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肇庆段入河排污口现状分析和思考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1
/ 3

珠江流域肇庆段入河排污口现状分析和思考建议

曾航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三队 广东省肇庆市  526000

摘要:入河排污口是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节点,也是生态环境监管的重要抓手。本文以肇庆市为例,结合肇庆市水资源和水环境质量概况,对肇庆市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设置审批情况进行总结,同时针对肇庆市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本人的一些思考建议,为后续肇庆市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设置审批;规范化建设;

0引言

2019年入河排污口工作职能由水利部门移交至生态环境部门后,肇庆市先后开展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通过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的方式,对全市纳入河湖库长制管理的河流、湖泊、水库进行全面排查,查清了肇庆市入河排污口数量、位置、排放状况、口门类型等基本情况,为后续监督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查清入河排污口家底情况后,对问题排污口的清理整治和规范化建设,以及对存量、增量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审批,已成为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监管的重点。从源头规范化入河排污口管理,避免无序开发对环境造成破坏已成为现阶段生态环境部门的紧要任务。

1肇庆概况

1.1地理位置概况

肇庆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下辖8个县(市、区)和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00多万。东部和东南部与佛山市、江门市接壤,西南与云浮市相邻,西及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和贺州市交界,北部和东北部与清远市相连。位于北纬22°47′—24°24′和东经111°21′—112°52′之间。

1.2水文水资源概况

市控以上监测点位分布图2023.2.6肇庆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西江、北江、绥江、贺江和新兴江,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条,流域面积5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27条。肇庆市降水量充沛,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648mm,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深935mm,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139.57亿,多年平均过境水量为2187亿,为市内年平均径流量的14.6倍。地下水较为丰富,据《广东省水资源》估算,肇庆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蕴藏量为40.81亿

1.3水环境质量

2021-2023年,肇庆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整体稳定,主要江河水质较好,8个国考断面优良率100%7个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14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19个市考断面达标率分别为68.42%73.68%63.16%,连续3年不达标断面水体为:西围涌、宋隆河、龙江、南街河、大冲河,不稳定达标的断面水体为:青莲渠、独水河、马圩河。

2肇庆市入河排污口现状情况

2.1排查情况

肇庆市通过组织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项目,目前已完成排查岸线长度13737.68km,水库487个,湖泊7个。共排查出河汊沟渠汇入口2858个,排污口1540个,排污口包括工业排污口143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106个,农业排口9,其他排口1282个(城镇雨洪排口881个)。按行政区域统计排口数据端州区65个(排污口45个),鼎湖区156个(排污口22个),高要区959个(排污口419个),四会市630个(排污口163个),广宁县813个(排污口296个),德庆县643个(排污口153个),封开县571个(排污口217个),怀集县552个(排污口222个),高新区9个(排污口3个)。

1 肇庆市入河排污口类型

类型

排口

河汊沟渠汇入口

工业排污口

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

农业排口

其他排口

个数

4398

2858

143

106

9

1282

2 肇庆市入河排污口行政区域分布

县(市、区)

端州区

鼎湖区

高要区

四会市

广宁县

德庆县

封开县

怀集县

高新区

排口个数

65

156

959

630

813

643

571

552

9

排污口个数

45

22

419

163

296

153

217

222

3

2.2监测情况

全市排查出的4398个入河排口中3078个具备采样条件,占所有排口比例的69.99%,对具备采样条件的排口均进行了现场快速检测,通过对pH值、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进行评价,优于地表水类标准的排口为2123个,占所有排口比例的48.28%,达到地表水五类标准的排口有348个,占所有排口比例的7.91%,劣于地表水V类标准的排口有607个,占所有排口比例的13.8%。肇庆市选取了514个有采样条件的排口进行实验室采样,实验室检出为劣V类有331个,包括河汊沟渠汇入口181个、工业排污口24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9个,其他排口117个(城镇雨洪排口61个)。

2.3溯源情况

肇庆市按照谁污染、 谁治理和政府兜底的原则,通过资料溯源和现场溯源,查清各入河排污口对应的排污单位及其隶属关系,确定责任主体。目前已完成溯源823个,未完成的717个为新纳入溯源清单的城镇雨洪排口,计划于2024

年完成全部溯源工作。

2.4整治情况

2.4.1专项行动问题排污口整治

肇庆市入河排污口专项行动发现69问题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整治,按照依法取缔一批要求整治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的3个排污口,其中1个采取截污纳管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方式完成整治,2个采取地埋式管道排入景区林地消纳完成整治;按照清理合并一批要求整治的23个排污口,20个生活污水直排、混排问题排污口采取截污纳管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和一体化处理设施方式完成整治,3个工业排污口通过截污纳管进入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统一处理;按照规范整治一批要求整治的17个排口,15个采取截污纳管将生活污水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完成整治,2个为工业企业、城镇污水处理厂未按照规定排放污水问题,采取强制治理达标排放方式完成整治;按照优化提升一批要求整治的26个排口,其中8个河汊沟渠汇入口实现类水质排放完成整治,16个河汊沟渠类型排口采取配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新建纳污管网、河道清淤清漂等综合治理方式削减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整治;1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提标改造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达标排放;1个城镇雨污混合排口通过建设污水管网,将生活污水接入市政管网,实现类水质排放完成整治。

2.4.2新增问题排污口整治

通过对入河排污口进行溯源,肇庆市新增重点流域问题排污口共38个,已完成整治31个,未完成的7个中1个计划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进行整治,6个由封开县住建局和封开县江口街道办负责完善污水管网进行截污纳管。新增非重点流域问题排污口共17个,已完成整治8个,未完成整治的9个计划结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进行整治。

2.5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情况

2019年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职能由水利部门移交至生态环境部门后,肇庆市共设置审批3个入河排污口,其中省级委托办理1个,为鼎湖区广东喜珍电路科技有限公司入河排污口,编码为441201A01;市级办理1个,为肇庆市鼎湖区葫芦山智能制造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葫芦山工业园污水处理项目入河排污口,编号为441201A02;区县级办理1个,为肇庆新区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入河排污口,编号为441203A01

3.问题分析

1)国家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仍未出台。目前国家虽然陆续出台了《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技术指南》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但最重要的入河排污口设置事项仍在沿用水利部的《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水利部第22号令)》和《《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导则》(SL 532-2011)》进行审批,这和目前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要求存在脱节。对于存量的工业排污口、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设置事项如何办理,是采取审批制还是备案制,特别是按照目前管理要求不能新设置排污口的区域,如何补全存量工业排污口、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设置手续,这都依赖国家出台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进行指引。

2)城镇雨洪排口整治难度大。城镇雨洪排口包括雨水口、雨污混合排口、溢流口三类,这里指的是雨污混合排口整治难度大。一个雨污混合排口往往代表一个片区的污水管网缺口问题,完成整治需要对一个片区的污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这意味着雨污混合排口需要跟随城市污水管网建设逐步清理。

3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程度不高。根据排查资料显示,肇庆市存在工业排污口、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标识牌仅在厂区内设置,在入河处未设置标识牌现象,农业排口、大中型灌区排口、港口码头排污口则基本没设置标识牌。部分排污口未设置专用的监测采样点,或与其他排口混合排放,或排污口没入水面,不能真实反映排污口水质状况,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有待于加强。

4)入河排污口管理与地表水水质管理存在脱节现象。入河排污口管理中缺少总体性、系统性、指导性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类文件。例如,存在入河排污口出水标准未与受纳水体水质标准衔接的问题,不利于后续长效管理。

5)排污口监测能力待完善。目前肇庆市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需采用人工采样、实验室分析检测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时间长,费用高,在当前财政紧张的情况下,难以对全市重点入河排污口进行连续有效的监督性监测。

4.思考与建议

1探索制定肇庆市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工作制度根据现有的规范文件及水污染防治工作要求,结合肇庆市本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制定肇庆市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工作制度,做好过渡期内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工作,国家出台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后可参照国家管理办法执行。

2)逐步推进城镇雨洪排口整治。截至2023年底,肇庆市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73.5万吨/日;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能力约25.205万吨/日。2023年全市新建城镇污水管网357.41公里,肇庆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为67.44%,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BOD浓度56.63毫克/升,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9.69%,县城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

98.21%。可以看出肇庆市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仍然存在很大缺口,建议管理部门结合当地城市污水管网建设规划,以城乡管网提质增效、污染河涌整治、黑臭水体整治为抓手,长期规划,逐步清理雨污混合排口,同时确保溢流口和雨水口整治效果。

3)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建议管理部门制定《肇庆市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将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纳入水污染防治工作统筹实施,对未按照规范化建设进行入河排污口设置、编码、标识牌设立、日常监测和档案管理的,督促限期整改。入河排污口责任单位应按照排污口规范化建设要求进行整治,严格落实各项管理要求。

4)完善入河排污口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入河排污口作为衔接“岸上和水里”的关键节点,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衔接国家已发布的标准规范要求,编制适合当地水环境管理需要的入河排污口管理技术文件,这对于把握“受纳水体入河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的污染路径十分重要。

5)建立健全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制度。建议管理部门充分利用已安装的在线监控设备,加强入河排污口的执法巡查力度,对辖区内的重点监管排污口每半年开展现场检查一次,对辖区内所有入河排污口每年开展动态更新一次,相关检查记录及更新信息同步保存至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平台,有效管控入河排污量,逐步改善入河排污口水质,提高入河排污口监管效率。

5.结语

入河排污口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肇庆市应根据受纳水体生态环境功能,确定入河排污口设置和管理要求,倒逼岸上污染治理,实现受纳水体入河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全过程监督管理,通过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推动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充分体现了水陆统筹、以水定岸的管理要求。依托入河排污口信息管理平台进行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动态管理台账。要强化部门联动、综合治理,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环保、大生态”治理格局,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办函〔202217号)

[2]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答记者问

[3]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水利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环办水体〔202234

作者简介:曾航(1995-03-),男,汉族,江西省萍乡人,本科,水工环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及风险评价、入河排污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