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

第一作者 赵荣:第二作者 杨陈鑫垚第三作者 刘平阁

652328198809030565 :652801199308050519 :  654223199506280312

摘要:施工成本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影响施工成本的各种因素加以控制与管理,以保障工程施工成本。由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包含内容较多、周期长、变化大,需要在事前招投标阶段、事中施工阶段、事后结算阶段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而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为这一工作提供了重要把控。文章从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出发,分析当前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协调二者关系的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施工成本管理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影响逐渐深入,建筑企业在社会生活以及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再加上行业竞争持续加剧,现阶段的建筑行业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困境。作为整个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造价管理的实效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助推企业自身实力的夯实,使得企业在多元化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更具竞争优势。具体来说,项目成本是指建筑工程准备和建设中所需的总费用,这一环节直接决定了建设项目能否顺利开展和进行。文章就围绕此主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供参考。

1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内容

1.1事前审核工程量清单及报价文件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预算审核首先要审核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具体审核清单列项是否存在缺漏项、重项、错项,工程量清单项是否全面正确;清单的项目特文件的组价是否合理,有无完全按照项目特征表述一一罗列,组价过程中有否缺漏,项目特征直接关系到投标报价的综合单价;最后审核价格指数,可以参考企业内部类似工程案例,也可以参考各省市造价站发布的造价信息指标,如土建工程单方造价、占总造价比例,人材机费用组成及费用占比分析;等等。可细化到某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如防水工程。

1.2事前审核费用计取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的费用项目较多,在造价预结算审核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主要包含直接人工与材料成本、税收与利润计算、间接成本与项目成本等。在审核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国家现行工程费用参考价格标准和建筑工程各项费用的运用标准,以提高审核结果的科学性。

1.3事中审核施工工程量变更及材料设备采购管理

工程量是通过一定计量标准表示的建筑施工中需要使用的构配件数量或子工程项目的数量。在审核施工工程量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需要保障工程项目统计的全面性,避免出现漏记、重复的情况;第二,需要保障工程量运算的准确性,深入研究和统计设计方案,以及施工方案中关于构配件使用数量和子工程项目的标记数量。对于材料、人工、机械等市场价格变化,要及时关注各省地市造价站发布的造价信息,包括市场价、价格指数等,及时调整材料的采购与供应计划,必要时预测价格信息走向,事先做好如钢筋等材料的储备或延期使用。

1.4事后审核竣工图及合同,结算坚持市场价增减原则

成本管理中事后造价控制,主要核查竣工图及对应工程量变更相关文件资料,尽量做到查漏补缺。根据合同主材价格调整相应的条款,对于材料、人工、机械等市场价格变化,要搜集施工周期内当地市造价站发布的造价信息,包括市场价、价格指数等,根据进度及合同约定予以确定索赔事项。

2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

2.1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是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前提与依据

所有建筑工程中都包含众多子工程项目,每项子工程中所涉及应用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施工人员各不相同,成本管理总工作体量非常大。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结果可作为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帮助管理人员明确各项子工程中的成本管理目标和成本管理内容,减少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提高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2.2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为建筑施工成本管理提供过程指导

应用造价预结算审核制度,能让建筑企业内财务管理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各项可能影响建筑成本管理质量的因素,并在实际施工工程中制订正确的应对方案,以达成建筑工程整体成本管控目标。影响建筑成本管控质量的因素可细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种,其中宏观因素包含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和制度、建筑工程所在地经济形势、建材市场的价格波动等;微观因素包含工程施工中设计的人员、建材、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等。为了能够在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建设成本,要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严格审核,预先推测工程施工中可能因各项因素而引发的后果,提前做出成本管控预案,以此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减少工程实际支出和预结算审核结果的差异性。

3协调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结算审核与施工成本管理关系的策略

3.1建立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的调配制度

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应认识到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质量对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要想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明确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目标,建立工程造价预结算和施工成本管理的调配制度。在预结算过程中,结合工程量、建材费用、人工费用、机械设备购买和租赁费用、间接费用等进行成本核算,保证工程预算和决算的科学性及规范性,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

3.2落实预结算责任制

完善的预结算责任机制能为成本管理提供制度指导,因此,工作人员应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落实预结算责任制,并结合制度要求,明确工作人员的实际职责。可在工程建设正式开始前,由项目财务负责人组织召开会议,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成本管理问题进行科学预测,根据推测结果建立适合工程项目的预结算责任机制。在工程施工开始后,应用该制度对工程中各子工程项目的造价成本进行分别计算,为结算审核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3.3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

通过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对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细化和明确,使所有人员都能清晰地了解在自身本职工作中需要完成的成本管控目标,加强工作人员的成本管控意识,从人员方面为建筑企业实行成本管理措施提供保障。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中应结合各部门人员工作制度的不同,将成本管控目标转变成量化标准,根据量化标准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并根据量化指标的达成量实行奖惩,如在预制构件运输过程中,应结合预制构件的尺寸和规格选择合适的运输车辆,制定合适的运输路线,对预制构件进行必要的固定和支护,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损坏。

3.4提高预结算人员的专业素养

预结算人员作为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执行人员,其专业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该项工作的落实质量。因此,建筑企业应对预结算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具体来说,可在招聘时重点考察应聘人员是否具备国家承认的专业技能证书,是否具备工作经验。同时,应根据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工作环境和需求的变化情况,对现有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可与当地高等院校展开合作,聘请专业教师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管理技术和知识的培训,使企业内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得到提升。最后应对培训成果进行考核,并实行一定的奖惩措施。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管理人员不仅要对施工的过程负责,而且要明确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对个施工成本管理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相关的成本管理和预结算审核的制度,并认真落实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中的每个环节,确保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和谐,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安超.建筑工程竣工结算审核要点与造价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21(24):49-50.

[2]夏平.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审核工作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