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4
/ 2

武定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浅析

李颖

武定县狮山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651600

摘要:农业产业化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本文对武定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浅析,阐述了其发展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总结。通过对特色农业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品牌建设和科技创新,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链和政策环境,拓展农业市场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本研究为武定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特色农业;产业化;现状;对策;思考

一、绪论

武定县位于云南省中北部、楚雄彝族自治州东北部,是一个集山区、民族、宗教、贫困“四位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武定光热充足、雨热同季、春早冬晚,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优越的自然禀赋,适合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本文从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基本思路,武定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武定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的有利条件、发展思路、发展对策、措施思考、武定特色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它通过整合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了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农业产业化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通过引导农民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特色化。这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业产业化的目标是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武定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武定县充分利用现有扶持政策和扶贫政策,深入实施农业小巨人培育工程和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工程,以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九大主导产业作为武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培育州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02个,家庭农场26户,种养殖大户772户,带动5万余户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增收1.7亿元。先后建成了以5万亩早青豌豆、5万亩高山绿色蔬菜、3万亩优质水果、10万亩特色林果、1万亩早青蚕豆、44万平方米人工食用菌以及武定鸡、小耳朵黑山羊为主的特色种养殖基地,在125个行政村成立以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任理事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25个,吸纳了2477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贫困户入社率达95.4%;实现578个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带动153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带动增收2384.8万元,户均增收1550元。通过发展产业,实现9343户39749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二)存在问题

1.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生产条件差,水利条件参差不齐,部分农村水、电、路状况亟待改善。农田水利化程度仅60%,严重影响农业收成,挫伤农业生产主体积极性。

2.龙头带动不明显,品牌建设滞后

武定县作为云南省的一个重要农业县,拥有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包括野生菌、中药材、水果等。然而,由于受到产业结构单一、品牌知名度低、科技创新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武定县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龙头企业状况难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

3.产业主体分散,农民组织化程度仍然偏低

武定县在农业产业链构建方面仍存在短板,如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滞后、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等。截止2018年底,全县仅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78个、县级家庭农场13户、种养殖大户2262户。为了完善产业链条,应加大对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同时,引导企业加强农产品加工环节的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4.产业链条短,农产品深加工转化率低

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少,除烤烟、豆类、畜禽产品等少数农产品外,绝大多数农产品主要以单一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深加工转化率低,深加工更谈不上。

5.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滞后

农业信息网络体系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信息不畅,市场反应不灵,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优质产品不能及时进入市场,新兴项目的引进推广速度慢,市场信息把握不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较为突出。

四、武定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武定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1.种养合作化

合作化种养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较好地避免过去一家一户经营模式下的盲目跟风。要打破一家一户分散保守的经营模式,引导农民因地制宜抱团,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道路。武定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种养合作化是一种有效的农业发展模式,它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种养结合,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2.管理规范化

武定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管理规范化首要任务是进行科学的农业产业规划。在分析市场需求与本地资源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县情的农业产业发展战略。明确特色农业产业的主导品种、重点领域和市场定位,以实现产业布局合理、特色突出、效益显著的目标。农业生产管理是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武定县应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严格的种子、种苗、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监管制度,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加强生产流程监控,实现农产品追溯管理,确保特色农产品的优质安全。

(二)武定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对策

1.突出发展重点,典型示范引导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立不同层级的科技示范基地和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区,将科技融入到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中,为产业的健康、持续、优质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应用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和理念,进行重点扶持,实现产业技术集成。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好了,示范带动效应就自然显现出来了,产业建设就会取得越来越大的规模和效益。

2.创新发展方式,推广先进技术

重视产学研合作,搭建农业产学研合作平台。必须坚定地采取请进来的策略,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请专家,做规划、搞培训,传技术,在实现产业示范发展的同时,培养自身的产业技术队伍,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坚持把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作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重点来抓,在良种选育、栽培、管理及加工、储藏、运输等各个环节,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采取灵活方式,通过不同途径,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和科技含量。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高效间套种模式等实用新技术。

结语

总之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于武定县经济具有重要作用,需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调整,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进步。同时,强调了要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立足优势资源,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促进武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些观点和措施都是非常切合实际的,有助于推动武定县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和管理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黄云雁.武定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报告[R].2015,5-6

[2]李坚,龙德武,杨晓艳,等.武定年鉴[J].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2016,(9):186.

[3]李坚,黄玉梅,杨晓艳,等.武定年鉴[J].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2017,(8):238.

[4]李坚,黄玉梅,杨晓艳,等.武定年鉴[J].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2018,(1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