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林草碳汇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

/ 2

内蒙古林草碳汇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

王再军

内蒙古众鑫安国土技术有限公司 

摘  要:我国自提出碳中和与碳达峰战略目标后,各地区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加入碳汇项目的开发队伍当中,但因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仍然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阶段,现有的经济发展呈较低水平,不能够更好地将林草碳汇真实的生态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本文就此对内蒙古地区林草碳汇的生态价值具体实现路径开展分析探讨,旨在为业内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草碳汇;内蒙古;生态价值;实现路径;

前  言:

内蒙古地区拥有丰富的林草资源,为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安全起到了坚实有力的屏障作用。因生态产品自身价值实现方面缺乏明确机制,且生态价值现有转化受限,为确保林草碳汇的生态价值得以实现,还需做出许多努力和探索,具体分析阐述如下:

一、现状分析

内蒙古地区拥有完备的草、沙、山、林、水、田、湖等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湿地总体面积分别达到260000Km²、540000Km²、60000Km²。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等生态资源禀赋,形成北方地区最大的一个生态碳库。该地区2022年达到6.3亿吨的碳排放量。全区范围内林草湿总碳汇量达到1.19亿吨,能够抵消该地区年度排放量约18%。该地区对林草湿生态环境固碳方面的贡献巨大,但处于我国CCER框架当中,该地区生态碳汇总体价值无法将其市场价值充分凸显出来,实际所达到的贡献量和市场回报未能够达成正比。所以,内蒙古地区迫切需要探索出林草碳汇整个生态价值最佳的实现路径,以此来扭转当前的局面。

二、实现路径

(一)确立碳中和区域交易专项机制

考虑到碳中和区域市场整个顶层设计,可从如下方面确立碳中和区域交易专项机制:一是,确立碳中和方面的产品开发专项机制。以我国碳排放权当前交易管理试行办法为参考,把与内蒙古地区碳中和各项标准更相符的碳化当成是交易产品进行开发。而生态保护相关建设主体,可借助区域范围碳中和方面交易体系方法学相关标准,践行碳汇产品相关开发工作,依照登记备案系统程序,完成登记备案与其签发工作,详见图1;二是,确立产品交易专项机制。依托注册登记系统平台,将碳汇产品认证注册与备案签发各项流程完成,依照现有规定把生态固碳方面贡献核准成相应的碳汇产品;针对交易结算系统平台,则用于碳汇产品方面的线上+线下交易,结合交易往来情况,买卖双方各自账户之间可以进行碳汇相应额度划转操作,交付一定的交易资金之后,交易结算完成[1];三是,确立关于第三方的专项核查机制。以自愿减排国家审定核证专项机构设置为基础,筛选内蒙古地区内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及资质的科研院所、企业等,可以授权几家机构作为碳中和方面第三方的专业机构,特许其负责碳汇项目的审定及核证相关工作,对排放需求提出主体, 签发碳排放数据报告及碳中和证书。政府负责监管第三方的专业机构,完成项目审定的严格审计及其监督工作;四是,确立碳中和的专项抵消机制。内蒙古地区为确保广泛推广及落实碳中和,将自身碳中和真实作用和价值发挥出来,则就应该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区域范围碳中和的市场交易活动,各部门可依照现有规定,依托碳汇指标直接清缴抵消控排企业相关配额,待碳达峰相关目标逐步达成之后,再将生态碳汇方面抵消额度调高,促使生态大区的优势特点得以充分展现出来,优化或完善整个的营商环境;五是,确立政策法规综合保障机制。重视地方性质的政策法规有效确立,为推进与规范碳中和区域市场发展而提供保障。可以结合我国关于碳排放权方面的交易管理试行办法,将碳中和本地区的交易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下来,并予以全面贯彻落实下去,对碳中和区域交易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

图1碳中和产品开发具体的流程图

(二)确立碳汇生态补偿专项机制

国内的生态环保现有补偿机制侧重于流域生态环保补偿和转移支付相关财政资金,因生态碳汇的价值核算缺乏完善标准,且交易评价及价格机制方面欠缺完善性,以至于缺少多元化和市场化的补充方式。对此,内蒙古地区就应当以县域行政区作为基本单位,落实碳汇及碳源严格核查工作,将各行政区当中碳汇及其碳源标准都科学设定好,实行碳收支的专项考核为生态环保的补偿标准。碳汇超过碳的排放情况下,就能够获取一定的生态补偿。若碳汇低于碳的排放,造成碳赤字现象,就需支付一定的补偿费用,促使该地区碳排放各项指标维持良好的平衡性[2]。同时,可以把碳汇当成是生态环境受损的一方面赔偿标准,基于碳汇标准对生态损害情况予以查处, 针对生态损害类案件,把货币赔偿该碳汇补偿,要求赔偿单位或个人以购买碳汇手段,以此替代从前的生态修复处理方面义务履行。

(三)开发碳汇金融绿色产品

基于碳汇产品,积极探索碳汇金融,尤其应当联合持有此类产品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碳汇金融绿色产品的联合开发运行,逐步完善企业与个人所持有、碳汇金融类产品买卖平台与机制等,依托国有平台开展推出及回购等各种交易活动,保证碳汇金融绿色产品在持有一定保值增值的同时,还能够用到碳抵消中。鼓励商家和企业提供层次不同的各种公共服务及消费优惠,积极引导社会层面更多团体及大众去购买碳汇金融绿色产品,全面开展关系到消费者自身活动的碳中和。对第三方相关机构碳中和挂牌企业或单位等,提供用能及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促使碳汇金融绿色产品能够带动社会经济向着低碳绿色方向快速发展。

(四)设计启动碳汇类型公益项目

借助区域内外生态公益平台与组织,确保公益造林碳汇和公益增汇项目等都能够高效落实下去,引导区域内部广大企业与个人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碳汇公益性质的造林、捐资造林、消除碳足迹等各种公益活动,形成低碳绿色的发展环境,促进内蒙古整个地区能够早日达成双碳目标。基于方法学完善标准,积极探索碳汇公益类的项目,可多借鉴其余地区一元碳汇和碳票等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联合形式,落实公益碳汇的销售活动,把资金用到内蒙古地区修复林草湿地原有生态及保护退化草场等绿色生态增汇类的各种项目当中。

(五)倡导储备林的建设发展

结合市场价格不难发现,森林碳汇价值无力支撑造林和抚育等经营管理方面成本,碳化目标之下森林经营无经济效益。碳化造林项目投资现阶段主要是依靠政府部门的财政补贴,以免资金短缺致使项目中断。故碳汇造林实践中,不可忽略木材使用、森林旅游及林下经济等方面生态价值的转化形式。资金方面,应当注重财政支持灵活手段或方法的应用,如延长免息或低息贷款周期等[3]。建议今后可以高度重视储备林的高效建设,在开发碳汇林地或木材作为抵押物情况下,长期的一种低息贷款形式,便于获取造林所需资金,将资金偿还整个周期延长,并对此类工程项目社会、经济及生态价值予以综合分析,确保其综合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三、小结

总而言之,内蒙古地区拥有着包含森林、草原、荒漠、湿地各个方面的生态资源禀赋,为能够扭转当前实际所达到贡献量和市场回报未能够达成正比局面,则探索出林草碳汇整个生态价值最佳的实现路径,则就应当联系实际和国家所出台的碳中和相关标准要求,确立碳中和区域交易及生态补偿专项机制,积极开发碳汇金融绿色产品,设计启动碳汇类型公益项目,倡导储备林的建设发展,如此才可确保内蒙古地区能够实现林草碳汇整体的生态价值。

参考文献:

[1] 付永红.碳中和背景下林业碳汇发展路径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

[2] 秦国伟,田明华."双碳"目标下林业碳汇的发展机遇及实施路径[J].行政管理改革, 2022(1):45-54.

[3] 邹晓明,王国兵,葛之葳,等.林业碳汇提升的主要原理和途径[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