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动态灌注成像技术测定肝脏血流量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CT动态灌注成像技术测定肝脏血流量的效果观察

孙剑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  上海青浦区  201700

【摘要】目的 观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动态灌注成像技术测定肝脏血流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22.04-2023.04的间2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24例,作为对照组,2组同时实施 CT 动态灌注成像检验,对比组间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血流量(tHBF)、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分布容积(Vd)的差异。结果 对比对照组,实验组的肝硬化患者的HAP、PVP和THBF都降低,MTT存在延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HPI和D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 CT 灌注成像测定肝脏血流量具有无创、安全等优势,值得运用。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动态灌注成像技术;肝脏;血流量

人体肝脏出现病理性改变时,不仅肝脏血管会发生变异,且肝静脉、肝动脉与门静脉等系统之间的血流动力学也会出现复杂变化,故在对肝脏相关疾病实施诊断时,对于肝脏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展开正确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1]。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动态灌注成像技术能够通过图像重建,任意方位显示组织或器官,对病变显示更为全面,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对有密度改变的细微病变也可显示出来[2]。该文探析CT动态灌注成像技术测定肝脏血流量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2022.04-2023.04间的2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2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男性、女性各为10、14例,年龄33-74(55.24±2.36)岁;对照组男性、女性各为11、13例,年龄33-74(55.31±2.29)岁,组间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入选者都进行CT灌注成像检查,选取同时含有肝脏、主动脉、门静脉的层面作为扫描层面,扫描电压120 kV,扫描电流150 mAs,层厚7 mm,扫描时间1s,对比剂为Ultravist300,于肘静脉建立静脉通道,以高压注射器实施注射,对比剂量50 ml,流率为5 ml/s,首先实施1次平扫,作为基底层面;注射结束后对比剂7s后,再相隔1秒扫描1次,共30次,在扫描过程中让患者屏气。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nous perfusion,PVP)、总肝血流量(total hepatic blood flow,THBF)、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index,HAPI)、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ime,MTT)、对比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等指标的差异。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的肝硬化患者的HAP、PVP和THBF均降低,MTT有所延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HPI和D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肝脏血流变化情况对比(n=24)

参数

实验组

对照组

t

P

HAP[ml/(min·ml)]

0.19±0.11

0.23±0.14

1.101

0.277

PVP[ml/(min·ml)]

0.79±0.28

1.23±0.69

2.895

0.006

THBF[ml/(min·ml)]

1.03±0.38

1.52±0.67

3.116

0.003

HPI(%)

21.08±8.54

21.11±8.47

0.012

0.990

MTT(s)

23.06±5.43

14.89±8.27

4.046

<0.001

DV(%)

29.27±11.15

30.01±11.08

0.231

0.819

3讨论

CT灌注成像的原理主要来自核医学计算器官血流量的数据处理技术。核医学研究组织灌注的机理是:自静脉团注示踪剂后,示踪剂从左心室射出,随着血流到达观察的组织,其浓度持续增高,最后达到峰值。

该研究发现: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的肝硬化患者的HAP、PVP及THBF降低,MTT有所延长,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HPI和D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CT灌注成像存在较大的空间及时间分辨率,信号变化和组织强化关系确定,所反映的生理过程不受示踪剂干扰。肝脏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可采用斜率法和去卷积法,以鉴别肝动脉及门静脉的血流灌注。患者发生肝硬化时,因再生结节、纤维组织索的挤压,肝内门静脉及肝静脉分支闭塞,从而增多了肝窦毛细血管内皮去窗孔化,导致肝脏的血流阻力,造成肝门静脉的流入血流、肝静脉的流出血流遇到阻碍,但是脏结构和微循环病理变化,可促使肝脏血流量出现对应变化[3]

综上,以 CT 灌注成像测定肝脏血流量存在无创、安全等优势,值得借鉴。                            

[1]迪丽比热·阿迪力,蔡丹杰,曹炎焱,等.18F-FDG全身PET/CT动态采集对肝脏恶性肿瘤诊断的增益价值[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22,42(12):724-728.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指南[J].实用肝脏病杂志,2023,26(2):后插1-后插14.

[3]张仕勇,明兵,兰茜琳,等.基于上腹部CT动态容积灌注扫描行动脉、门静脉及肾静脉三维融合成像[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2,38(2):23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