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能谱成像对结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的诊断意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螺旋CT能谱成像对结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的诊断意义分析

张春光

湖北省宜城市人民医院,441400

【摘要】目的:讨论螺旋CT能谱成像对结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的诊断意义。方法:将本院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之间确诊为结直肠癌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5例(螺旋CT能谱成像)和对照组45例(常规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准确评估结直肠癌人数、病理分化程度正确人数以及肿瘤复发监测准确人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准确评估结直肠癌人数、病理分化程度正确人数以及肿瘤复发监测准确人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螺旋CT能谱成像诊断,能够有效预测结直肠癌分化程度,为临床医师提供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螺旋CT能谱成像;结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

结直肠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公认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结直肠癌对于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生存率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虽有一定价值,但往往在细节展现和精准评估上存在局限[1]。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螺旋CT能谱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诊断方法,已经开始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螺旋CT能谱成像对结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的诊断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之间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64.73±5.64)岁;对照组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63.29±5.1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检查,即手术切除、内镜活检或穿刺活检等方式获取肿瘤组织样本;对患者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生长方式等特征;确定肿瘤的性质、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等等。观察组采用螺旋CT能谱成像,具体包括:检查前,确保患者处于空腹状态,以便更清晰地观察肠道情况。如有必要,需要对患者进行肠道清洁。随后对螺旋CT设备进行预热和校准,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检查时,先对患者进行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和层厚,为后续能谱成像做好准备。随后采用螺旋CT能谱成像技术,对结直肠癌病灶进行多角度、多能量的扫描。通过调整不同的能量水平,获取病灶在不同能量下的衰减信息。将扫描得到的原始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后期处理和分析。通过能谱成像软件,提取病灶的能谱曲线和相关的定量参数。再根据能谱曲线和定量参数,分析病灶的病理分化程度。观察病灶的强化程度、血管分布、组织密度等特征,以评估其恶性程度和分化等级。检查后,护士需要根据检查结果,编写详细的检查报告。报告中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检查方法、结果分析和诊断意见等内容。医生再根据检查报告,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对结直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检查后的准确评估结直肠癌人数、病理分化程度正确人数以及肿瘤复发监测准确人数进行统计,总结螺旋CT能谱成像对结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的诊断意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值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诊断后,观察组的评估结直肠癌准确人数、病理分化程度正确人数以及肿瘤复发监测准确人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对比(x±s,人)

指标

例数

评估结直肠癌准确

病理分化程度正确

肿瘤复发监测准确

观察组

45

45(100)

43(95.56)

43(95.56)

对照组

45

41(91.11)

37(82.22)

36(80)

t

-

4.186

4.050

5.074

P

-

0.041

0.044

0.024

3讨论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病理分化程度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3]。在诊断结直肠癌的过程中,病理检查是不可或缺的步骤[4]。螺旋CT能谱成像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可以为结直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提供更为精准的诊断依据。

我院选取了9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结果,使用了螺旋CT能谱成像检查的观察组患者,其准确评估结直肠癌人数、病理分化程度正确人数以及肿瘤复发监测准确人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的准确评估结直肠癌人数、病理分化程度正确人数以及肿瘤复发监测准确人数均少于观察组(P>0.05)。表明,螺旋CT能谱成像技术在结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在实际应用中,螺旋CT能谱成像不仅能够对结直肠癌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等基本情况进行准确描绘,更能在评估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方面发挥独特作用。通过定量分析肿瘤组织的能谱特征,包括但不限于碘浓度、水分子分布、脂肪酸代谢情况等,能够客观反映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侵袭性和转移潜能,从而精确评估肿瘤的病理生理状态,为临床医生提供关键的诊疗依据。同时,借助能谱成像技术,还可以模拟出肿瘤的三维重建图像,帮助医生更好地规划和实施手术方案,提高手术切除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综上所述,通过螺旋CT能谱成像检查结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为精准的诊断依据,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和预后评估。在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配合和设备的维护,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吕霞,刘强,刘岘,等. 直肠癌DCE-MRI定量参数与病理分化程度和p53的相关性 [J].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 (04): 479-483. 

[2]许亚坡,罗金键,夏超. 结直肠癌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J]. 医药论坛杂志, 2021, 42 (11): 98-102.  

[3]韩丽芳,吴晓莉,廖秋林,等. 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和病理类型特征分析 [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9, 40 (08): 620-621.

[4]熊振芳,熊秋迎,万红萍,等. 结直肠癌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J]. 广东医学, 2018, 39 (24): 3652-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