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程测量中平面联系测量的应用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地铁工程测量中平面联系测量的应用解析

王铁成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308 

摘要:地铁作为一种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地铁交通的建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地铁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施工项目,其应用的技术水平也很高,因此,必须采用高精度的工程测量手段来开展地铁施工。采用平面联系测量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测量工作的质量,为此,本文对地铁工程测量中平面联系测量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地铁工程测量;平面联系测量;应用解析

前言:根据地铁穿越线路的地质情况、周边环境及开挖工艺,将其划分为明挖法和暗挖法。因此,确保地铁隧道的开挖和施工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采用不同的测量手段来引导与控制隧洞的开挖与贯通,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对于明挖段,通常采用测点加密的方式进行测设。而地下工程中,由于地下空间坐标系统的一致性,使得地下空间坐标系统与地下空间坐标系统协调一致,才能为隧道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目前地铁控制测量存在问题分析

在我国,地铁工程建设虽然起步时间不长,但是发展速度很快,规模也很大。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地铁轨道交通技术测量系统,但是,伴随着地铁轨道交通建设热潮的到来,以及测绘科技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多阶段控制测量数据不一致

地铁工程施工过程十分繁琐,牵涉的面很大,各个施工阶段所需的数据都不一样,所采用的测量方法也各不相同,要结合线路建设的实际要求,来确定测量方式。在地铁施工的初期,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地铁建设数据网络,因此,要对城市各区域的地形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城市中的地下管道的设置进行了解,运用各种交通信息来进行地铁线路的规划与选择,这些信息是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其属性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城管部门已经将各个领域的信息进行了集成,建立了一个数据库,但一些信息的准确性却不能得到保障,这可能会影响到地铁线路的选取,导致实测数据和数据库中的数据不符。

(二)多期线路控制测量数据不一致

各种项目的建设,均着眼于长期的发展,在建设的同时,也进行了多条线路的规划,以方便各个区域的交通。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数量庞大,为了加快建设进度,往往需要多条线路并行建设。每条线路经过的地方很多,施工单位也会按照不同的区域将其划分为多个阶段,在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所依据的测量数据的标准都不一样,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可能会造成无法连接的情况。

(三)控制网覆盖范围小

由单线组成的控制网络,其覆盖面较小,有些已规划线路的界线距离城市较远,已超过了原来的城市控制区。这种逐级增大的方法已经难以适应今后新建多条线路的需要。由于控制网的整体性不强,导致扩容后变形超限,多阶段成果差异大,影响了工程的长远发展。其中涉及到新线与既有线的衔接,城市控制网的转化与衔接。

(四)控制网缺乏集中管理机制

虽然多线路多标段同步建设能够加速建设进程,但因缺少统一的统一管理机制,导致各参建单位无法对已有控制点成果进行有效利用与管理。在长期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控制点损毁、位移等现象,无法对其进行及时的修正,从而导致勘察结果不符合要求,重复施工。

二、平面联系测量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

(一)两井定向

双井定向作业环节较多,对测井精度有较高的要求,并需减少井筒所占时间。因此,必须有良好的施工组织,才能使测绘工作顺利进行。采用徕卡TS60型全站仪,配有棱镜,温度计,气压计,脚架,对讲机,测伞,野外观测手册等。徕卡TS60型全站仪又被称为“测绘机器人”,它是一种集自动识别、自动对齐、测角和测距、自动跟踪和自动记录于一体的测绘平台,可在完成测绘工作之后进行自动观察,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在站台两端的端头井上,吊挂钢丝一条,钢丝可选用高强度、准0.3毫米的优质碳素钢丝,悬吊10公斤,重锤浸泡在装有减震液体的油桶里。在钢丝的上方和下方适当的位置,分别贴上一块反光板。靠近线测完后,在两头端头井的近井处安放一台测井仪,按照行测法对4条测回进行观察,再把全站仪架在井底控制点上,进行4次相同的观测。在此基础上,利用无定线网平差的方法,对井下控制点按最短路线布设精密导线。

(二)一井定向

在仅有一口井,且场地狭小时,可利用一口井定向法进行方位测定。在同一条竖井中,悬吊两条钢索,构成一个联结三角形。该方法是将两条钢丝悬吊于同一竖井内,在地面近井点处用金属丝形成一个三角形,测量近井点处与金属丝的距离、角度,由此计算出两根金属丝的坐标及彼此间的方位角。在井下,将同一井下的近井点与金属丝形成一个三角形,测量近井点与金属丝之间的距离及角度。因为钢索是自由悬吊的,所以可以假定钢索的坐标及方位角是与地表相同的,经过算出,就可以得到地下导线基点的坐标及方位,从而将地表与地下的导线连接起来。在选择钢丝时要特别注意,在有限的空间里,两条钢丝之间的距离要尽可能地拉开,近井点与两条钢丝三点要成一条直线,尽可能靠近最近的钢丝。要求接头角度不超过1度,两股线之间的间距及近点处与最近的一根钢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5倍。

在实际工作中,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一种“双联三角形”的定位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而且还可以起到复查的功能,而且使用方便,因此在实践中有着很大的推广价值。联系三角形方位测量的几个主要技术指标是:一种是直角α,一种是直线。随着角度α值的增加,求解结果的误差也会随之增加,而随着角度 AB/BC的降低。因此,在进行连线测量时,要尽可能将 A、 D两个连接点尽可能地接近距离较近的钢丝,并且要准确地测定角α;随着两根线间距的增大,所求角度的误差逐渐减小;对于直伸型三角,测量边缘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不大。

(三)导线直接传递

在地下工程中,如果基坑开挖面较浅,且有放坡条件,则可采用直线传输测向法进行竖井连通测量。该工艺对场地条件要求严格,垂直线角度不得超过30°,为降低人工操纵误差,需在输送线路上布置强迫定心装置,或使用三联脚架法,最理想的是使用双丝法分别完成二次测点,该工艺与竖井连接三角形定位法相比,其施工方式和布置方式更加简便,不易受井口工作的影响,自身质量能够达到工程需求。其不足之处在于安装强迫定心装置耗时长、造价高,且受限于站台长宽,导线边缘均较短,且垂向角度较大,不利于提高测量精度。

(四)投点定向测量

投点定向测量是指钻孔投点法,即在钻孔、施工投料孔、车站预留口、风井等处,利用垂球计或投点计进行投点,将地表的坐标与方位信息传送给井下。投点方位测量要分别进行2次,每一次将底座转动120度,在3个方位上分别测一次。对投点方向的测量和观察,其技术条件与地铁中的高精度导线相同。投放点的误差在3毫米以内。井下有向斜的各向异性在12以内,平均误差在8以内。钻孔布点法是一种适合于浅埋和已开挖一段的巷道。该方法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占用竖井时间少,对施工影响小,但测量困难(垂直度),且钻削费用高。但是,这种方法的优势比较明显,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优先采用这种方法。

结语:在地铁交通工程建设中,轨道交通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精度对工程建设有很大的影响。在地铁交通测量中,平面联系测量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手段,它能精确定位地下空间。然而,平面联系测量有多种形式,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地铁工程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选取,才能提高测量的精度。

参考文献:

[1]程栋.地铁工程测量中平面联系测量的应用[J].科技展望,2023,25(35):35.

[2]谭春雷.地铁工程测量中联系测量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2(13):321.

[3]范凯,郭葆林,魏艳丽.地铁工程测量中平面联系测量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21(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