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初中化学课堂的导入形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创新初中化学课堂的导入形式

彭超国

重庆市忠县新生初级中学校 重庆  忠县  404300

【内容摘要】良好的课堂导入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智慧之锁。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开端,导入的好坏,将会对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状态有一个直接性地影响。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意识到课堂导入这一环节,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使得学生能够因此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关键词】化学 导入 形式

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新课引入犹如乐曲的引子,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的作用。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应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启发性、趣味性于一体。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生活实例引入

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课题的方法所举的例子应该接近学生生活。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场景、个人经历、生动的自然现象、有趣的化学事实,可以让学生体验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体验化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这些例子学生经常接触,但说不清楚的原因,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要求,启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对学习新课程的指导作用。在新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们去解决这个问题所带来的悬念,从而增加学生“收获”的喜悦。在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时,就可以先举一些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电线、保险丝、铝合金门窗及自行车钢圈等导入新课。在研究矿物质元素有关性质时,可以从市场上出售的加碘食盐、含氟牙膏导入。这些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对学生有着自然的吸引力,会使他们自觉地去探索和实践。

  二、化学实验导入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导入法无疑是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起始课中,教师可以先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小小照明弹、清水变牛奶、肥皂泡炸弹等等,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兴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常用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操作形式,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它能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在教学《氧气》一节时,教师一上课就可以把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硫和木炭在氧气里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三个试验进行演示,通过学生平时见不到的现象,引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在讲解《常见的酸和碱》这节课时,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先用白纸叠好一朵白花,然后把酚酞涂在花上。上课开头就可以给同学们变个小魔术,在白花上喷上一种神水能让白花变红花,在学生的期待中,把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喷在了花上,白花瞬间变为了红花。学生一片惊呼,兴趣很浓烈,都想尽快揭开这个奥秘,所以他们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了新知识的探索。

  三、故事引入课题

  化学教学中,有对于些化学概念的学习,学生精彩感到枯燥无味,这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与之相关的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把相关的科技史、化学史上的典型事例巧妙引入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节,在讲解二氧化碳性质时,引言可这样设计: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弄个究竟。一天,他打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内。他发现火把的燃烧有点飘忽不定,不一会儿狗就晕倒了。可是当他蹲下看个究竟时,他自己马上也感到呼吸困难了。他抱起狗走出洞外,哈哈大笑:原来这屠狗妖就是……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通过悬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暗示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还激励学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媒体手段导入

导入新课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精心制作课件,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非凡表现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感性。从配音到动画设计,学生们可以流连忘返。通过多媒体这一“助手”,加强了课堂的主题。使枯燥的知识学习成为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在讲《绪言》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化学工艺和四大发明的图片,播放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以及人类所共同面临的自然危机,如臭氧空洞、环境污染、酸雨等。这样学生不仅一目了然,而且还对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有了解,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了学生崇高科学的理念和探索科技未知领域的欲望。

  五、温故知新导入

   化学知识是个彼此有联系的整体。学生学习的知识主要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接受新知识。所以,通过复习一些与本节教学有关的旧知识,以此为导线,导入新课,使这些知识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更为的理解新知识。学生的学习实质是在旧知识形成理性基础之上,使旧知识扩展形成一个新理念,从而使新旧知识相互结合,构成新的知识结构。因此,新知识传授开始时,通过复习再现学生原有知识内容中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有关内容,教师很容易提出新的课题,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新课的角色。这样,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有利于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提供了极为方便的学习条件。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节课的导入可做如下的设计:先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然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学习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要研究实验室制法的化学反应原理,就是要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可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2)需要研究制取这种气体所采用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3)需要研究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然后就运用上面所总结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共同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参考文献】

[1]郑刚.初中化学有效课堂导入策略探究[J].文学少年:2019,1

[2]桂小金.探讨初中化学教师新课导入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