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盆底综合康复治疗和自行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妇盆底肌恢复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分析盆底综合康复治疗和自行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妇盆底肌恢复的临床疗效

谭忠燕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贵州三都 558100

【摘要】目的 浅析产后进行盆底综合康复治疗和自行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共选出126例产妇加入本次研究,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分娩,通过奇偶数列法分成两组,其中63例归入对照组的产妇自行盆底肌肉训练,63例归入实验组进行盆底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产妇比对照组3个月后的盆底肌张力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产妇阴道松弛率为1.59%、子宫脱垂率为3.13%、尿失禁率为5.97%,分别低于对照组的9.23%、12.12%、19.1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自行盆底肌肉训练相比,产妇进行盆底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提高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减少功能障碍性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盆底综合康复治疗;盆底肌肉训练;产妇

妊娠和分娩是妇女特殊的生理活动,在此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损伤盆底肌功能,甚至导致盆地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比如: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等,严重影响产妇健康[1]。以往都是引导产妇在产后自行展开盆底肌肉训练,以增加肌肉张力,促进功能恢复,但是部分产妇无法坚持训练,所以效果有限[2]。为了研究出最为有效的干预方案,本院采取了盆底综合康复治疗,并与盆底肌肉训练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研究对象控制在126例,均是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进行奇偶数列法分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3-37岁,均值(29.13±2.25)岁,体重58-83kg,均值(70.21±6.94)kg;实验组产妇年龄20-38岁,均值(29.02±2.64)岁,体重60-85kg,均值(70.72±6.15)kg。上述研究资料两组产妇之间无差异(P>0.05)。

1.1.1 纳入标准:均为初产妇;均为单胎妊娠,且足月顺利阴道分娩;产妇及家属了解本次研究,自愿加入。

1.1.2 排除标准:分娩前有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的产妇;有精神病史,无法正常沟通者;行剖宫产术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在产后自行展开盆底肌肉训练,医务人员做专业指导,告知产妇正确收缩盆底肌的方法,每次收缩并维持5-8秒,放松休息4秒,再重复收缩动作,每次反复练习5-7分钟,每天练习2次,每周至少练习5天。

实验组产妇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妇保持半卧位,导电膏涂抹在带电极探头上,送入阴道,同时在腹肌和髂骨皮肤上放置中性电极片。选择频率为8-33Hz的I类纤维刺激,和频率为20-80Hz的Π类纤维刺激,持续治疗30分钟,每周2次。

两组产妇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在治疗干预前和3个月后评估产妇的盆底肌张力,使用会阴肌力评价量表(GRRUG),评为0-5级,其中5级是对抗正常、完全强力收缩,4级是有轻微对抗、能正常收缩,3级为无对抗、基本完全收缩,2级为有轻微收缩,1级为有轻微颤动,0级为无收缩。再将分级转化成对应的评分数值,评分高盆底肌张力强。

1.3.2 观察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包括阴道松弛、子宫脱垂、尿失禁等。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4.0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工具,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检验方法为x²和t,用(%)和(±s)表示,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表示。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干预前和3个月后盆底肌张力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对比无差异(P>0.05)。经过3个月治疗,两组盆底肌张力评分均明显提高,实验组产妇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对比两组干预前和3个月后盆底肌张力评分情况(±s,分)

分组

例数

干预前

3个月后

t

P

实验组

63

1.73±0.62

4.68±0.24

35.219

0.000

对照组

63

1.81±0.75

3.51±0.86

11.825

0.000

t

0.653

10.401

-

-

P

0.515

0.000

-

-

2.2 对比两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情况

实验组产妇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  对比两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情况(n,%)

分组

例数

阴道松弛

子宫脱垂

尿失禁

实验组

63

1(1.59)

2(3.13)

4(5.97)

对照组

63

6(9.23)

8(12.12)

13(19.12)

3.968

4.200

6.291

P

0.046

0.040

0.012

3 讨论

盆底肌肉参与重要的生理活动,比如排尿、排便、支持盆腔器官维持正常位置等,但是妊娠期、分娩时、分娩后的多种因素都会让盆地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比如妊娠期随着子宫体积和重量的增加,会增加盆底肌组织的压力,同时激素的改变还会导致盆地韧带松弛,影响正常的盆底肌功能[3]。另外,阴道分娩过程中,会损伤盆底肌纤维组织和神经组织,减慢神经传导时间,降低盆底肌收缩能力

[4]。产褥期仰卧在床,盆底组织长时间在松弛状态,所以易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干预,对女性未来的生活质量影响巨大。盆底肌肉训练是比较有效的干预方法,且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只需要产妇自行放松和收缩盆底肌,就可以提升肌肉力量感,改善控尿能力,预防尿失禁等并发症。但是训练方法正确性和训练的持续性都将影响治疗效果,所以疗效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盆底综合康复治疗是将电刺激与生物反馈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其中电刺激治疗,是在产妇的阴道中放置电极,电流的频率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脉冲波,对阴道神经组织产生刺激作用,增强盆地肌群收缩力和肌肉张力,还能随时根据产妇实际情况调节参数,有效改善盆底肌功能[5]。而生物反馈是通过信息和图像观察到肌肉活动情况,再根据反馈信息纠下肢和腹肌不正确收缩方法,逐渐的脱离仪器后也能正确的进行自主锻炼[6]。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产妇经过盆底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后的盆底肌张力评分比自行盆底肌肉训练的对照组高,阴道松弛、子宫脱垂、尿失禁发生率比对照组低,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说明,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在提升产妇盆底肌张力、改善盆底肌功能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

综上所述,与自行盆底肌肉训练相比,产妇进行盆底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更好的提高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减少功能障碍性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小梅, 苏丽. 综合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的盆底神经肌电生理及盆底肌功能影响[J]. 贵州医药, 2022, 46(1):97-98.

[2]韩继荣, 张喻, 王萍.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Kegel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尿失禁的效果及对盆底肌张力的影响[J]. 海南医学, 2023, 34(14):2025-2028.

[3]付亚军, 刘俊宝, 叶聪. 盆底肌康复治疗在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38(11):1295-1298.

[4]李成会. 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盆底训练在产后康复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 16(12):194-196.

[5]余小锋, 滕启飞, 马振宇,等. 早期盆底肌康复锻炼联合场景生物反馈对顺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效果[J]. 中国现代医生, 2023, 61(17):50-54.

[6]张彩红, 吕喜云, 高翔,等. 盆底综合康复治疗和自行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妇盆底肌恢复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 2022, 37(22):414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