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腹泻的内科护理策略与预后改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3
/ 2

儿童急性腹泻的内科护理策略与预后改善研究

王瑾瑾

河北省广平县人民医院    05765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儿童急性腹泻的内科护理策略及其对预后改善的影响。急性腹泻作为儿科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儿童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恰当的护理措施对于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当前儿童急性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并重点阐述了一系列内科护理策略,包括液体疗法、营养管理、症状控制、健康教育以及家庭护理指导等,同时评估了这些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对预后改善的效果。

关键词:儿童;急性腹泻;内科护理;预后改善;液体疗法;营养管理

一、引言

儿童急性腹泻是全球范围内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征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常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有效控制腹泻,防止脱水和营养不良,对降低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因此,探索并实施科学的内科护理策略,以促进患儿快速康复,成为儿科护理领域的研究重点。

二、儿童急性腹泻的病因与临床特点

(一)病因机制的深入解析

在探讨儿童急性腹泻的成因时,需要从微生物学、免疫学以及非微生物因素等多个维度进行科学分析。首先,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其中轮状病毒(Rotavirus)尤为突出,其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主要在秋冬季流行,能引发大规模的婴幼儿肠胃炎疫情。该病毒入侵小肠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引起水、电解质吸收减少和分泌增加,最终造成腹泻。此外,诺罗病毒(Norovirus)、腺病毒(Adenovirus)等也是不容忽视的病原体。细菌性腹泻主要涉及一系列革兰氏阴性及阳性菌,如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志贺氏菌(Shigella spp.)、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它们通过分泌肠毒素或直接侵袭肠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腹泻。细菌性腹泻往往伴随发热、腹部绞痛等症状,且某些类型可出现血便。寄生虫感染,特别是贾第虫病(Giardiasis),通过摄入被包囊污染的水源或食物而传播,寄生在小肠上段,影响营养吸收并引起分泌性腹泻。其病程较长,症状相对温和,但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转为慢性腹泻[1]

(二)临床表现与评估的精细化解读

在临床实践中,对儿童急性腹泻的评估需细致全面,关注其症状动态变化及伴随症状。腹泻的量化评估通常基于排便频率、粪便性质(如水样、粘液血便)的变化。实验室检查,包括粪便常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细菌培养等,对明确病因至关重要。脱水程度的评估是管理中的关键环节,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临床脱水评估标准,观察皮肤弹性、前囟(对于婴儿)、眼泪产生、口腔湿润度、尿量等指标,分为无脱水、轻度、中度及重度四个等级。重度脱水可迅速进展至休克,要求紧急静脉补液。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常伴发于严重腹泻,需定期监测血电解质水平,及时补充。此外,营养不良和继发性免疫功能下降也是长期腹泻的并发症,需针对性地进行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治疗。年龄因素在腹泻处理中不可忽视。婴儿因代偿能力差,脱水发展迅速,需密切观察并采取更为积极的补液策略。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可能因表达能力有限,需通过综合症状分析和家长的观察报告来辅助诊断[2]

三、全面内科护理策略及其优化途径

(一)液体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关键环节

在儿童急性腹泻的治疗中,液体疗法扮演着基石角色,尤其是口服补液盐(ORS)的应用,其在预防及纠正脱水状态方面的效果已被广泛认可。ORS通过补充流失的水分与电解质,有效维持体内渗透压平衡,促进机体快速恢复。此外,对于中重度脱水或口服补液困难的患儿,适时采取静脉补液显得尤为重要。此过程需严格遵循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精确计算补液量、种类及速度,确保安全有效地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避免过快补液引发的心肺负担或其他并发症。

(二)营养管理——定制化营养计划,促进康复

营养管理是加速儿童急性腹泻康复不可或缺的一环。坚持“继续喂养”原则,根据患儿的年龄、营养状况及腹泻程度,灵活调整饮食结构。推荐采用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煮熟的蔬菜泥和果泥,这些食物不仅易于吸收,还能减轻肠道负担。同时,确保摄入充足的热量和必需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以支持患儿的生长发育需求,避免营养不良。在特定情况下,如乳糖不耐受,需选择特殊配方奶制品,以避免加重腹泻。

(三)症状控制——科学用药与综合措施并举

症状控制策略旨在迅速缓解患儿不适,包括合理使用止泻药物。蒙脱石散作为常用的止泻剂,能有效吸附肠道内有害物质,保护肠黏膜,其使用应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滥用。此外,对于伴随的呕吐、发热等症状,应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如适量使用解热镇痛药,并密切观察药物反应。特别强调,药物治疗时需考虑患儿年龄、体重及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

(四)健康教育——构建腹泻防控的知识桥梁

健康教育是提高家庭自我管理能力、预防腹泻复发的关键步骤。针对家长开展腹泻预防知识的普及,内容涵盖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食品安全(如食物烹饪彻底、避免生食)、饮用水卫生等。通过讲座、宣传册、在线教育资源等多种形式,增强家长的健康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五)家庭护理指导——提升护理质量

家庭护理指导聚焦于增强家庭成员对急性腹泻的家庭照护能力,包括教育家长如何准确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如记录排便次数、观察精神状态和皮肤弹性等,以及如何进行基本的皮肤护理,避免尿布疹的发生。同时,传授正确的清洁与消毒方法,保持居家环境的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通过定期的随访和反馈机制,促进家庭与医疗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确保患儿在家中也能得到持续、专业的护理支持。

五、结论

有效的内科护理策略对于儿童急性腹泻的治疗与预后改善至关重要。通过实施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还能促进患儿快速康复,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更加精细化、个体化的护理路径,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舒敏,范娟,陈桂华,等. 儿童急性腹泻治疗的循证评价[J]. 临床儿科杂志,2008,26(7):627-632.

[2]徐双红. 思密达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病50例[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3):157-158.

[3]徐仁斌,徐东燕,龚丹凤. 定向透药佐治儿童急性腹泻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