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王建博、李琳

浙江上鑫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园林工程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休闲、放松的场所,还能够为城市环境改变提供支持,保障生产、生活的生态化功能。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污染和短缺等问题日益严重,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将会限制城市的发展。海绵城市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水资源利用效果的重要理念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建设中。本文简述海绵城市概念分析了目前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为海绵城市在园林规划应用指出具体方向,从而提高我国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建设;应用

引言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快速扩张的城镇化也带来了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城市洪涝灾害频发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雨洪问题,需要转变传统的城市给排水理念,海绵城市成为我国解决城市雨洪管理难题的新建设模式之一。海绵技术涉及较多科学技术,可辅助城市像海绵一样有效控制水的吸收和吐纳,在现阶段城市园林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海绵技术的作用下,可以进行雨水收集、储备,以满足城市用水需求。在降雨量较多的季节,此种技术可避免城市出现内涝现象,将多余的水分吸收、储备,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和谐、促进城市园林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1海绵城市内涵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是考虑到现有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道路硬化及大量混凝土建筑材料的使用,使城市生态功能无法发挥作用,当遇到降雨时容易发生城市内涝,特别是我国北方严重缺水城市,面对宝贵的自然降水,只能白白浪费。近年来,城市规划建设者认为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应当注重城市对降水资源的利用,通过城市规划对降水进行收集、渗透、净化、再利用,从而改变当前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原有城市生态功能,促进对降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2.1环境因素的影响

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反映了城市规划建设者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视。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海绵城市并不能解决当前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例如,许多城市将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希望能够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解决目前城市发展中排水补偿导致的内涝问题。实际上,海绵城市更多是解决城市降水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问题,对于强降雨导致的城市内涝解决并不明显。此外,一些地区由于地质因素,如果降水不能及时排出会引发自然地质灾害,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并不适合海绵城市应用。总之,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规划中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制约较大,还是应当尊重因地制宜的原则。

2.2规划设计理念的滞后

在我国,海绵城市理念提出到实际应用时间还较短,而应用于园林规划中,则更加考验规划设计水平。海绵城市核心理念是对降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价值。在园林规划中应用海绵城市规划理念,不仅需要园林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城市整体规划思维,在此基础上根据城市排水系统对园林内部景观与水系进行设计,这对于现有园林规划设计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此外,由于城市规划变动的随意性,导致诸多设计方案最后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在后续施工环节需要进行规划变更,不但造成资金浪费,还无法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功能,导致园林规划无法实现原有生态环境价值。

3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3.1完善雨水系统

公园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雨水管理十分重要。在建设雨水系统时,要避免使用传统的管网排水等方式,通过合理利用雨水径流实现雨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同时,还需要保障园林雨水系统的完整性,并对绿色基础设施、雨水管渠系统等进行充分分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多样化和经济型的措施,以实现对污染源头的有效控制,及时控制污染物和径流等,并将其除去。生物滞留设施、透水铺装设施等均可用于解决径流污染问题。此外,环保雨水口也是一种高效的设备,可以被大规模应用。此外,人工促渗设施、水平阶等可以被采用,达到阻滞径流的效果,提升雨水渗透效果,并缓解雨水流速,实现对雨水的有效运用,在山体绿化中尤其适用。总的来说,完善雨水系统是园林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利用雨水,以及采取多样化、经济型的措施来解决径流污染等问题,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3.2绿色雨水设施布置

绿色雨水设施应根据总平面布局要求合理组合选用,并确定位置、规模及标高。可选用的绿色雨水设施有滞蓄型植草沟、卵石输水沟、下凹式绿地、坡地乔木种植鱼鳞坑、绿化屋面、雨水调蓄绿地、调蓄型景观水体、植被缓冲带、雨水湿地等。设置时,应考虑绿地功能布局与景观协调,如在景观体验要求高、人流大、人群密集的地段布置与环境结合度高的绿色雨水设施,并做好与开放游憩绿地的区分,以消除安全隐患,避免相互影响。

3.3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能够实现雨水的调蓄与进化。在建设过程中,下沉式绿地的高程需要在路面高程以下,严格控制蓄水深度,通常在15~30 cm范围内为宜。在下沉绿地中增设相应的雨水溢流口,高程需要在路面高程以下,在其周围增设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铺设鹅卵石等。

3.3蓄水模块

蓄水模块可以对雨水径流污染进行控制,还具有城市防洪、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蓄水模块主要为聚丙烯材料,属于网格化透空的结构,占用空间相对较小,但蓄水空间大,雨水流入蓄水模块可在蓄水空间中自由流动,沉淀后通过回用泵将上清液抽至地面作为灌溉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4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是将渗透性好、孔隙大的材料铺装在路面,雨水下落至地面后可迅速渗透,且具有滞留、渗排等功能,有助于地下水的回补,主要应用于园路、广场路面、景观等区域。本项目可将机动车道路设计成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路面。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透水铺装的竖向设计,确保雨水能够直接流入最近的排水设施。铺装完成后,需要确保其平整、稳固,不能出现空鼓、断裂等情况,且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接顺,不得有反坡、积水现象。此外,铺装的基础层也应具备相应的透水性能,如果基础层未满足透水要求,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基础层中设置排水设施。如果道路面层为透水砖,需要预留2~3 mm缝隙,并使用粗砂机械能填充。

3.5种植沟渠

种植沟渠也成为地表沟渠排水系统,其主要与雨水管道相连。在场地空间充足时,可将其作为雨水管渠。一般来说,种植沟渠的开挖主要以人工或小型机械辅助为主,在开挖时,不可压实沟渠底部的图层,确保基层土壤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边坡可轻度压实防止坍塌及水土流失。

3.6植物选型

在工程中,栽培植物时,需要选择本土植物,并搭配外来物种进行栽培,以便本土植物充分发挥其去污的作用,通过搭配外来物种可以增强植物的多样性。此外,在选择种植物种时,需选择各根系发达、存活率高、茎叶茂盛、净化能力强的植物,不仅可有效提升去污能力,而且还能增加城市园林的美感。

结束语

在建设海绵城市园林项目过程中,结合城市绿地的类型制订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根据项目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遵循系统化的原则,合理规划城市绿地与排水系统,充分发挥绿地的净化功能;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规划城市海绵设施的布局。

参考文献

[1]王立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要素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2(6):63-64.

[2]张德安.基于“海绵城市”概念的园林建设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1(18):124-126,130.

[3]帅明洁.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22(8):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