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减少伤损设备的发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浅析如何减少伤损设备的发生

田国辉

保定工务段  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摘  要:由于钢轨轨件的维修周期长、人员业务素质欠缺、作业方法不合理等一系列原因,造成许多由病害发展成伤损,成为维修作业中一项重点、难点问题。曲线、道岔和钢轨接头是铁路线路的三大薄弱环节,同时也是防控设备伤损的关键部位,本文主要针对曲线、道岔和钢轨接头如何减少伤损情况的发生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伤损;病害;预防

  1. 前言

《普速线路修理规则》(铁总工电〔2019〕34号,以下简称《修规》)明确提出:线路设备维修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严检慎修”的原则,根据设备变化规律,合理安排计划维修和临时补修,有效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更换轨件的作业,需要大量人力、工具、材料,安全风险系数增高,特别是冬季被动更换轨件作业,还需要次年重新进行无缝线路放散,恢复原锁定轨温等,经济、材料、安全风险随之增高。因此线路车间应加强关键病害和设备伤损综合管理,防止由病害发展为伤损,减少更换关键设备频率,为保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人力、材料成本,更重要的是对于确保列车运行安全,提高旅客乘车舒适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伤损设备产生的主要原因

2.1关键部位磨耗严重

受限于设计构造条件,一些关键部位的钢轨轨件会产生速度较快的磨耗,这些磨耗容易发展成伤损。

2.1.1小半径曲线地段。列车在曲线上运行时钢轨受力情况十分复杂,加之不同车型混跑,钢轨易发生侧磨、垂磨、波磨、鱼鳞掉块、剥离掉块、压溃等一系列问题。曲线半径越小,对钢轨造成的影响越大。

2.1.2道岔结构复杂,结合部多。尖轨前端薄弱,易发生磨耗掉块。固定心辙叉有害空间,列车通过时冲击力大,极易造成疲劳伤损。可动心道岔翼轨制作工艺复杂,变截面处易发生裂纹伤损。护轨受力较大,侧磨发展较快。转辙部位不密贴或降低值偏差超限造成动态不平顺,电机、辙叉部位不易捣固易发生空吊板,都是引发设备伤损的主要因素。

2.1.3钢轨接头。焊接接头不论采取何种焊接工艺,焊缝处钢轨强度总会小于钢轨母材,加之焊接过程中以发生各种缺陷,是钢轨伤损的多发部位。未焊接接头由于存在断缝,易产生鞍型磨耗、低接头、轨端飞边、掉块、夹板弯曲或折断、轨枕空吊、翻浆冒泥等一系列病害。

2.2钢轨轨件的打磨修理周期长

由于作业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人力不足、天窗点有限等多种因素影响,钢轨轨件的打磨修理周期无法满足要求。

一是人员打磨技术较差。当前虽然钢轨打磨机具配备已经较全,但能够熟练使用打磨机具的专业人员较少,能够达到较高打磨质量的人更是屈指可数,从而就导致车间班组在安排打磨作业时受到限制。

二是人力不足。按照当前上线作业的防护体系、带班体系、盯控制度等各项要求,每个班组最多能安排两班作业人员,多数情况下无法安排该有的打磨工作量,导致打磨工作量越积越多。

三是天窗作业时间有限。由于维修Ⅱ级天窗多数为120分钟,打磨曲线、道岔长度较长时,往往1台打磨机无法完成,需要两台或多台同时打磨。

2.3维修作业方法不当

在日常维修作业中,对于波磨、掉块等病害的整治存在治标不治本甚至非标作业的情况,比如钢轨坍低接头只安排垫板作业,个别辙叉出现鱼鳞纹、掉块是由于道床板结、岔枕变形、叉心空吊等多种因素导致,整修时只安排捣固或者打磨,甚至使用调高垫板,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病害不断发展,直至达到伤损标准。

  1. 减少伤损发生的主要手段

3.1严格执行设备检查周期

《修规》中明确了各项目的检查周期,我们要认真落实好各项周期性检查工作,特别要提高对钢轨手工检查、道岔巡视等项目的重视。《修规》中规定了各线路设备的伤损标准,要认真学习,掌握清楚,在检查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安排整修,防止病害发展为轻伤,轻伤发展成重伤。以下是钢轨外观及表面伤损检查周期和防断关键期的道岔巡视和钢轨手工检查周期:

3.1.1钢轨外观及表面伤损检查

钢轨外观及表面伤损检查周期

检查部位

检查周期

有磨耗的钢轨、道岔、调节器

每年不少于1遍

侧磨达到10mm、垂磨达到8mm的钢轨、磨耗接近轻伤的道岔和调节器轨件

每季度1遍

正线钢轨现场焊接焊缝表面质量及平直度

每年不少于1遍

其他达到轻伤的焊接接头

每季度不少于1遍

波磨谷深达到0.3mm的钢轨

每季度不少于1遍

3.1.2防断关键期的道岔巡视和钢轨手工检查

防断关键期内道岔及钢轨手工检查周期

检查部位

检查周期

干线正线、 到发线道岔

每天不少于1遍

其他道岔

每5天不少于1遍

支线正线道岔

每周2遍

其他道岔

每周不少于1遍

备注:车间生产干部每人每月抽查或参加巡视不少于 1 次,防断关键期线路车间每月要对管内线岔设备全面手工检查一遍。

3.2加强关键部位的养护

对于小半径曲线,除常规的合理设置超高,保证缓和曲线超高、正矢均匀递变,维持曲线平纵断面保持良好状态外,还应积极使用楔形胶垫调整轨底坡,改善轮轨关系。结合钢轨磨耗发展情况安排好减磨涂油润滑,延缓钢轨磨耗。根据钢轨状态重点做好钢轨廓形及肥边打磨,对初期钢轨病害及时修理,尽量延长曲线钢轨使用寿命。

对于道岔,要采取综合维修进行保养,做好整修方案。准确掌握该地段线路结构、联结零件状态、几何尺寸状态,根据现场实际采取人工破底清筛、单根更换变形岔枕、成组更换胶垫、人工捣固、小机打磨等多方法综合整修,注重从根本上消除病害,提高作业质量。

对于钢轨接头,一是要加强动态数据分析,现场实际复核;二是要采取更换胶垫、起道捣固、打磨同步安排的方法进行整修;三是要缩短接头病害的整修周期,特别是正线区间、到发线及客车径路接头病害,要及时处理,防止因整修不及时发展成为伤损。

3.3缩短钢轨轨件的打磨周期

钢轨打磨包括预打磨、预防性打磨和修理性打磨。线路车间日常完成的主要是单根更换钢轨及道岔轨件的预防性打磨和修理性打磨。预防性打磨可以使新旧轨廓形、光带尽量一致或均匀递变防止差异过大引发晃车,还能有效的延缓钢轨鱼鳞纹和肥边的发生。修理性打磨是对钢轨和道岔轨件出现肥边、疲劳裂纹、剥离掉块、坍低接头达到一定限制或擦伤、硌痕等机械损伤尚未达到重伤标准时,使用打磨机械进行修复性打磨。

4.总结

针对当前存在的困难,一是要提高人的素质,完善提高车间打磨专业小组配置和业务能力,利用实作演练、天窗作业“师带徒”等,增加打磨专业人才培养。二是结合作业地点多安排打磨作业完成工作量较小的打磨作业,采取工区联合作业或者与综合车间联合作业的方法完成成段的打磨工作,不断缩短打磨周期,预防伤损的发生。

                                      联系电话:15097731988

参考文献

[1]中国铁路总公司.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M].铁总工电[2019]34号.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9

[2]铁路职工岗位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铁路线路工[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田国辉 ,男,(1988-),业务指导,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