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康北地区医疗设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基于GIS的康北地区医疗设施分析

赵晓琴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各级各部门逐渐认识到医疗设施配置与布局存在比如城乡、区域间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医疗设施应对灾害韧性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将选取甘孜州康北地区医疗设施为研究对象,借助多源数据,通过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对康北地区医疗设施空间布局进行分析。以期为康北地区医疗设施的防灾减灾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GIS;医疗设施;空间布局

医疗设施是公共服务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设施的空间布局等已经成为医疗设施空间研究的重点和关键。我国自新医改实施以来,医疗资源配置越来越科学与合理,但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同时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海拔地区的研究比较欠缺。并且重点多关注在医疗政策、体系保障等方面[[1]],对空间层面的分析比较少。因此本文选取甘孜州康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空间分析工具以康北地区医疗设施空间布局为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以期为康北地区类似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设施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建议。

1研究准备

1.1研究对象

康北地区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部,为川西北丘状高原,地形复杂多样,地质灾害频发。康北地区主要包括色达县、甘孜县、石渠县、德格县、新龙县、道孚县、炉霍县、白玉县八个县,共辖155个乡(镇)、1179个行政村,幅员面积共85953.68平方公里。考虑不同层级医疗设施的不同服务能力、城乡居民不同的就医需求、不同的出行方式,将医疗设施分为医院—卫生院—卫生室三级。区域内共有1244家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包括16家医院、120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1.2数据来源与整理

以甘孜州康北地区为研究区域,主要收集分析、评价所需的空间和非空间数据。具体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2.1康北地区各层级医疗机构的信息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年度工作报告、统计年鉴、康北地区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整理医疗机构的基本信息:名称、地址、等级、所属行政区划等;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物力资源配置情况。通过对百度地图网络服务API接口获取POI数据,包括各层级医疗设施的名称、经纬度等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

1.2.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利用Bigemap、GIS、Office、WorldPop和全国地理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以及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等,借助高德地图开放平台、天地图API,得到甘孜州行政范围数据、医疗设施空间位置数据、人口栅格数据、建筑数据、交通路网、高程等数据。将数据整合后,在ArcGIS中构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1.3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核密度分析法

核密度分析可以测算分析要素在周围邻域中的分布密度,可以反映医疗设施的聚集态势,分析对象在空间上的集聚情况,比较直观地反映出康北地区各层级医疗设施的地域分布与聚集程度。

1.3.2缓冲区分析法

缓冲区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以点、线或者面要素为空间集合,来创建缓冲区从而确定邻域,其邻域大小一般是由缓冲区半径来确定的[[2]]。根据国家卫健委提出的“打造15分钟的医疗卫生服务圈”、甘孜州便民“服务圈”等建设目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按照甘孜州农牧区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生活圈划分的基本要求,确定本文“医院—卫生院—卫生室”三个层级医疗设施的服务半径分别为“10000米—6000米—2000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基于传统缓冲区、路网的距离成本和时间成本三种方法,对康北地区多个层级医疗设施服务范围进行划分,并对其服务覆盖率进行测算对比,得出最优救助缓冲区范围。

2空间布局结果与分析

2.1核密度分析结果

通过ArcGIS 10.7中的核密度分析工具对“医院—卫生院—卫生室”三个层级医疗设施的空间分布开展核密度分析,采用自然断点法将结果划分为五个等级。“医院”层级医疗设施数量较少,总体呈现出东南部较密集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新龙县医疗设施空间聚集程度最高,其他县主要呈现出多核心的空间组织形态。“卫生院”层级核密度值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甘孜县、色达县、炉霍县、德格县,医疗设施空间聚集程度较高,新龙县、道孚县、白玉县次之,石渠县核密度值最小,医疗设施空间聚集程度较低。“卫生室”层级医疗设施数量最多,核密度值跨度大,空间分布相对差异大。在研究范围东部地区较为集中,形成连续的片区,其中最集中的是甘孜县、炉霍县;在研究范围西部、南部形成多点核心区,其中相对集中的是白玉县、道孚县;在研究区域北部聚集程度较弱。总体来看空间分异明显,医疗设施资源高度集中在中部地区形成连续片区,其中甘孜县聚集程度最高,整体南部地区聚集程度高于北部,其他县主要形成“点状核心”。

2.2缓冲区分析结果

就“医院”层级医疗设施服务覆盖率来看,其中传统缓冲区医疗设施服务覆盖率为5.04%。新龙县覆盖率最高为10.13%,道孚县次之为8.93%,石渠县覆盖率最低为1.39%。和传统的缓冲区对比,基于距离成本进行缓冲区分析的服务覆盖范围相对较小,只有0.23%。其中道孚县覆盖率最高为2.82%,石渠县最低为0.49%。基于1小时车行时间成本的医疗设施服务覆盖率为31.13%,比传统缓冲区服务区覆盖率(5.04%)高,比基于10000米距离成本服务区覆盖率(0.23%)高。

就“卫生院”层级医疗设施服务覆盖率来看,传统缓冲区医疗设施服务覆盖率为17.53%。其中炉霍县覆盖率最高为27.69%,甘孜县次之为25.40%,石渠县覆盖率最低为6.51%。和传统的缓冲区对比,基于距离成本进行缓冲区分析,其中炉霍县覆盖率最高为5.44%,甘孜县次之为4.98%,石渠县覆盖率最低为1.39%,比传统缓冲区医疗设施服务覆盖率小。基于30分钟车行时间成本比传统缓冲区和基于距离成本医疗设施服务覆盖率大,其中德格县覆盖率最高为39.44%,炉霍县次之为37.63%,石渠县覆盖率最低为17.59%。

就“卫生室”层级医疗设施服务覆盖率来看,基于传统缓冲区甘孜县覆盖率最高为36.06%,主要集中在南部;炉霍县次之,覆盖率为34.97%;石渠县覆盖率最低为10.74%,主要集中在西南部金沙江沿岸,其余乡镇比较分散。基于2000米距离成本的医疗设施服务覆盖率为1.11%,其中炉霍县最高,石渠县最低。基于15分钟车行时间成本的医疗设施服务覆盖率为15.25%,低于传统缓冲区服务覆盖率,高于基于距离成本的服务覆盖率。其中德格县覆盖率最高为17.79%,色达县次之为17.72%,新龙县覆盖率最低为11.45%。

对基于传统缓冲区、基于时间、基于距离三种服务范围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康北区域最终的医疗设施服务范围的评价结果,医院层级有效覆盖范围占比为31%,卫生院层级有效服务范围占比为28%,卫生室层级有效服务范围占比为15%,另外还有26%为无服务区域。

3结论

本文从不同层级、基于不同方法对康北地区医疗设施布局进行分析,得到康北地区医疗设施服务覆盖情况,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康北地区目前各层级医疗设施覆盖率较低,不能满足居民的常态化、紧急状态下的就医需求。在对于医疗设施进行空间优化时仍需要科学合理的医疗设施资源配置。这不仅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必要举措,也是完善防灾减灾规划的内在要求。只有抓紧夯实医疗救治基础,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韧性应对未来突发灾难事件的挑战[[3]]

参考文献


[1]张伊博,王璨,赵芳兴.基于GIS的吉林市主城区医疗设施空间布局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24,22(02):48-51.

[2]钟广锐,许紫彤.基于POI数据的汕头市公共设施空间格局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2,45(03):76-80+85.

[3]许鹏,方丽媛.拉萨市医疗设施地域分布及优化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24,41(0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