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水工程分类与关键区域识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1
/ 2

建筑防水工程分类与关键区域识别

王腾飞

泸州老窖置业有限公司   泸州市   646000

摘要:文章对建筑防水工程分类进行了深入探讨,理清了各防水体系特征,系统提出关键区域的识别方法和准则。本文进一步说明防水工程质量控制中体系建设及施工现场如何进行有效防水监理和协调。最后针对建筑物重点部位渗漏原因展开深入剖析,提供相关对策及防水处理材料选择应用方案,目的在于提升建筑防水工程整体性能及耐久性。

关键词:建筑防水工程;体系分类;关键区域识别

引言

建筑防水工程在建筑技术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高效的建筑防水工程在保证建筑功能性与舒适性的同时,还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尽管现代防水技术不断发展,但渗漏问题依旧是建筑维护中的一大挑战。为此,文章在充分了解建筑防水工程分类基础上,重点探讨关键区域识别技术,将现场管理策略与处理方案相结合,提出综合质量控制体系旨在对建筑防水工程领域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

1.建筑防水工程的分类与关键区域识别

1.1 建筑防水工程体系分类

建筑防水工程是确保建筑内部干燥、保持结构完整性的关键技术之一,体系分类多样决定了它的应用范围广、复杂程度高。从体系分类看,防水工程分为屋面防水,地下防水,卫生间与湿区防水和外墙防水。屋面防水作为防水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建筑物顶层为主,防护措施要能经受住雨水,雪负荷等自然环境。地下防水工作主要集中在地下室和其他地下设施上,由于这些区域与地面接触的水分相对较多,因此需要采取包括内外侧防水和与结构排水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卫生间等潮湿区域的防水需要特别关注管道通过部位的封闭处理及地面与墙面防水层的连续性。对于外墙的防水处理,需要充分考虑墙体对风和雨的抵抗力,因此防水层必须具备出色的抗裂特性。另外不同的建筑结构以及所使用的材料不同还需要防水工程体系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及适应性才能适应不同建筑个性化的需求。

1.2 关键区域识别方法与标准

就建筑防水工程而言,准确地确定关键区域是预防渗漏发生的第一步。关键区域一般指较复杂或受水分侵害几率较大的区域,如屋面排水系统,卫生间防水层和地下室接缝处。这类地区常常是渗漏高发地区,应着重加以研究。确定这些关键区域通常有完全视觉检查,水压试验和利用渗透性指标进行监测。视觉检查重点是观察建筑缝隙,裂缝,水压试验是通过给防水层一定的水压来测试抗渗性能。渗透性指标监测通过布设监测点对建筑防水层渗透进行实时跟踪。标准中国家及地方关于建筑防水相关规范及指南对防水层性能要求及施工质量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比如对屋顶防水层坡度,厚度和材料类型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保证防水层能对雨水进行有效疏导,降低积水发生概率。类似地,对卫生间这种湿区防水来说,防水层的施工标准是很清楚的,这就需要防水层对管道穿越处和墙地连接处都要进行加固,以免因为施工疏忽而出现渗漏。通过使用这些方法与规范,能够极大地促进建筑防水效果,减少由于渗漏而带来的维修成本与风险。

2.建筑防水工程现场管理策略

2.1 防水工程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是保证防水工程顺利施工的核心内容。该系统需要对材料选择,设计审核,施工工艺,直至最后验收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质量监控。选材阶段要根据工程特点及环境条件使用满足国家标准并经实际效能检验合格的防水材料。在设计审核中,防水方案需要有资质工程师进行审核,以保证设计的合理性,规避后期修改带来的额外费用与风险。施工过程对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必须经常对工程监督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每一个施工环节如涂料混合,底层处理和防水层铺设均需专业人员严格把关并记录在案。工程验收阶段采用水压试验等必要检测手段对防水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保证不渗漏。另外,对施工人员进行有关最新防水技术及标准方面的培训,对于提高整体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施工现场防水监理与协调方法

施工现场的监理和协调是防水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保证。监理人员要有专业防水知识,现场处理经验丰富,能实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各类技术难题。协同工作的核心是确保施工团队间以及与项目的其他环节能够进行高效的交流,确保防水项目与总体的建设进度同步进行。为实现这一目的,监理团队需要和项目管理人员,设计师及施工队伍密切联系,以保证防水方案能够得到精确执行。监理人员应落实到每一个关键环节进行监理,比如材料到现场检查,施工方法是否正确,防水层是否连续完整等。遇有不合规范之处,监理须适时指出,并提出解决办法。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监理团队应该对那些关键区域以及细部节点进行重点关注,例如排水落水口,管道穿越以及阴阳角的设置。另外,现场协调得好可以保证应急时快速反应,例如恶劣天气下采取应急措施等,以确保施工安全及工程质量。

3.建筑防水工程关键区域的处理方案

3.1 重点部位渗漏原因分析与对策

建筑防水工程中所遇到的难题特别集中于重点部位,例如屋顶接缝,窗户四周,管道穿墙和浴室区域。这类地区渗漏原因一般有设计不当,材料老化,施工质量不佳,维修不到位。不恰当的设计可能造成排水不畅、水在部分地区堆积、长时间积水渗透防水层等。所以在设计中应考虑对水流进行合理的导向与排出。材料老化又是造成渗漏的常见因素,例如防水涂料、密封材料等随时间变化都有裂解、脱落的危险。对于这一问题,我们要定期检查,并对老化的材料进行及时的替换或者修复。施工质量不佳,特别是接缝及细部处理不当是造成渗漏关键因素,在施工时需要突出细节处理以保证防水层持续无缝。保养不到位将忽略原有细微损伤而发展为严重渗漏,所以定期保养与检验是必不可少的。应对措施方面,应通过专业评估确定潜在风险点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加固与修补方案,如屋顶增设排水设施或者管道穿墙部位增设加固环增强密封性能等。

3.2 防水处理材料选择及应用方案
建筑防水工程选材非常关键,要结合建筑具体情况及防水部位特征。比如屋顶防水可以使用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进行防水,耐候性好、延伸性好、适合在经受温度变化、机械冲击等环境中使用。在卫生间和厨房的湿润区域,使用聚氨酯或环氧树脂等液态防水材料更为合适,因为这些材料能形成一个无缝的防水层,并对微小的裂缝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对于如地下室这样水压较高的地方,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种材料可以在水的影响下形成结晶,从而封闭空隙,增强结构的防水性能。管道穿越、伸缩缝及其他动态变化的部位需采用弹性好、粘结力强的密封剂来满足结构微小的变形。应用方案中,既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又要注意层与层之间的相容性以及整体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比如涂液体防水涂料前需要保证基层的清洁和牢固,有条件的要用界面剂提高粘结力。卷材铺设时应搭接紧密,并采取适当焊接技术保证接缝密封。合理选材,精心施工方案能极大地增强建筑防水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

结束语

本文在对建筑防水工程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防水体系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关键区域判别方法。通过执行严格的现场管理策略,建设综合质量控制体系等措施加强防水工程质量保障。本文还对常见渗漏点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有针对性的提供可行的治理方案,以期为建筑防水工程长效性、可靠性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吴春明. 建筑防水工程渗漏质量问题与防治措施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 2022, 7 (20): 143-145.

[2]周云. 建筑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 (18): 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