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对区域矿产资源分布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2

地质构造对区域矿产资源分布的影响研究

周玉新 

葫芦岛瑞博立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省葫芦岛市  125315

摘要: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地球内部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地质构造对矿床的形成、富集和分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入研究地质构造的类型、特征及其与矿产资源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探讨地质构造对矿产资源分布的影响,对于地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质构造;区域矿产;资源分布

1. 引言

地质构造在矿产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质构造活动,如板块碰撞、断层和褶皱,可以导致岩石圈的物质重组和化学成分变化,从而创造了矿物质的聚集和矿床的形成条件。例如,断层活动可以形成裂隙,为热液循环提供通道,这些热液往往富含金属元素,最终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下沉积形成矿床。地壳的抬升和侵蚀作用也可以暴露或集中原本分散的矿物质,使之成为可开采的矿产资源。

2. 地质构造概述

2.1地质构造定义与分类

地质构造指的是由地球内部动力作用引起的岩石体的结构、形态和相互关系的总体表现。这些构造不仅包括大尺度的板块边界特征,如大陆和洋底的断裂带、裂谷和山脉,还包括更小尺度的地质特征,如断层、褶皱、节理和裂隙。[1]地质构造可以大致分类为两大类型:造山构造和非造山构造。造山构造通常与板块边界的碰撞、俯冲和山脉的抬升有关,涉及复杂的构造运动和岩石变形过程。非造山构造则包括由板块拉伸或地壳薄弱带引起的裂谷、断层带等,这些通常与火山活动和地壳伸展相关。地质构造还可以依据其形成的环境和特征被细分为不同的次级类别,如逆断层、正断层、走滑断层等,各有其独特的地质标志和成因。

2.2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与动力学

地球内部的热动力学活动是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源自地球深部的热能可以通过对流、导热等方式传递到地壳,引发岩浆活动和板块运动。板块运动是造成地质构造形成和演化的基本机制,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如碰撞、俯冲和分离,直接影响到地表和近地表环境的地质构造特征。例如,大陆碰撞可以形成大规模的山脉和造山带,而海洋板块的俯冲则可能形成深海沟和岛弧系统。除了这些大尺度的地质事件,地壳内部的应力状态也会在不同尺度上产生各种构造形态,如应力集中区域可能形成断层,而应力释放区域则可能导致地表塌陷或裂隙的生成。

3. 地质构造与矿产形成机理

3.1地质构造对矿体定位的影响

地质构造活动,如断层、褶皱和裂隙,提供了通道和空间,使得地下流体可以迁移并在特定地点沉积矿物质。例如,断层和裂隙系统促进了热液溶液的流动,这些热液通常富含金属元素,如金、银和铜,它们在地壳中的运动过程中会遇到化学或物理陷阱,如岩石的渗透性变化或化学反应界面,导致矿物质的沉积和矿床的形成。[2]褶皱带的形成可以通过压缩岩层使得岩石变形,从而在褶皱的脊部或侧翼形成矿物质富集区。这些构造活动通过改变地壳中的压力、温度和化学环境,直接影响矿产资源的类型、分布和质量,理解这些地质构造特征对于预测和勘探矿产资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2构造活动与矿物质迁移和富集的关系

构造活动对矿物质的迁移和富集过程具有决定性作用,它通过改变岩石层的物理和化学环境,促进了矿物质的运输和聚集。当地壳发生变动,如断层、裂隙的形成,这些构造破裂提供了通道,使地下热液能够流动。这些热液通常富含各种溶解的金属离子,当它们通过这些构造通道迁移时,会遇到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化学条件,如温度下降或遇到还原环境,导致溶解的金属离子沉积形成矿物。此外,地壳的抬升和侵蚀过程也可以暴露和集中先前形成的矿床,使其易于开采。例如,在造山带,长时间的构造挤压和岩浆活动不仅可以形成大型的矿化系统,还能通过岩石的变形和重新结晶作用,增加矿物质的浓缩度。

3.3热液活动与矿化过程

热液指的是地下高温条件下富含矿物质的流体,通常在地壳变动如岩浆侵入或地质构造活动时生成并活动。这些热液在地壳中流动时,通过裂隙、断层等地质构造导向,沿途溶解并携带岩石中的矿物元素,如金、银、铜、锌等。当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如温度降低、压力减小或化学成分变化时,溶解在热液中的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形成矿物。这一过程在构造边界、裂谷系统或其他地质构造活动区域尤为显著,因为这些区域提供了热液流动的路径和有利的地化条件,促使矿物质的集中和矿床的形成。

4. 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4.1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

地质背景包括该区域的地质年代、岩石类型、地层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历史地质活动等方面。例如,一个区域如果经历了复杂的造山运动,可能会包含多种变质岩和侵入岩,这些岩石类型通常与各种矿物富集区相关联。地层的倾斜、褶皱和断裂等构造形态不仅揭示了地壳运动的方式和强度,也指示了矿化流体可能的运移路径和矿物沉积位置。此外,该区域的构造历史,如是否存在板块碰撞、俯冲带或裂谷活动,也直接影响了矿产类型和分布模式。因此,详细研究和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可以有效预测和解释矿产资源的分布,为矿产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地质测绘、岩石学分析和地球化学调查等多种地质勘查方法综合评估。

4.2构造控矿作用的实例分析

构造控矿作用的实例分析能清楚地展示地质构造对矿产资源分布的直接影响。例如,在南美的安第斯山脉,该地区的丰富铜矿和金矿主要与该地区活跃的板块构造活动有关。安第斯山脉是由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的俯冲作用引起的,这一大规模的地质活动导致了大量的岩浆上侵和热液活动,这些岩浆和热液在冷却和循环过程中沉淀出了丰富的矿物资源。[3]在这个过程中,断层和裂隙为热液提供了流动的通道,使得金属元素得以在特定地质环境下富集和结晶形成矿床。此外,地层的褶皱和断裂还可以形成矿物质沉积的物理陷阱,进一步促进了矿床的形成。这种构造控矿的机制不仅在安第斯山脉观察到,在全球其他多个矿产丰富的区域如澳大利亚的格陵兰带、非洲的金伯利矿区等地也有相似的表现,显示出地质构造在全球矿产资源分布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4.3不同构造类型与特定矿产的相关性

不同构造类型与特定矿产的相关性是地质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揭示了地质构造对矿床类型和分布的具体影响。例如,大规模的断层和裂隙系统通常与金、银及铜等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因为这些构造提供了热液流动的通道,有利于矿物质在断层附近沉积和富集。另一方面,褶皱带常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聚集区域相对应,褶皱使有机质富集的沉积岩层发生变形,形成了天然气和石油的陷阱。再如,盆地边缘的断陷带往往与沉积型矿产如磷、钾盐矿床相关,这些区域的地层沉降提供了矿物质沉积的环境。通过对不同地质构造类型与矿产的相关性研究,可以有效指导矿产勘探活动,优化资源开发策略。

5. 结论

地质构造对区域矿产资源分布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在矿床形成和分布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地质构造活动,如断层、褶皱和裂隙,为热液活动提供了通道,促进了矿物质的迁移和富集。不同类型的地质构造与特定矿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这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因此,深入理解地质构造与矿产资源之间的关系,对于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地下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肖常先.云南腾冲-盈江地区地质构造与矿产资源分布[J].云南地质,2015,34(1):7-11.

[2]黄贤营,李为.中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进展及应用展望[J].矿产与地质,2024,38(1):1-6.

[3]刘晓阳,王杰,余金杰,等.中南部非洲的地质构造演化与矿产分布规律[J].地质找矿论丛,2015,30(z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