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白内障手术治疗前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老年白内障手术治疗前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原清  陈倩

山东省军区济南第十二离职干部休养所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目的为深入分析观察老年白内障手术治疗前后视力恢复情况与影响因素。方法:研讨目标将62例随机抽签的老年白内障病人纳入实验。讨论组【角巩膜缘,31例】,空白组【角膜,31例)】,记录研讨手术前后眼压、散光与矫正视力情况;结果:31例讨论组老年白内障病人手术后眼压低31例空白组老年白内障病人,而散光与矫正视力情况,优于31例空白组老年白内障病人。结论:老年白内障治疗过程中应用超声乳化术对降低病人眼压,改善散光,矫正视力有积极影响,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关键词:老年白内障手术;视力恢复情况;影响因素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近几年在国内外广泛实施的一种创新型白内障手术方法,主要以低组织损伤、手术时间短、小切口以及快速恢复为特点,已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广泛应用和认可。随着对老年病人生理病理改变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将其作为今后治疗的重点和热点。以往研究表明,手术切口方法与由手术引起的角膜散光之间存在紧密关联[1]。为分析观察老年白内障手术治疗前后视力恢复情况与影响因素,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1例空白组老年白内障病人中位数(67.38±1.16)y,64-73y;31例讨论组老年白内障病人中位数(68.07±0.07)y,65-74y,P>0.05。

入选标准:裂隙灯、三面镜检查符合老年白内障状;年龄不低于60y;单眼白内障;无手术禁忌;配合治疗。排除标准:干眼症;眼睑闭合不全;青光眼;临床资料不齐全;拒绝治疗。

1.2方法

每位病人在术前都进行标准的检查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散瞳、洗眼和眼部表面麻醉,随后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和晶状体植入实施治疗。

空白组:在透明角膜上进行2 mm板层角膜切割,使用超声乳刀使其与板层角膜保持平行,向下移动1.8 mm后,需要调整刀尖方向,使其朝向晶状体表面且进入前房。

讨论组:首先,将球结膜切割约4.0 mm,然后向穹窿部分移动大约5 mm。接着,使用超声乳化刀进入病人的板层巩膜,并深入透明角膜层区域约0.5 mm。在此过程中,改变刀尖方向,使其朝向晶状体表面且进入前房。

术后,所有病人接受抗生素滴眼液的抗感染治疗,并进行定期的复查,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1.3临床指标

记录研讨手术前后眼压(日本拓普康)、散光与矫正视力情况(昆明诺金科技有限公司,裂隙灯)检测视力、电脑验光仪(北京恒奥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测量角膜散光度。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统计以及归纳对所有搜索数据实施全面计算收集,用n[(%)]表述计数数据,以平均p<0.05为主要统计判断依据指标,具有现代统计学的重要研究意义。

2.结果

2.1眼压

见表1,手术前,31例讨论组老年白内障病人眼压与31例空白组老年白内障病人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24h,31例讨论组老年白内障病人眼压,高于31例空白组老年白内障病人,P>0.05;手术后48h,31例讨论组老年白内障病人眼压与恢复术前水平,与31例空白组老年白内障病人无明显差异,P>0.05。

表1眼压±s)

时间

比对组

讨论组

手术前

13. 08±1.38

13. 25±1. 75

手术后 24 h

21. 95±2. 46

18. 16±2. 49

手术后 48 h

13. 75±1. 96

13. 05±1. 96

2.2散光与矫正视力

见表2,手术前,31例讨论组老年白内障病人散光与矫正视力与31例空白组老年白内障病人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1周后,两组老年白内障病人散光程度大幅度上升,P<0.05;

手术后1、2周后,31例讨论组老年白内障病人矫正视力,优于31例空白组老年白内障病人,P<0.05;手术后2周后,31例讨论组老年白内障病人散光情况,优于31例空白组老年白内障病人,P<0.05。

表2散光与矫正视力±s)

时间

矫正视力

散光(D)

比对组

讨论组

比对组

讨论组

手术前

0. 48±0. 96

0. 45±0. 49

0. 75±0. 63

0. 75±0. 16

手术后 1

0. 83±0. 49

1. 13±0. 75

2. 68±0. 46

2. 12±0. 75

手术后 2

1. 10±0. 11

1. 47±0.38

1. 49±0. 18

1. 16±0. 85

3.讨论

老年白内障影响因素主要包括:①病情:如果病人白内障状况相对较轻,仅表现为单纯的浑浊,且浑浊程度并不严重,同时手术所需时间也相对较短,术后视力恢复通常会更为理想。当病情严重,存在较大混浊,并且手术持续时间过长时,在手术后视力恢复表现会相对较差[2]

②手术方式:一些常见手术方法包括人工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这些手术方法不会直接进入角膜,对角膜的损害相对较小,能够有效减少角膜曲度,并能迅速帮助病人恢复视力。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具有较短的手术周期,切口较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通常为3-4小时,并且需要在眼球内部放置多个晶体以完成整个手术过程,因此手术所需时间相对较长,视力恢复速度也相对较慢。

③术后恢复:术后,病人应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抗感染眼药水,并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糖皮质、缩瞳激素类药物,如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这可以帮助睫状肌麻痹,有助于术后恢复,视力也会恢复得更好。如果病人在手术后没有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或者提前停止用药,这可能会对手术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并可能导致视力受损。

实验结果显示,手术后24h,31例讨论组老年白内障病人眼压,高于31例空白组老年白内障病人,P>0.05;手术后48h,31例讨论组老年白内障病人眼压与恢复术前水平,与31例空白组老年白内障病人无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超声乳化术中切口位置对老年白内障病人眼压的恢复效果无影响。

同时,手术后1、2周后,31例讨论组老年白内障病人矫正视力,优于31例空白组老年白内障病人,P<0.05;手术后2周后,31例讨论组老年白内障病人散光情况,优于31例空白组老年白内障病人,P<0.05。这表明超声乳化术能够减轻散光程度,改善病人视力[3]

4.总结

总而言之,老年白内障治疗过程中应用超声乳化术能够降低老年白内障病人眼压,改善散光,矫正视力,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郑亚君,贾福禄,潘琪.日间手术护理模式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裸眼视力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06):114-116+120.

[2]江媛媛,李芝.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21):3298-3300.

[3]李进,黄翠.不同手术位置超声乳化术对老年白内障病人眼压、视力恢复情况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20,34(03):279-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