头次全切除。25例病人手术时间为310 min(207~540 min),中出血量为200 mL(50~800 mL)。25例病人中,1例输注红细胞4 U、血浆400 mL,1例输注血浆500 mL,1例输注血浆600 mL,22例未输注红细胞和血浆。25例病人中,3例发生B级瘘,充分引流后出院;4例发生胆瘘,2例行内逆行胆管造影胆总管支架植入术后症状消失,1例充分引流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肝周积液行穿刺引流+胆总管支架植入术后症状消失,18例无并发症发生。25例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为17 d(9~27 d)。(2)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25例病人肿瘤体积为6.0 cm×5.0 cm×2.0 cm(1.0 cm×2.0 cm×1.5 cm~10.0 cm×9.0 cm×8.0 cm);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3例,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2例,头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真性囊肿、胰腺肿瘤结节中央胆固醇结晶及钙化、头海绵状血管瘤各1例。(3)随访情况:2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随访期间,25例病人中1例发生术后糖尿病,规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1例发生脂肪泻,口服补充酶制剂,症状改善;1例术前以间断头晕伴双下肢无力,低血糖为主要表现,术后未行特殊治疗血糖恢复正常;其余病人无代谢性并发症发生。25例病人无肿瘤癌变、复发和死亡,无胃排空障碍、胆管结石或狭窄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LDPPHR治疗头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安全、可行,具有保留消化道完整性的优势。

  • 标签: 胰腺肿瘤 良性 低度恶性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 全胰头切除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腹腔十二指肠切除肠吻合方法众多,本团队认为肠吻合形成"窦道愈合"有助于减少胰液外渗及肠液反流。纤维层愈合以机械连接为基础,其连接形式多种多样。本团队总结开展腹腔十二指肠切除以来的经验,采用改良的"双针肠吻合法"并配合"变径可测量引流导管"支撑管,在肠吻合口形成"窦道愈合",现将技术要点及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腺支撑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后入路在腹腔十二指肠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3例采用结肠后入路行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17例,年龄(61.9±8.8)岁。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结肠后入路行腹腔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时间(285.7±49.8)min,其中标本切除时间为(120.0±10.5)min,中位中出血量200 ml,出血量范围50~800 ml。53例患者中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3例(端端吻合),手术时间分别为300、325、385 min,中出血量400~800 ml。中5例(9.43%,5/53)因横结肠系膜受侵而离断结肠中动脉、切除部分横结肠系膜。术后5例(9.43%,5/53)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瘘4例,出血合并胃排空障碍1例。5例离断结肠中动脉患者术后排气时间(5.40±1.14)d,均未发生结肠缺血坏死;48例未断结肠中动脉患者术后排气时间(2.92±1.03)d。全部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达到R0切除。结论结肠后入路行腹腔十二指肠切除对于十二指肠巨大肿瘤、头钩突部肿瘤和(或)伴有门静脉、肠系膜血管受侵的患者安全可行,可实现R0切除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单中心常规化开展腹腔十二指肠切除(LPD)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2018年1月至12月实施的LPD 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其中男性57例,女性45例,年龄15.0~79.0(59.9±11.8)岁,体质量指数(23.6±3.6)kg/m2。102例LPD中,实施全切除6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3例,均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节段切除人工血管重建。102例手术时间(376.6±87.2)min,中出血量350(100,800)ml,术后住院天数(17.0±5.9)d。102例中患者2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25.5%),17例患者发生两种以上并发症。术后发生B/C级瘘9例(9.4%)、腹腔出血8例(7.8%)、消化道出血2例(2.0%)、胆瘘4例(3.9%)、胃排空障碍5例(4.9%)、肺部感染8例(7.8%)。围手术期死亡5例(4.9%)。结论LPD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整块切除肠吻合及血管重建,其核心是整块切除,联合血管节段切除重建是LPD技术成熟的标志及常规化开展的条件。

  • 标签: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整块切除 联合血管切除重建
  • 简介:摘要十二指肠切除于1898年由Codivila首创,因其脏器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困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起初并不被认可。手术疗效的落差和患者治疗的渴求,促使医疗技术人员对手术不断改进。如今,十二指肠切除早已成为治疗头部及壶腹周围肿瘤的常规式,近远期疗效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回顾了十二指肠切除的发展过程,并就十二指肠切除的前景作一展望。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变径可测量胰腺导管"在腹腔十二指肠切除(LPD)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采用"洪氏一针法"管空肠吻合方式行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47例。依据患者肠吻合所用导管类型分为两组:应用普通胰腺导管的患者作为普通组(n=61);应用"变径可测量胰腺导管"的患者作为变径组(n=86)。对比分析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7例患者中,男性89例,女性58例,年龄(56.7±1.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径组体部断面管直径(3.2±0.1)mm,管内置管深度(4.7±0.2)cm,普通组则无法准确测量。变径组瘘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组[2.32%(2/61)比11.47%(7/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变径可测量胰腺导管"在LPD的应用中安全、有效。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胰腺导引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与内鼻胆管引流(ENBD)减轻黄疸对腹腔十二指肠切除(LPD)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73例减黄后行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0例,女性73例,年龄(60.4±10.8)岁。根据减黄方式不同分为PTCD组(n=126)和ENBD组(n=47)。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及输血量、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LPD,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患者行LPD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及输血量、R0切除率、肿瘤性质、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TCD组瘘发生率10.3%(13/126)低于ENBD组25.5%(1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TCD组术后出血发生率8.7%(11/126)低于ENBD组25.5%(1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组患者并发症Clavien-Dindo系统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对于合并黄疸拟行LPD的患者,术前行PTCD减黄较ENBD减黄可降低LPD术后瘘发生率及术后出血的风险,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黄疸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内镜鼻胆管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包埋于肝左外叶及左尾状叶之间预防腹腔十二指肠切除后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 2022年4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腹腔十二指肠切除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63.0±9.2)岁(范围:48~78岁);体重指数(24.1±3.2)kg/m2(范围:15.4~31.6 kg/m2)。在常规完成腹腔十二指肠切除后,将患者的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包埋于肝左外叶及左尾状叶之间,并用可吸收线对拢缝合肝左外叶及左尾状叶肝实质。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瘘、胆瘘、术后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肝脓肿)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77.5±52.0)min(范围:192~360 min),其中中包埋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用时(3.1±0.6)min(范围:2.3~4.2 min),中出血量[M(IQR)]300(200)ml(范围:50~800 ml)。术后第1天肝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均提示肝动脉血流通畅。术后发生瘘3例,其中B级瘘2例(1例伴腹腔感染),生化漏1例。3例瘘患者经持续腹腔引流后顺利出院。未发生胆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肝脓肿、术后肝功能不良。结论肝左外叶、左尾状叶包裹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可能是预防腹腔十二指肠切除后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且较为安全。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出血 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 肝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腹腔十二指肠切除(LPD)腹腔引流管拔管指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肝胆外科行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127例患者,其中男性74例,女性53例,年龄(58.68±8.65)岁。依据LPD后腹腔引流管采用的拔管指征分为两组:以ERAS理念为指导的患者作为ERAS组(n=61),以传统拔管指征为指导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66)。ERAS组同时满足以下两点即可拔管:(1)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无胆汁、无胃肠内容物及脓性分泌物渗出,无活动性出血;(2)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液淀粉酶<5 000 U/L。对照组同时满足以下三点可拔管:(1)腹腔引流液无胆汁、无胃肠内容物及脓性分泌物渗出,无活动性出血;(2)自术后第1天始,每间隔1 d测定引流管引流液淀粉酶,连续2次血清淀粉酶浓度<5 000 U/L;(3)腹腔引流液量小于100 ml/24 h。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行LPD,无死亡病例。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患者的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1比7(5,9)d]、第一次经肛门排气时间[3(2,4)比3(3,5)d]和术后住院天数[14(10,18)比17(14,22)d]均缩短,住院费用减少[10.33(9.64,11.52)比11.22(10.38,13.58)万元],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熟练掌握LPD技术的基础上,应用基于ERAS理念定义的腹腔引流管拔管指征指导LPD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拔管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十二指肠切除中降落伞式单荷包肠吻合方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采用降落伞式单荷包肠吻合行腹腔十二指肠切除治疗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1例,女性30例,年龄(59.1±9.7)岁。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资料。结果71例患者均实施完全腹腔十二指肠切除,2D腹腔下实施5例,3D腹腔下实施66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2例。手术时间(388.9±92.9)min,中出血量(411.3±176.9)ml,术后住院时间(14.1±5.8)d。71例降落伞式单荷包肠吻合操作时间(26.9±6.8)min。25.4%(18/71)的患者术后发生了并发症,其中B级瘘2例(2.8%),引流管拔除时间最长为术后第17天。71例患者并发胆瘘6例(8.5%)、胃排空障碍5例(7.0%)、肺部感染4例(5.6%),非瘘相关性腹腔感染4例(5.6%),非瘘相关性腹腔出血1例(1.4%),胆道出血1例(1.4%),乳糜漏2例(2.8%)。结论腹腔十二指肠切除中降落伞式单荷包肠吻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吻合术,外科 降落伞式缝合 胰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远端胰腺切除瘘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腹腔体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瘘和未发生瘘患者性别、年龄、中失血量、胰腺残端处理方法、体质量指数(BMI)、胰腺质地、白蛋白等指标的差异,单因素分析确定其与瘘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3例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60例,年龄(49.23±15.62)岁,范围16~76岁。术后瘘发生率为34.4%(32/93)。在单因素分析中,BMI(χ2=4.515,P=0.034)、胰腺质地(χ2=3.891,P=0.049)、术前血清白蛋白(t=2.644,P=0.010)以及白蛋白差异(t=-2.293,P=0.024)与术后瘘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白蛋白低(OR=0.551,P<0.001)、白蛋白差异大(OR=1.542,P<0.001)、BMI≥25 kg/m2(OR=3.303,P=0.035)、胰腺质地软(OR=3.065,P=0.049)是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术前白蛋白较低者应改善其营养状况,BMI≥25 kg/m2、胰腺质地软的患者要警惕术后瘘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腺切除术 胰体尾 胰瘘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护理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1月至2016年9月共收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1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检查项目指导、医疗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措施。结果本组91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经过抗炎、止血等对症治疗和综合护理,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进行精心治疗和综合护理,是患者治疗痊愈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患者康复的保证。

  • 标签: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未阻断肾蒂血管后腹腔下肾部分切除治疗T1a期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后腹腔下肾部分切除的56例(24例无肾蒂阻断,32例阻断肾蒂血管)T1a期肾癌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平均血肌酐水平(无肾蒂阻断组72 μmol/L;肾蒂阻断组75 μmol/L)、平均手术时间(无肾蒂阻断组64 min;肾蒂阻断组60 min)、术后1个月平均血肌酐水平(无肾蒂阻断组75 μmol/L;肾蒂阻断组82 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中平均出血量(无肾蒂阻断组为100 ml;肾蒂阻断组为44 ml)、中热缺血时间(无肾蒂阻断组为0 min ;肾蒂阻断组为25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肾蒂阻断组侧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术前平均51 ml/min,术后1个月平均49 ml/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蒂阻断组侧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术前平均52 ml/min,术后1个月平均45 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癌患者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肾透明细胞癌,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7个月,肿瘤无复发转移。结论零热缺血后腹腔下肾部分切除治疗T1a肾癌安全可行,有利于侧肾单位及功能的保留。

  • 标签: 肾肿瘤 腹腔镜 热缺血 肾蒂阻断 肾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腔左肝优先原位模块化右半肝加尾状叶切除治疗Ⅲa型肝门部胆管癌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胰腺外科进行腹腔左肝优先原位模块化右半肝加尾状叶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90 min,中出血量约600 ml,中输注红细胞0.5 U、血浆600 ml。术后无出血、胆瘘、胃肠瘘、胆管狭窄等并发症,顺利出院。术后病理报告显示Bismuth Ⅲa型肝门部胆管癌。结论腹腔左肝优先原位模块化右半肝加尾状叶切除对于Bismuth Ⅲa型肝门部胆管癌是安全、可行的。优势:符合"no-touch"和"en-block"肿瘤外科基本原则,减少中操作牵拉、挤压肿瘤;处理第三肝门和第二肝门时,助手向左侧牵拉左半肝可以有效增加手术操作空间,方便者"考古式"显露、处理肝短静脉和右肝静脉。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腹腔镜 右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术 左肝优先入路
  • 作者: 徐建 熊永福 黄徐建 杨发财 李敬东 刘建华 赵文星 秦仁义 尹新民 郑树国 梁霄 彭兵 张起帆 李德卫 汤朝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外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一科 川北医学院肝胆胰肠研究所,四川南充 637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石家庄 20009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江苏徐州22100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胆胰外科,武汉 430030,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长沙 410005,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胆道外科,重庆 400038,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肝胆外科,杭州 31002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胰腺外科,成都 61004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胆外科,广州 51051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40001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通外科 200092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国内多个中心行腹腔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8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腹腔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143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92例,女性51例,年龄(64±11)岁(范围:53~72岁)。Bismuth分型:Ⅰ型38例(26.6%)、Ⅱ型19例(13.3%)、Ⅲa型15例(10.5%)、Ⅲb型28例(19.6%)、Ⅳ型43例(30.0%)。将各手术团队内手术例数≤10例(每个手术团队内前10例患者)的患者列为A组(77例),手术例数10例之后的患者列为B组(66例);并将完成例数≥10例中心的病例设为A1组(116例),<10例的中心设为A2组(27例)。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21.3±153.4)min(范围:159~770 min),中出血量为100~1 500 ml(中位出血量300 ml)。术后近期并发症包括胆瘘、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延迟、肺部感染、肝功能衰竭等,术后总住院时间为(15.9±9.2)d。B组与A组相比手术时间缩短[(429.5±190.7)min比(492.3±173.1)min,t=2.063,P=0.041]、中出血量相对减少[465 ml比200 ml,Z=2.021,P=0.043];A组术后胆瘘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于B组(χ2=4.341、0.007,P=0.037、0.047)。A1组与A2组相比手术时间相对缩短[(416.3±176.5)min比(498.1±190.4)min,t=2.136,P=0.034],术后胆瘘、腹腔感染发生率较低(χ2=7.537、3.162,P=0.006、0.046)。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A组与B组近期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完成例数逐步增多,手术熟练程度不断提高,以及规范化操作流程指导下,腹腔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时间逐渐缩短。在严格选择病例前提下,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完成腹腔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是可行的;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建议做广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管肿瘤 根治性切除 安全性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前列腺癌根治患者1年内生化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腹腔前列腺癌根治的患者102例,均于出院后每3个月复诊1次,随访1年,观察患者生化复发情况,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生化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102例患者中术后1年内生化复发21例,复发率为20.59%。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术前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手术切缘性质、包膜侵犯性质、淋巴结转移、精囊侵犯性质是腹腔前列腺癌根治患者1年内生化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OR=1.608、1.365、1.503、1.514、1.329、1.830、1.543,P=0.004、0.033、0.009、0.023、0.040、0.015、0.031)。结论术前PSA水平高、病理分期高、手术切缘阳性、包膜侵犯阳性、淋巴结转移、精囊侵犯阳性、术前Gleason评分高是前列腺癌根治患者1年内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前列腺癌根治术 生化复发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下左肝优先游离、原位右半肝加尾状叶切除治疗Bismuth-Corlette Ⅲa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腹腔左肝优先游离、原位右半肝加尾状叶切除的13例Bismuth-Corlette Ⅲa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60.9±8.4)岁。分析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并发症以及术后生存等情况。结果术前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5例。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下左肝优先游离、原位右半肝加尾状叶切除,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M(Q1,Q3)]390.0(355.0,435.0)min,中出血量[M(Q1,Q3)]800.0(300.0,1 100.0)ml。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均为胸腔积液,其中门静脉血栓伴胸腔积液1例,经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及胸腔积液穿刺后治愈。13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2.5±5.5)d,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中冰冻病理:左肝管切缘阴性12例,中度异型增生1例。术后病理:胆管腺癌12例,胆管黏液腺癌1例,高分化2例,中分化10例,低分化1例,R0切除率100.0%(13/13)。13例患者肿瘤长径(2.9±0.9)cm。术后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随访,1例失访,术后1年生存率为66.7%(8/12)。结论Bismuth-Corlette Ⅲa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在腹腔根治中左肝优先游离、原位右半肝加尾状叶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Klatskin肿瘤 Bismuth-Corlette Ⅲa型 原位右半肝切除 左侧优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胃大部分切除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胃穿孔中的应用疗效,并探讨其应用条件。方法我院于2008年3月~2010年12月共接收急性胃穿孔患者57例,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完全随机分为胃大部分切除组和胃穿孔修补组,分别实施胃大部分切除和胃穿孔修补,随防两年后了解其术后疗效并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并发症比较得出胃大部切除组患者治疗后其中毒性休克发生率低于胃穿孔修补组患者治疗后的发生率,术后疗效评价结果为总体上胃大部分切除的术后疗效更好。结论胃大部切除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高于单纯胃穿孔修补,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胃穿孔做进一步推广及研究探讨。

  • 标签: 胃大部分切除术 胃穿孔修补术 急性胃穿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融合成像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导航系统)在腹腔胰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例志愿者(志愿者1为胆管癌行腹腔十二指肠切除、志愿者2为胰腺癌行腹腔体尾+脾切除)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8岁、40岁。采用自主研发的导航系统进行腹腔训练器模型(刚体模型、假体模型)测试和临床测试研究。观察指标:(1)模型测试情况。(2)临床测试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1)模型测试情况。初始腹腔模拟训练器的腹腔视野可见有遮挡物的刚体模型或假体模型。增强CT检查三维可视化重建可见有遮挡物的刚体模型或假体模型和隐去遮挡物的刚体模型或假体模型。三维可视化重建图像与腹腔实时画面叠加融合成像后,腹腔模拟训练器的腹腔视野可见被遮挡的刚体模型或假体模型。刚体模型吻合度良好,标志点距离误差为(0.26±0.11)mm;假体模型吻合度良好,标志点距离误差为(0.29±0.18)mm。(2)临床测试情况。2例志愿者初始腹腔视野可见有遮挡的腹腔脏器和血管;增强CT检查三维可视化重建后,导航系统可显示肿瘤、重要脏器及重要血管的位置;三维可视化重建图像与腹腔实时画面叠加融合成像后,腹腔视野可显示肿瘤、重要脏器及重要血管的位置。志愿者1血管标志点距离误差为(1.36±0.57)mm;志愿者2血管标志点距离误差为(1.24±0.33)mm。结论导航系统运用于腹腔胰腺手术效果满意,腹腔视野中能够显示常规腹腔胰腺手术无法明确的深层组织和血管关系。

  • 标签: 胰腺肿瘤 手术 术中导航 三维可视化 影像融合 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