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技术研究

王健

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洛阳   471039

摘要::混凝土裂缝存在于整个结构使用过程之中,它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结构安全、耐久性和结构外观。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是保障建筑安全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工作。本文综述了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形成机理、分类特征、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案例,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和分析,总结了当前修复技术,为未来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技术、分类特征、裂缝成因

引言

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裂缝的存在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更可能导致结构的失稳和安全隐患。因此,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系统综述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案例,探讨当前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形成机理

1.1内部因素

混凝土作为一种复合型的建筑材料,本身就具有不连续性,裂缝是其与生俱来的本性。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形成与混凝土本身的性能和内部因素密切相关。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骨料和外加剂、收缩和膨胀性能等。首先,混凝土的配合比对裂缝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不合适的水灰比、水泥用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不佳,从而影响其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增加裂缝的产生几率。其次,混凝土中粗细骨料选取直径、外加剂质量不合格(常见水泥安定性不合格;砂石级配差;砂石含泥量过大;外加剂中氯化物或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掺杂过期、受潮水泥)。另外,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性能也会影响裂缝的形成。混凝土在干燥和潮湿环境中可能发生收缩或膨胀,这种变形可能引起裂缝的产生和扩展。

1.2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的另一重要原因,主要包括环境条件、外部载荷和地基情况等。首先,环境条件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不容忽视。气候变化、温度变化、紫外线辐射、化学腐蚀等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混凝土的老化和劣化,增加裂缝的产生风险。其次,外部载荷是引起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常见原因之一。建筑物受到风荷载、雨水荷载、地震荷载等外部载荷的作用时,容易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和扩展。此外,地基情况也会对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地基沉降、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等地基问题都可能导致结构的变形和裂缝的形成。

1.3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

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设计不合理、配筋不足、构造不合理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结构受力不均匀,增加裂缝的产生几率。而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材料质量控制不到位等问题也可能导致结构存在缺陷,增加裂缝的产生和扩展风险。

1.4偶然作用

结构在遭受地震、撞击、火灾后产生残余裂缝。

2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技术概述

2.1修复原则与要求

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的原则和要求是确保修复后的结构具有良好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以及美观性和环境适应性。修复后的结构应具有与原结构相匹配的强度和刚度,以确保其在受力时能够承受相应的荷载而不产生新的裂缝或变形。修复材料和工艺应具有良好的附着性,能够有效地与原混凝土结构表面结合,防止修复层与原结构层之间出现空隙或脱落现象。修复材料和工艺应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变形能力,能够适应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微小变形,防止裂缝的重新产生或扩展。修复过程应尽量减少对结构原有功能和美观性的影响,确保修复后的结构外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影响建筑整体的美观性和协调性。

2.2修复材料及其特性

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所使用的材料多种多样,常见的修复材料包括聚合物修补材料、水泥基修补材料、环氧树脂修补材料等。聚合物修补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和柔韧性,能够有效地填充和密封裂缝,并与混凝土表面形成良好的粘结,提高修复层的耐久性和抗渗性。水泥基修补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适用于修复较大面积的混凝土表面裂缝,但其硬化收缩较大,需要注意与原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匹配。环氧树脂修补材料具有优异的粘结性和耐化学性能,能够形成坚固的修复层,但在高温下可能软化或变形,需要根据实际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类型。

3现有混凝土裂缝的主要修复方法

3.1 主要修复方法

混凝土置换法通常应用于混凝土严重损坏或失效处的修补,即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再填入置换材料,该方法施工工艺复杂,不易操作,施工周期长,影响工期。

填充法主要用于修补水平面上较宽的裂缝。其施工方法是沿裂缝将混凝土开凿成U型或V型槽,然后灌注修补材料。对于有钢筋锈蚀的裂缝,应先加宽、加深凿槽,对钢筋彻底除锈,然后涂上防锈涂料,再填充聚合物水泥砂浆、环氧砂浆。填充法对结构有一定的损伤,适用范围较小,像混凝土梁、柱、水塔等这些构件不宜采用。

灌浆法一般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复。该方法采用高压设备将修补材料压入裂缝中,使结构达到整体防护的目的。灌浆法优点是适用于潮湿环境,凝结时间可控制,可用于非常细微的裂缝,缺点是工艺要求高,是否与结构形成整体很难判定,另外整体强度较低园。

表面修补法在裂缝的表面涂抹弹性涂抹防水材料、聚合物水泥膏、和具有渗透性能的防水剂等,用以复原混凝土原本的耐久性能和防水性能。表面处理法适用于裂缝对于结构的强度影响不大,但不处理裂缝会造成内部钢筋的锈蚀而且影响表面的美观。表面处理法操作简单,但是在混凝土表面所涂抹的涂料难以深入裂缝内部,对于内部的裂缝修复效果并不是很好,且在我国市场上现在缺少价格适中性能好的涂料。

结构加固法用于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有影响或可能导致结构发生破坏的裂缝进行修补。当混凝土构件周围空间充足,可以在其结构外表面包裹钢筋混凝土围套,加使得受力面积增加,最终达到提高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力的目的。结构加固法适用于混凝土构件,如梁、板、柱等的裂缝修复。结构加固法施工前需进行结构卸载且需要保证新增混凝土达到指定强度时才可正常使用。

黏钢板加固法用建筑结构胶将钢板粘贴在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外表面,提高结构体系的承载力,防止裂缝宽度加大,该方法操作便捷、工艺简单,适用于一般的受力构件的裂缝修复,但是这种修复方法在我国尚未发展成熟,研究理论尚未完善,在动荷载和混凝土徐变的影响下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还存在粘贴胶体氧化和老化的问题,所以该方法应谨慎使用。

碳纤维片材加固法。该修复方法的修复机理与粘贴钢板加固法的作用机理类似,具体是使用树脂胶结材料将碳纤维片材粘贴于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外表面,提高其结构承载力,改变其内里分配和受力特性,最终达到抑制裂缝发展的目的。

电沉积法是运用电化学学科的知识,通过施加电流的方法,使得在混凝土表面和混凝土裂缝处沉积一层不溶于水的化学物质,一般为碳酸钙和氧化镁等物质,保护混凝土的性能并修复混凝土裂缝。电沉积自修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对于因氯离子侵蚀和混凝土碳化而引起的开裂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但是该方法的适用范围较窄,仅适用于水工或者海港的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修复。

混凝土自修复法包括:结晶沉淀、渗透结晶和聚合物固化。混凝土自修复法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工艺复杂,修复效果不好或材料易老化、寿命短、强度低、防护性能欠可靠等缺点。

3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技术的具体应用

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针对不同类型的裂缝,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和工艺进行修复。

例如:对于细小裂缝可采用聚合物修补材料进行填充,对于较大面积的裂缝可采用水泥基修补材料进行加固。

针对不同位置的裂缝,采取相应的修复方法。

例如:地面裂缝可采用灌浆或混凝土覆盖等方法进行修复,而墙体或柱子上的裂缝则可采用粘贴碳纤维布或粘贴钢板加固等方法进行修复。

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结构加固和改造工程中。通过对裂缝部位进行局部加固或改造,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新建工程中的预防措施。通过在混凝土浇筑前设置后浇带、设置温度缝、采用控制混凝土收缩膨胀的技术,有效地减少裂缝的产生和扩展,提高结构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有效地提高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美观性,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论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以及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在进行裂缝修复时,需要根据裂缝的形态和特征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和工艺,并遵循修复的原则和要求,确保修复后的结构具有良好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不仅可以用于修复现有结构的裂缝,还可以应用于结构加固和改造工程以及新建工程中的预防措施,为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1]李茜妍,赵文昌.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技术与施工实践[J].建筑技术,2023,49(3):62-68.

[2]陈明达,郑志强.针对裂缝形态的混凝土结构修复技术综述[J].结构工程师,2023,17(5):87-94.

[3]黄微波,李晶,高金岗.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工业建筑,2014,44:934-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