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12月23日,中国舞蹈家协会、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在上海举办了“舞典华章——2017中国舞蹈高峰论坛”。在论坛的主题发言中,笔者以《国家艺术基金助推舞剧创作繁荣发展》为题,对“2017中国舞剧创作”从“国家资助”的视角进行了回望。

  • 标签: 中国舞蹈家协会 舞剧创作 舞剧艺术 文化自信 自省 高峰论坛
  • 简介:舞蹈界对“舞蹈”是什么感到困惑、艺术界对“艺术”是什么感到困惑、美学界对“美”是什么感到困惑!本文就是从这三重困惑中启程去探索“舞蹈艺术美”!由此,也对“舞蹈艺术美学科”的构成进行一些思考。无论是美学家还是舞蹈家,目前对“舞蹈艺术美”的探求主要是“自上而下”的方法,即从探求“美”是什么入手,继而探求什么是“艺术美”,什么是“舞蹈艺术美”。而我们则采用“自下而上”的途径,即首先探求“舞蹈”是什么,继而探求什么是“舞蹈艺术”,什么是“舞蹈艺术美”。

  • 标签: 舞蹈艺术 舞蹈作品 社会生活美 论纲 吴晓邦 北京舞蹈学院
  • 简介:"题材的现实性"是指题材对当下现实的积极影响,而这影响通常是通过对主题的开掘和升华来实现的。有些"现实题材"的作品由于只停留在生活的表层,反倒呈现出背离"现实性"的倾向,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创作中的"现实题材",更要关注怎样在创作过程中实现现实题材的"现实性"。体现艺术家表达能力的"怎样写"与体现艺术家表达欲望的"写什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建构过程。创作技能不应成为我们题材选择的限制,题材领域的拓展对创作者来说更具有挑战性,或许更能增强艺术家表达能力,表现技巧的创新。在这个意义上,关注现实是艺术创新的第一动力。表现现实题材的现代戏在戏曲艺术现代进程中相对滞后,主要在于我们把某些历史精神的物化形态当成了不可逾越,更不可出走的"精神家园"。创新不仅是艺术发展的标记,更是艺术存在的理由。

  • 标签: 戏曲艺术 现代进程 现实题材
  • 简介: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度的选拔和加工。四年来,这项工作得到了全国舞台表演艺术工作者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各地文化、财政主管部门乃至各地党委、政府的有力支持。可以说,这项工程不仅将自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舞台表演艺术的佳作选拔出来并资助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而且积极推动其面向大众、面向市场以实现社会、经济两个效益的统一以及实现金杯、口碑两个评价的统一。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精品工程”在其实施过程中力争成为打造时代文化品牌的工程,成为建设国家文化形象的工程,成为实现民族文化积累的工程。本文在这里所探讨的,是从这一工程实施四年来的状况看当前舞台表演艺术的创作态势。

  • 标签: 舞台表演艺术 创作态势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艺术工作者 面向市场 文化品牌
  • 简介:一、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教育最基本的功能,在于使每一个体一是习得融入社会的基本规则,二是习得发展个体的基本能力。前者决定着通识教育理念的形成,后者促成了职业教育的拓展。正因为每一个体既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同时又需要在社会存在中发展个体,因此每一个体的“成人”就意味着接受了一定程度的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

  • 标签: 艺术职业教育 《规划纲要》 十大关系 通识教育 融入社会 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