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栽培及田间智能管理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大豆高产栽培及田间智能管理技术分析

徐永杰  

佳木斯市郊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摘要: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进入新时期以来,对于大豆及其相关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在此背景下,专家学者,以提高作物产量为核心目的,不断深化研究,提出了符合大豆生长规律和习性的新型栽培管理技术,并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田间智能管理技术

农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为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广大的农耕用地中,有相当一部分被用于大豆种植,相关从业者一直致力于不断探究提高其产量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大豆高产栽培及田间智能管理技术是近年来业内专家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推出的新型大豆种植方法,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详细介绍大豆高产栽培及田间智能管理技术的要点,以期为大豆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1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

1.1种子的选择和处理

相关种植实践表明,如果连续种植同一个大豆品种超过5年,会造成大豆的大幅减产,可能减产14%左右。为此,在大豆高产栽培中要做好种子的选择工作,避免盲目留种、引种。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种植水平选择适合的大豆新品种,针对气温较高的地区,选择生育周期较长的大豆品种。针对气温较低的地区,选择生育周期较短的大豆品种,同时还要考虑大豆的抗倒伏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大豆对外部的适应能力强,才能确保大豆的高产和稳产,在选种过程中还要注意品种是否符合当地的市场需求,保证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1.2选地和整地

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要做好土壤的选择工作,最好选择地势平坦和土壤肥沃的地区,为之后的大豆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尽量不要重茬种植大豆,否则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在秋季做好土壤的整理工作,选择深松的方式,如果没有深松和深翻的条件,要做好秋季的深翻起垄工作,深度控制在30cm以上。我国不同大豆种植地区的生态特点和生产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应灵活选择不同的整地方法。地势低洼和含水量充足的地区可以选择轻松播种的方法。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前茬作物残留整理干净,同时深翻12~15cm,在深松过程中要控制好深度,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结合土壤的情况和耕作情况科学整地。在春季播种前采取浅耙和镇压的方式。

1.3播种

1.3.1播种时间

结合种植地的环境和天气情况确定大豆的播种时间十分关键。播种时间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如果播种时间过早,可能会导致种子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湿润的土壤中,从而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降低出苗率。此外,太早播种还可能使大豆的幼苗在低温条件下生长,影响幼苗的健康生长。另一方面,如果播种时间过晚,高温天气可能会促进大豆的出苗,但也容易导致秧苗过长,从而影响其后的生长发育并降低抗病虫害的能力。

1.3.2种植密度

在大豆高产栽培中,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选择种植密度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对于肥沃的土壤,适合采用稀植方式,即将植株之间的间距拉大。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植株之间的竞争,使每株植株可以更好地获取养分和水分,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另外,对于肥沃的土壤,土壤中的养分相对较丰富,植株之间的竞争对养分的争夺并不是主要限制因素,因此适合稀植。相反,对于贫瘠的土壤,采用密植方式更为合适。在贫瘠的土壤条件下,养分相对较为匮乏,采用密植可以增加植株之间的竞争,有效利用土壤养分,提高整体产量。同时,合理的密植方式也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壤的水分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量,适合在土壤肥力较低的情况下种植大豆。

1.3.3播种方式

机械播种和人工播种各有其优势和适用条件。机械播种能够提高播种的效率,一次性完成多个环节,例如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从而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此外,采用等距离播种的方式,行距控制在60厘米左右,有助于提高作物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增强植株之间的竞争力,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另一方面,人工点播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播种的深度,有利于确保种子在适宜的深度处发芽生根。此外,人工点播可以及时覆盖土壤,提高土壤的保墒保肥能力,有利于保证作物苗期的生长健康。因此,在选择播种方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如果希望提高效率,并且有足够的机械设备支持,则可以选择机械播种;而如果更加关注播种的精细和细致,以及对土壤保护的要求更高,则可以选择人工播种。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作物品种、生长环境和管理要求,灵活选择适合的播种方式。

2田间智能管理的措施

2.1田间监测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智能监测与决策技术在大豆田间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技术的应用,为大豆种植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精准度。通过安装智能传感器和各种监测设备,工作人员能够实时、全方位地监测大豆的生长状况、土壤湿度、气象数据等信息。这些设备如同敏锐的五官,深入田间,将每一个微小的变化尽收眼底。将收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后台系统,为接下来的分析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撑。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更是智能监测与决策技术的核心所在。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处理,可以及时了解大豆的生长状况和环境变化。例如,当系统监测到土壤湿度不足时,会立即自动发出浇水提醒。这不仅避免了因缺水而导致的大豆生长受阻问题,更大大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和精准度。

2.2精准控制

精准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施肥和灌溉工作中。在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支持下,种植农户能根据实时的监测数据和作物生长模型,对灌溉、施肥、农药喷施等作业进行精准控制。工作人员通过智能传感设备提供的数据,获得每一株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当下的真实需求,并借此调整施肥和灌溉策略。比如,在大豆种植基地中,可以在灌溉喷嘴上安装检测设备,实时监测其喷水量、压力、角度等多种数据,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工作人员能够随时调整灌溉的频率、角度和单次灌溉量,实现大豆灌溉的标准化操作。在实际应用中,智能化管理技术对灌溉工作的精准控制,能够减少20%的用水量,在保证植株正常生长的同时,节约了大量资源,有效控制了种植成本。当智能化系统监测到某块土地的养分不足时,它可以自动调节施肥量,以满足大豆生长的需求。这样既避免了过量的施肥导致的资源浪费,也避免了养分不足影响大豆的生长。此外,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该系统也可以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实时的监测数据,精准喷施农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危害。这种方式既提高了防治效果,又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精准控制技术的应用,得益于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结合,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实时获取农田的各项数据,并通过智能分析,对农田进行精细化管理。这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大豆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高产优质栽培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大豆栽培过程中,种植者应从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还应积极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如智能监测与决策、精准控制等,提高大豆生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通过科学种植和智能化管理,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华,翟丽雪.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推广实践[J].种子科技,2023,41(11):50-52.

[2]郭美玲,郭泰,王志新,等.水田改旱田种植大豆主要问题与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23,41(7):69-72.

[3]王彩花.玉米间作大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探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3):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