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侧与双侧经皮椎间孔镜下清创灌洗术治疗感染性脊柱炎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间孔镜下清创灌洗术治疗感染性脊柱炎的疗效

董忠礼 赵春丽( 通讯作者)

保山市人民医院  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目的:分析单侧和双侧经皮椎间孔镜下清创灌洗术用于感染性脊柱炎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4月-2024年3月本科接诊感染性脊柱炎病人(n=50)。试验组采取单侧经皮椎间孔镜下清创灌洗术,对照组采取双侧经皮椎间孔下清创灌洗术。对比手术耗时等指标。结果:关于手术耗时和术中透视次数与复发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8.0%,对照组12.0%,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感染性脊柱炎用单侧经皮椎间孔镜下清创灌洗术,病人的手术耗时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复发率更低,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几率。

【关键经皮椎间孔镜;疗效;感染性脊柱炎;清创灌洗术

    临床上,感染性脊柱炎十分常见,可引起疼痛等症状,情况严重时,也可导致椎体畸形与破坏等问题危害性极大[1]。常规手术作为本病比较重要的一种干预方式,能抑制疾病进展,但创伤比较大,术后恢复慢[2]。本文选取感染性脊柱炎病人50名,择取时间范围2022年4月-2024年3月,旨在分析感染性脊柱炎用单侧和双侧经皮椎间孔镜下清创灌洗术的作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2年4月-2024年3月,本科接诊感染性脊柱炎病人,共50人。均分2组。试验组:女和男各11、14人,年纪32-74,均值范围(49.31±7.28)岁。对照组:女和男各10、15人,年纪34-75,均值范围(49.86±7.49)岁。2组年纪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双侧经椎间孔镜下清创灌洗术,详细如下:俯卧位,经病人椎间孔入路。用0.5%利多卡因对病人施以局麻,于C型臂X线机引导下,把金属穿刺针规范化的置入靶点,然后再将导丝置入,将穿刺针缓慢拔除。将软组织扩张器与工作套筒逐级置入,并对工作套筒的位置进行确定。按照相同的流程,于病人的腰椎对侧放置另外一个工作套筒,此后,再将内镜系统规范化的连接好。对标本进行采集,完善病理与生物学检查。于椎间孔镜的引导下,对脓性组织进行彻底的清除。对于术前存在下肢神经根性症状者,需在术中进行减压,同时将神经根完整显露,待术野清晰、没有脓性组织为止。经两个工作套筒,再感染椎间隙层面处依次放置引流管,其中一个引流管是进水管,需连接好生理盐水待,进行持续冲洗,而另一个引流管则是出水管,需与负压袋进行连接。术后,对病人的椎间隙进行持续冲洗。若引流液呈澄清状态后,即可将进水管拔除,然后再将切口缝合,连接出水管,对病人施以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若引流量低于20ml,即可将出水管规范化的拔除。

试验组采取单侧经椎间孔镜下清创灌洗术,详细如下:侧卧位,麻醉成功后,对病人施以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治疗。根据病人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在其下肢症状侧的腰椎处,将工作套筒规范化的置入。于椎间孔镜引导下,对病人施以清创减压治疗,然后再通过单侧工作套筒,在病人的感染节段部位规范化的置入两根引流管,将其中之一和生理盐水袋进行连接,而另一根则与负压袋进行连接,本组其它操作步骤同对照组。

  1.3 评价指标

1.3.1 记录2组手术耗时与术中透视次数。

1.3.2 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例数。

1.3.3 统计2组复发者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4.0,用x²和t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使用率(%)和(±s)表示,统计学意义成立时P<0.05。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分析

对比手术耗时和术中透视次数: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观察手术指标相关数据 (±s)

组别

例数

手术耗时(min)

术中透视次数(次)

试验组

25

114.97±15.46

10.12±1.67

对照组

25

149.39±20.58

20.03±2.18

t

10.2897

7.9314

P

0.0000

0.0000

  2.2 并发症分析

    通过统计,我们发现:并发症的数据,试验组8.0%,对照组12.0%,差异不明显(P>0.05)。如表2。

表2 观察并发症数据 [n,(%)]

组别

例数

下肢持续感觉异常

神经根放射性疼痛

引流管阻塞

发生率

试验组

25

1(4.0)

0(0.0)

1(4.0)

8.0

对照组

25

2(8.0)

1(4.0)

0(0.0)

12.0

X2

2.1402

P

0.0541

  2.3 复发率分析

    通过统计,我们发现:关于复发者,试验组0人,对照组有4人,占比是16.0%。比较发现:试验组复发率更低(X2=6.3521,P<0.05)。

3 讨论

目前,感染性脊柱炎作为医院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可引起脊柱畸形与截瘫等问题[3]。而经皮椎间孔镜下清创灌洗术则是本病比较重要的一种干预方式,具有活检标本采集方便与病变组织清除效果好等特点,但有报道称,相比较于双侧经皮椎间孔镜下清创灌洗术,单侧经皮椎间孔镜下清创灌洗术的耗时更短,且其透视次数也比较小,但此法容易引起引流管阻塞等问题

[4,5]。本研究,对比手术耗时和术中透视次数: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统计,我们发现:并发症的数据,2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统计,我们发现:复发率的数据,试验组更低(P<0.05)。

综上,感染性脊柱炎用单侧经皮椎间孔镜下清创灌洗术,病人的手术耗时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复发率更低,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昌松,张强,赵汝岗,等. 经皮椎间孔镜病灶清除术治疗早期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疗效分析[J]. 传染病信息,2019,31(1):48-51.

[2] 胡民结,胡旭琪,潘学康,等.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微创技术治疗后恢复状态的影响因素[J]. 广东医学,2022,43(10):1291-1295.

[3] 马崇一,伦登兴,赵晓栋,等. 下腰椎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椎间孔镜治疗[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3,31(7):653-655,659.

[4] 张立栋,张成亮.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间孔镜下清创灌洗术治疗感染性脊柱炎的疗效比较[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7(7):678-681. 通讯作者简介 
姓名: 赵春丽
民族:汉族
性别: 女
籍贯: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
职称: 护师
学历:硕士研究生
出生年月:199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