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弱状态对ICU老年患者的患病率及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3

衰弱状态对ICU老年患者的患病率及预后的影响

冉会珍,李国利,孔朝辉

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  重庆 409000

[摘要]目的  探讨衰弱状态对ICU老年患者的患病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3年8月至2023年12月于我院ICU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患病率。根据临床衰弱量表(CFS)评分将患者分为衰弱组(≥5分)和非衰弱组(<5分),比较两组ICU临床诊疗特征以及临床结局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衰弱与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衰弱组和非衰弱组30 d生存曲线。结果  ICU老年患者衰弱患病率为33.33%(20/60)。衰弱组与非衰弱组在年龄、合并症、CCI评分、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并发症、30 d死亡等方面有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衰弱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衰弱是影响老年ICU患者30 d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HR=4.922,P<0.05)。KM生存曲线显示,衰弱组30 d内累计存活率低于非衰弱组(χ2=8.878,P=0.003)。结论  ICU老年患者衰弱患病率较高,其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老年;衰弱;患病率;预后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ICU患者存活率已经显著提高。然而,与此并行的是,老年患者在ICU治疗过程中常常出现衰弱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对他们的康复构成重大挑战,严重影响他们的预后[1]。由于评估衰弱工具的差异性,社区老年人群的衰弱患病率呈现出显著的变异。根据2019年田鹏等[2]学者发表的系统性评价研究,中国老年社区人群的衰弱患病率大约为12.8%,当根据年龄进行分层分析时,发现65至75岁年龄段的老年人衰弱患病率为12.2%,而75至84岁年龄段的患病率则显著上升至33.2%,8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衰弱患病率高达46.8%。相较于社区老年人,ICU老年重症患者通常表现出病情紧急、进展迅速且病情严重的特征,这些特点导致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加,住院周期延长,医疗费用显著升高,以及死亡等不良临床结果的风险上升[3]。说明在ICU环境中,老年重症患者面临的独特挑战和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考虑的因素。目前国内衰弱的临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研究侧重于社区老年人,研究主要集中于衰弱评估工具、影响因素、概念分析等相关领域,但对ICU重症患者群体的影响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尚未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关于衰弱对ICU老年重症患者群体的研究主要源于国外,大多为回顾性研究,且因衰弱诊断工具不同患病率也相差各异。此外,由于目前衰弱的患者受地域、人群、基因、表观遗传、医疗资源、经济水平等复杂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对衰弱患者如ICU后的治疗特点和转归尚没有精准的报道。因此,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收集我院ICU自2023年8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老年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衰弱患病率,探讨衰弱对ICU老年重症患者的临床诊疗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23年8月至2024年12月于我院ICU治疗的6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60-82岁,平均(71±11)岁。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入住ICU时间超过24小时;(3)首次入住ICU;(4)愿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既往入住过ICU;(2)缺乏核心数据;(3)一年内重复入ICU;(4)ICU期间或住院期间要求出院或签字出院;(5)患者或家属不愿意参与研究。

1.2方法

1.2.1衰弱评估  采用临床衰弱量表(CFS)评估患者衰弱状态,该量表将患者分为7个等级,每个等级代表不同的病程和自理能力水平,在进一步研究中,融合了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将其扩展为9个连续性等级,这9个等级依次为:“非常健康”、“健康”、“维持健康”、“衰弱易损伤”、“轻度衰弱”、“中度衰弱”、“严重衰弱”、“非常严重衰弱”以及“终末期”,若患者的得分达到或超过5分,则被评估为衰弱状态,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衰弱程度越严重[4]。本研究根据CFS评分将患者分为衰弱组(≥5分)和非衰弱组(<5分)。

1.2.2临床资料收集  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合并症)、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 II)、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ICU主要诊断、入院类型、ICU患者来源、并发症(脓毒症、呼吸衰竭、急性肾损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输血(红细胞、人血白蛋白、血浆、血小板)、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类型(无创、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医疗总费用、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ICU死亡率、住院死亡率。

1.3随访  主要通过电话或患者到门诊随访的方式获取患者入ICU后30天的死亡情况。随访内容主要是30天内是否死亡,并记录在案,死亡病例即终止随访。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衰弱与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衰弱组和非衰弱组的生存曲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衰弱发生情况  60例患者共检出衰弱者20例,衰弱患病率为33.33%。其中60-70岁者2例(10.00%),70-80岁者8例(40.00%),80岁以上者10例(50.00%)。

2.2衰弱与非衰弱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衰弱组与非衰弱组在年龄、合并症、CCI评分、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并发症、30 d死亡等方面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衰弱与非衰弱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临床资料

衰弱组(n=20)

非衰弱组(n=40)

t/χ2

P

年龄

10.218

0.06

60-70岁

2(10.00)

20(50.00)

70-80岁

8(40.00)

12(30.00)

>80岁

10(50.00)

8(20.00)

性别

2.813

0.094

15(75.00)

21(52.50)

5(25.00)

19(47.50)

合并症

12(60.00)

10(25.00)

7.033

0.008

CCI评分(分)

4.28±1.10

3.11±0.96

5.392

0.000

APACHE II评分

25.81±3.86

21.53±2.90

4.815

0.000

SOFA评分

5.82±1.15

4.21±1.06

5.392

0.000

入ICU主要诊断

1.896

0.754

多发创伤

6(30.00)

10(25.00)

消化系统疾病

5(25.00)

10(25.00)

循环系统疾病

6(30.00)

8(20.00)

外科术后

3(15.00)

12(30.00)

入院类型

0.868

0.648

择期

5(25.00)

12(30.00)

紧急

10(50.00)

15(37.50)

较紧急

5(25.00)

13(32.50)

ICU患者来源

1.935

0.380

急诊

11(55.00)

15(37.50)

病房

3(15.00)

11(27.50)

ICU

6(30.00)

14(35.00)

并发症

12(60.00)

10(25.00)

7.033

0.008

血管活性药物

13(65.00)

20(50.00)

1.212

0.409

输血

11(55.00)

16(40.00)

1.212

0.271

机械通气

15(75.00)

29(72.50)

0.043

0.836

机械通气类型

0.006

0.939

无创

10(66.67)

19(65.52)

有创

5(33.33)

10(34.48)

机械通气时间

5.56±3.35

5.39±3.41

0.158

0.875

医疗总费用

ICU住院时间(d)

6.63±1.25

6.58±1.16

总住院时间(d)

16.85±5.52

15.96±4.48

ICU死亡

1(5.00)

1(2.50)

0.259

0.611

院内死亡

1(5.00)

1(2.50)

0.259

0.611

30 d死亡

4(20.00)

1(2.50)

5.345

0.021

2.3衰弱与ICU患者预后的关系  在校正性别、年龄等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衰弱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衰弱是影响老年ICU患者30 d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HR=4.922,95%CI:2.268-8.852,P<0.05)。KM生存曲线显示,衰弱组30 d内累计存活率低于非衰弱组(χ2=8.878,P=0.003),见图1。

3讨论

衰弱现象在老年人群中被普遍发现,然而,由于不同研究采用了不同的评估手段,导致衰弱患病率的报告存在显著差异。据文献报道,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衰弱患病率介于7.0%至15.7%之间,而在85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群中,衰弱的患病率竟然高达56%[5]。这种明显的年龄相关性患病率增加趋势,提示了衰弱现象在老年人群中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需要引起医学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本研究发现老年ICU患者衰弱患病率为33.33%(20例),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

衰弱是一种由多个生理系统功能衰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核心特征表现为生理储备的减少和应对应激能力的下降[6]。实际上,衰弱涉及到全身多个系统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其临床表现包括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患者自我报告的疲劳感、迟缓的步态以及握力减弱等现象,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增加了他们遭遇跌倒、残疾、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以及死亡等不良健康结果的风险[7]。因此,衰弱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老年健康问题,迫切需要医学研究者和临床医生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有效的干预策略开发。本项研究结果显示,衰弱组与非衰弱组在多个临床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包括年龄、合并症的种类和数量、CCI评分、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这些差异表明,这些临床指标可能与衰弱状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一发现为未来的临床干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即通过改善或管理这些临床指标,可能有助于缓解或预防衰弱的发展。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衰弱组30 d死亡率高于非衰弱组,在校正性别、年龄等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衰弱是影响老年ICU患者30 d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HR=4.922),且KM生存曲线显示,衰弱组30 d内累计存活率低于非衰弱组。这一现象可能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衰弱状态本身有关。衰弱被认为是一种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相关研究[8]揭示,ICU衰弱患者常见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引发免疫功能障碍,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不仅在一般患者中,也在危重患者中已被证实会增加死亡率[9]。此外,研究[10]发现,老年人体内骨骼肌的快速流失是一个独立的全因病死率预测因子。因此,ICU老年衰弱患者较高的死亡率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肌肉流失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发现强调了在ICU治疗中需要特别关注老年衰弱患者的这些生理变化,以改善其预后。

综上所述,ICU老年患者衰弱患病率较高,其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石培洁,冯健,胡健,等.基于“肠-肌轴”的营养干预在ICU获得性衰弱治疗的研究进展[J].肠外与肠内营养,2023,030(004):249-253.

[2]田鹏,杨宁,郝秋奎,等.中国老年衰弱患病率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19(6):656-664.

[3]李云婷,李芬,邢柏.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并发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的风险因素分析及mNUTRIC评分的早期预测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22,38(20):2568-2573

[4]杨梦娇,高梅.三种衰弱评估方法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谵妄的预测作用[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3,44(5):548-555.

[5]宋文静,李赛,司梅梅,等.两种不同解除约束方案对降低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5):1349-1353.

[6]刘杨,罗健,刘苗,等.基于Meta分析构建ICU获得性衰弱风险预测模型[J].护理学杂志,2022,37(7):29-33.

[7]胥杰,姚秀娟,刘广杰,等.衰弱与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9):1656-1661.

[8]丁韫晗,罗健,熊莉娟,等.ICU获得性衰弱患者早期活动的最佳证据总结[J].护理学杂志,2021,36(24):34-38.

[9]王丽丽.衰弱在老年急危重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D].河北:河北医科大学,2018.

[10]朱揽月,纪木火,杨建军,等.全麻下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前衰弱评估对术后3个月内预后的预测价值[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10):1052-1056.

黔江区科技计划项目:衰弱状态对ICU老年患者的患病率及预后的影响

项目编号:黔科计20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