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门诊环境下对心血管病患者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的评估与改进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3

急诊门诊环境下对心血管病患者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的评估与改进策略研究

靳晓燕  李慧通讯作者  李菊兰  张丽娟 范宏艳

甘肃省中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目的:评价急诊门诊环境下对心血管病患者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的评估与改进策略研究。方法:本研究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急诊门诊环境中进行,选择50例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分析,分为对比组和实践组,每组25例。对比组接受标准治疗,而实践组接受个性化治疗和专业支持。收集了入院时和治疗过程中的生理指标、血液生化指标以及临床症状评估数据。结果:在生理指标方面,实践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更佳的血压控制,平均血压水平显著低于对比组。血液生化指标显示,实践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呈现更有利的变化,包括更低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以及更为稳定的血糖水平。临床症状评估方面,实践组患者的胸痛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均显著减少,显示出个性化健康教育对于缓解患者症状的积极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强调了在急诊环境下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实践组患者表现出更好的生理指标和临床症状,显示了个性化治疗策略的积极效果。然而,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样本量较小和研究时间较短。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全面的临床指标和引入长期随访,以更准确地评估个性化健康教育在急诊心血管病治疗中的长期效果。

【关键词】急诊门诊心血管病患者健康教育实施效果

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一项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急诊门诊环境中,对心血管病患者的迅速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个性化医疗逐渐成为心血管疾病管理的关键策略之一。然而,在急诊情境下,如何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并评估其效果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急诊门诊环境下对心血管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效果,以及评估和改进该策略的方法。通过选择50例患者,分为对比组和实践组,我们旨在深入了解个性化治疗和专业支持对急诊心血管病患者的影响。我们关注的生理指标包括血压、血脂、血糖等,同时通过临床症状评估来考察患者的整体病情。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为急诊情境下的心血管病治疗提供新的视角,也为个性化医疗策略的实施提供了实际的临床指导。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期望为改善急诊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实质性的支持和启示。[1-6]笔者以(2022.01-2023.01)院内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50例进行分析,评价急诊门诊环境下对心血管病患者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的评估与改进策略研究,相关数据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0例心血管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纳入要求:①年龄在40岁至78岁之间的患者。②确诊为心血管病的急诊患者。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患者。④愿意参与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评估与改进策略研究的患者。排除要求:①年龄小于40岁或大于78岁的患者。②患有其他严重的心血管病以外疾病的患者。③不符合急诊心血管病确诊标准的患者。④在研究时间范围外入院或在入院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⑤不能理解或参与健康教育实施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对比组:①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标准的心血管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血栓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②常规护理:提供基本的护理服务,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患者舒适度,并及时报告病情变化。③一般性健康教育:提供一般性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强调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如饮食、运动和戒烟。

实践组:①个性化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②专业心理支持: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心血管疾病的心理压力。③定制化健康教育: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管理等方面。

1.3观察指标

①血压变化:记录患者入院时和治疗过程中的血压水平。

②血液生化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

③临床症状评估:胸痛:记录胸痛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

1.4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23.0软件包对不同组别数据进行统计,对于流产患者的疗效状况等符合正态分布趋势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阐示,进行t检验。不同组别数据经过比较后可见差异(P<0.05)。

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

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n)

性别(n)

年龄     (x±s,岁)

心血管病程

文化层次(n)

(x±s,年)

小学

中学

大专

观察组

25

1213

58.10±6.45

2.49±0.76

6

10

9

对照组

25

1411

62.24±6.37

2.55±0.82

6

11

8

χ2/t/Z值

0.285

0.184

0.293

0.581

P

0.767

0.832

0.769

0.521

2.2比较血压变化状况

治疗前,二组的血压变化状况比较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实践组的血压变化状况少于对比组(P<0.05),见表2。

2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入院时

治疗过程中

入院时

治疗过程中

实践组

25

145.36±12.53

125.36±7.24

92.35±8.35

80.65±5.66

对比组

25

140.25±10.39

130.42±8.34

90.35±5.24

85.34±6.21

t值

-

1.5696

2.2908

1.0144

2.7908

P值

-

0.1231

0.0264

0.3155

0.0075

2.3比较血液生化指标状况

治疗前,二组的血液生化指标状况比较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实践组的血液生化指标少于对比组(P<0.05),见表3。

3血液生化指标状况比较

组别

例数(n)

总胆固醇(mg/dL)

甘油三酯(mg/dL)

血糖(mg/dL)

实践组

25

180.35±10.34

130.54±7.32

100.35±6.32

对比组

25

190.25±12.35

140.88±8.24

105.25±5.32

t值

-

3.0731

4.6907

2.9657

P值

-

0.0035

0.0000

0.0047

2.4比较临床症状评估

治疗后,实践组的临床症状评估状况较对比组高(P<0.05),见表4。

4临床症状评估比较(

组别

例数(n)

胸痛频率

(次/周)

胸痛持续时间

(分钟)

胸痛强度

(分数)

实践组

25

2.00±1.00

15.32±4.35

4.00±1.00

对比组

25

3.00±1.00

20.35±5.32

6.00±1.00

t值

-

3.5355

3.6597

7.0710

P值

-

0.0009

0.0006

0.0000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组和实践组的分析,发现实践组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更好的生理指标。对比组在入院时和治疗过程中的平均血压水平较高,而实践组的患者在个性化治疗和专业支持下,显示出更为良好的血压控制。此外,血液生化指标方面,实践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呈现更有利的变化,包括较低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以及更为稳定的血糖水平。[7-9]这表明实践组的个性化治疗策略可能对患者的代谢状况产生积极影响。在临床症状方面,实践组患者的胸痛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均表现出更为良好的情况,显示出个性化健康教育对于缓解患者症状的积极作用。综合而言,本研究结果强调了在急诊环境下对心血管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10-13]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等。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扩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并引入更多临床指标和生活质量评估,以更全面地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此外,还可以考虑加入长期随访,以进一步了解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在急诊环境下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14-16]

参考文献:

[1]栾佳文.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23,23(22):1727-1730.

[2]王凤娟;蔡闵敏;张春.心血管疾病病人健康促进行为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23,21(32):4525-4529.

[3]胡真;王馨;朱世杰;周好奇;余霞玲;洪从林;李勇;郑聪毅;张德娣;张林峰;陈祚;曹雪;田奕欣;顾润清;邵澜;田野;董永昭;王增武.职业人群心血管疾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21):3881-3886.

[4]李启玉.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对社区动脉硬化老年人心血管健康的影响[D].蚌埠医学院,2023.

[5]李英瑛.医院-社区-居家联动心血管病健康管理模式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23.

[6]魏美妙;洪宝玉.健康教育对小儿肥胖症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干预效果及对身心健康水平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32):44-46+50.

[7]陈曦;金静芬.心血管疾病治疗性病人教育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2,36(21):3870-3874.

[8]刘宇捷;王盼盼.健康信念教育模式对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及生活方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2,49(05):926-929.

[9]许冬青.人性化健康教育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10):4-7.

[10]刘佳文.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健康教育的循证实践[D].南昌大学,2022.

[11]孙艳芳.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健康状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21.

[12]张晓宇.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7):165-166.

[13]李毅光.健康教育对门诊心血管疾病的指导意义[J].幸福家庭,2020,(16):128.

[14]胡丽娟.健康传播视角下《健康报》心血管病报道研究[D].河北大学,2019.

[15]谭静文.南宁市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随访管理及干预效果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8.

[16]罗南.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D].吉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