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加强智慧后勤建设的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2

国有企业加强智慧后勤建设的对策分析

王伟

中电建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对后勤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工作效率要求越发提高。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智慧后勤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智慧后勤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智慧后勤;对策分析

引言

所谓智慧后勤即对后勤工作进行智能化管理,利用互联网、云存储、大数据、移动终端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后勤工作的自动化和智慧化管理,提高后勤管理质量和效率。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后勤基础设备、设施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并进行智能化分析,从而形成最优耗能方案,实现智慧后勤管理模式。国有企业实现智慧后勤,还能为企业提供各种增值服务进行数据分析预判,利用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为后期工作重点进行预测,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智慧后勤管理中的作用。

1.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后勤管理服务效果不理想

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应以人性化、高效率为主,这是国有企业后勤工作的重要理念。但因管理要求、技术设备限制等客观因素影响,这一工作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显得逐步落伍。以企业员工常用的一卡通为例,其虽兼具消费及储值双重功能,但在当下盛行手机移动支付的时代,充值需要通过特定程序或客户端进行,使用必须随身携带,使用过程中易出现丢失、损坏、冒用等一系列问题,也为后勤人员带来额外工作,影响工作效率。

1.2后勤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缺陷

    国有企业在后勤管理机制方面普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职能不够完善,后勤管理水平能够直接提现企业整体管理理念和质量,有的企业采取主管人员日常监督、定期考察相结合方式督促检查工作,但一些监管工作并没有实施到位,或制度并没有非常完善,无法做到工作标准统一,例如在对保洁人员工作质量的监督、对维修进度跟踪等方面,无法做到不漏检,或随时监督情况,无法完全发挥出管理督促的作用。二是某些决策存在滞后性。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基层员工的工作信息需层层向上报告,管理人员获取的信息带有滞后性,过长的传递过程很容易出现误传或信息延后,管理人员掌握的信息难以确保真实性或完整性,一旦遇到负责人出差、外出等情况,不利于第一时间做出决策。工作信息传递的延后必然影响决策效率,从而导致决策存在滞后延误。

1.3智能技术未得到充分运用

    受技术设备水平限制,企业智慧办公技术还不能有效应用。以车辆管理为例,传统纸质用车申请流程,在实际使用中会出现车辆协调管理效率不高,因车辆使用时间安排不当,导致各部门车辆使用冲突;用车纸质申请方式也易造成因流程过于繁琐耽误时间无法快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同时也不便于车辆调度人员及时掌握车辆出行和返回的实时情况。在车辆日常管理工作中信息统计量大且易出现差错。智能信息技术的滞后会降低车辆管理和使用效率,增加车辆调度人员管理负担。

  1. 国有企业实施智慧后勤建设的必要性

2.1后勤智慧化是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化程度代表着生产力水平和文化先进程度,是引导企业创新、推动企业转型的先行力量,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面临新任务、新挑战。后勤管理涉及的办公用房、资产、经费、采购等工作,涉及企业很多方面,情况复杂,数量庞大,仅依靠人力难以高效完成。只有依托互联网技术,采取“互联网+”的形式,将互联网与后勤工作相结合,实现智慧化后勤建设,使后勤工作朝着数据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才能提高后勤管理水平,推动后勤管理不断创新。

2.2后勤智慧化是进一步提升后勤管理,保障后勤服务效能的内在需求

国有企业工作任务繁重,尤其是大的集团企业,人员数目庞大,后勤管理复杂,仅依靠人力完成复杂的后勤工作,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出错。随着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智慧后勤概念的兴起,企业后勤管理工作得到深化改革,后勤管理工作中的许多复杂任务通过智能程序完成,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极大提高了事情的处理效率,提高了后勤服务的质量。严格的后勤管控同时兼顾线上、线上两种模式,以线下工作为基础,结合线上操作,提高智慧化后勤的操作性、加强对其进行动态监管及全过程管理,减少工作人员的随意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感。智能化后勤还能简化工作流程,稳定推动后勤工作进程,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素质与专业水平。

2.3智慧后勤有利于明确后勤工作人员绩效

   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内容涉及面广而且内容复杂,每个后勤岗位因工作内容不同评价标准较为模糊难以统一,不易进行考评。将“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与后勤工作进行融合,可以实现后勤工作的数据化和动态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传输的便利,很容易做到“事前申请、事中跟进、事后评价”,也极大地方便了管理人员对后勤员工的绩效考评,有利于后勤工作激励机制的实施。

3.国有企业加强智慧后勤建设对

3.1加强数据共享在后勤管理中的应用

    国有企业后勤管理涉及的数据庞大且广泛,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充分发挥其价值。利用智能化管理手段将后勤管理与数据共享、后勤与“互联网+”进行融合,推动数据共享及互联网向后勤服务领域渗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企业后勤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发挥数据及网络带来的高效率,使企业后勤管理得到持续、创新发展,后勤服务保障效果和质量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各后勤管理模块对应不同的管理控制系统,企业对此很难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例如,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创建智能线上管理、服务系统,拓展企业后勤管理模式,实现后勤管理全网络化和智能化。还可以通过网络对各后勤模块进行实时监测,联通各系统和设施设备,实现多系统互联,管理人员通过移动端实现远程处理各类信息。

3.2搭建智慧后勤信息平台

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将相关数据如人员、设备等纳入数据库,建立智慧后勤信息平台,以便对后勤采购、设备、人员进行统一、系统化管理。如利用二维码或射频识别技术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识别及系统化管理,可以及时掌握后勤物资在采购、流转、库存、报废等相关环节的动态,有利于提高物资利用效率和使用寿命;智慧后勤信息平台在大数据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后勤数据的收集也能为国有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做好后勤信息平台的数据管理,如会议安排、车辆使用、水电使用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针对性地分析,能帮助企业领导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

3.3找出不足,提升后勤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在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下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加强智慧后勤建设过程中,应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不足,进行改进,不断提升后勤管理水平。首先企业应确保人才引进渠道通畅,通过内部选拔、外部招聘等多元化人才选拔方式,为智慧后勤建设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其次加大内部人才培养力度,着重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现代后勤管理及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为青年人才提供学习提升能力的平台,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断优化后勤管理体制,精简机构设置,缩短工作流程,使后勤管理界面清晰明了;构建符合智慧后勤建设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化薪酬分配体制,进一步激发后勤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后勤管理效率;最后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硬件设备,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智能管理硬件设备,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企业后勤管理的科技含量。

4.结语

智慧后勤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了后勤工作效率,国有企业应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更好地为主业服务,提高工作质量,积极发挥后勤管理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慧娜.企业智慧后勤建设的必要性与路径探索.[J]现代企业,2023(07),54-56

[2].王炳通.智慧后勤服务体系建设初探.[J].华北电业,2023(03),62-63

[3].王祎.做好国企中层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外企业文化,2021(0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