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前景

/ 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前景

潘月虹

慈溪市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慈溪市人民医院)  邮编315300

关键字:PICC,并发症,应用前景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上肢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远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 处或SVC与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操作简单易学、并发症发生率低、导管存续时间长等优点。20世纪七八十年代,PICC 技术逐渐应用于输注化疗药物、静脉高营养液体等。二十世纪末,PICC技术引入我国,该项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解决外周静脉条件较差患者的输液问题,降低需要长期进行静脉治疗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减少刺激性药物对静脉内膜的损伤、降低静脉内血栓的发生率。虽然该项技术在治疗上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置管后的并发症也较多,例如穿刺部位渗血或水肿,PICC导管置管后堵管或导管移位,静脉炎以及静脉血栓形成等。本文就PICC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作如下总结。

1局部渗血和水肿

局部渗血和水肿常发生在穿刺后的24-72h内,主要表现为穿刺点局部皮肤的渗血和水肿。预防方法及护理要点:1.提高置管及穿刺水平。2.置管前对机体作全面评估。3.根据患者血管选择合适的穿刺针,相关研究报道[1],选择较粗、直、静脉瓣少的血管,可减少渗液的发生率。4.穿刺时避免直刺血管,宜在皮下潜行0.5厘米,可降低渗血和感染的概率。5.置管后按压穿刺点15-20min,24h内使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且在3d内置管侧手臂勿负重超过5KG[2]。6.勿在置管后24小时内输注化疗药物。7.少量渗血时,24小时内避免更换贴膜。渗血渗液明显时,应使用明胶海绵并加盖纱布再无菌透明敷贴固定,1次/d,直到痊愈。

2局部过敏性皮炎

局部过敏性皮炎表现为导管周围皮肤出现红斑、瘙痒等过敏样改变,严重时造成水疱及溃烂。预防方法及护理要点:1.询问患者过敏史,勿使用易致敏材料。2.保持患者局部皮肤清洁干燥。3.若皮肤出现瘙痒、发红等早期过敏症状时,可涂地塞米松注射液,待干后覆盖无菌敷贴。

3机械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也是PICC置管后较常见的并发症,多发于置管后2-3天内。表现为穿刺点发红、肿胀,常伴有热痛,静脉出现条索样的改变。预防方法及护理要点:1.选择合适的静脉和导管型号。2.全程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反复穿刺,降低对静脉产生的刺激和伤害。3.穿刺前做导管的预处理。张晓松等[3]研究报道,PICC管道用Dexamethasone浸润后再置管,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或儿童置管后的静脉炎发生率。4.置管成功后,可在插管处上方外涂喜辽妥药膏或贴康惠尔水胶体敷料[4],预防静脉炎。5.发生静脉炎时,应指导患者抬高患肢,固定管道,避开穿刺点使用50%的硫酸镁外敷,密切观察病情。

4感染

继发感染是PICC导管置管后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局部皮肤或穿刺点感染,以静脉为载体形成的通路周围感染及导管相关性的血流感染。预防方法及护理要点:1.评估患者选取适宜置管位置,可选用不需要缝线的管路固定设备并提高穿刺技术。2.PICC导管置管和维护过程中,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及无菌理念,药物现用现配。相关研究表明[5],PICC管道置入后临床使用或护理时操作不规范被污染可提高管道相关的血流感染概率。3.PICC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可选用抗感染导管从而降低感染风险。4.加强置管部位的皮肤护理勤换药。5.对于静脉高营养治疗输注时间长者,要每6-8小时冲管一次并评估皮肤情况。6.PICC导管插管后发现患者有化脓性感染或出现了脓毒血症,在抗感染药物治疗3天后无好转应立即拔管。7.管道留置周期中,患者突然有发热、寒战,首先考虑是PICC置管引起的发热,可进行血培养,根据结果进行治疗。8.局部感染一般无需拔除导管,若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表现时,或血培养结果阳性,应拔除导管[6]

5导管脱出或移位

导管移位是指置入肢体的PICC管路向外或向内移动距离大于0.5厘米,但仍保留管路功能;导管脱出是指置入肢体的PICC管路头部向外移动距离大于0.5厘米,或整根管道滑脱,无法再次使用。预防方法及护理要点:1.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避免置管处大幅度运动、泡澡,可在置管侧手臂使用PICC保护套,防止患者搔抓和误操作使导管滑脱,对于神志模糊的重症患者可使用约束带。2.妥善固定导管,采用蝶形固定导管,若贴膜卷边、污染等立即更换。3.护理PICC管路时要规范测量并登记置管侧手臂臂围和管道的外露长度,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更换敷贴避免管道移位或脱出。

6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预防方法及护理要点:1.置管前评估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栓病史,告知患者避免出现导管歪曲反折等情况。2.规范的冲、封管,防止管道堵塞。3.对于长时间静脉输液者应使用加压输液泵。4.PICC管道堵塞时应根据不同原因造成的堵塞采取不同的办法进行解决且应在6小时内进行处理,若再通管失败,应拔出管道。

7静脉血栓

是PICC置管后最危险的并发症。表现为肢体皮肤颜色改变、温度升高伴肢体肿痛,甚至肺栓塞。预防方法及护理要点:1.插管前要评估患者,有血液粘稠、既往有发生过静脉血栓的应慎用。2.选择最佳的插管位置及合适的PICC管道。3.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导致静脉内膜的受损。术后,指导患者置管手臂运动。嘱患者每日饮水量大于2000毫升。4.若已有血栓,综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考虑给予溶栓治疗,当血栓处于急性期内,应患肢制动,禁冷热敷及按摩,抬高20-30°,预防血栓脱落。

综上所述,PICC导管减少长期输液药物对血管的伤害及患者长期输液扎针的痛苦,解决血管差患者输液时难题,但是医院的等级不同,对PICC置管及维护缺少统一标准,导致发生并发症,给患者健康及经济造成损失。所以,如何进一步提高PICC执业者的置管及维护技能,减少并发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期待PICC技术在临床静脉输液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玉梅,陈来秀,李丽娟,. 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23,52(19):1490-1493.

[2] 杨梅,郭厚基,韦梅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带管出院患者基于LEARNS模式健康教育的效果[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3,30(5):601-605.

[3] 张晓松,张红梅,高烨雪,. 地塞米松联合西咪替丁导管预处理对老年肿瘤患者PICC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6):1191-1193.

[3] 张燕,顾芳芳,曹蓓华,等.水胶体敷料康惠尔透明贴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中的作用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3)468-470.

[4] 许佳. 肺癌患者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对策[J]. 中国乡村医药,2021,28(10):63-65.

[5] 王童语,林琴,李旭英,.PICC维护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应用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23,38(3):49-53.

[6] 杨婉仪,陈少敏,黄艳芬,. 上臂隧道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J]. 全科护理,2022,20(8):1054-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