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调强放疗技术临床应用粗浅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3

鼻咽癌调强放疗技术临床应用粗浅体会

矫秀梅 杜恒鑫,张聪,邱红

吉林省长春市长春通源医院 放疗科 吉林长春 130300

【摘要】目的:探讨调强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总共61名鼻咽癌患者,分别实施7野 IMRT (调强适形放疗)、双弧 VMAT (容量调强弧形放疗)进行对照,将患者的颞叶放射剂量优劣势以及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A组无论是在局部区域控制情况、复发率还是生存率等方面,都显著高于B组,组间差异数据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有差异(P<0.05)。与 A组相比, B组的计划靶区及左右颞叶的辐射量与 A组相近(P<0.05)。结论:对于鼻咽癌患者, IMRT与 VMAT在颞叶区的辐照剂量相近,并能获得较好的靶区分布。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疗;颞叶照射剂量;靶区分布;治疗

鼻咽癌是最常见的头颈肿瘤之一,也是当今医学上最具代表性的肿瘤。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学特点,其颈部淋巴结容易发生远处的淋巴结转移,且周边多为对辐射抵抗较弱的脊髓、脑干、晶体、腮腺、视十字、颞叶等部位[1]。在现代医学的指导下,本病主要通过手术切除病变部位,辅助化疗和放疗来杀死癌细胞,但是受限于多种原因,病人很难获得理想的治疗结果,同时也会引发各种放疗和化疗的并发症。可调节性放疗(IMRT)是一种新型放疗方法,可提高靶区所受辐射范围,提高靶区可获得更多的可调节性放疗,同时可减少对周边正常组织的摄入量,减轻对正常组织的损害,可弥补传统放疗的不足,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鼻咽癌因其靶区形状不规则,周边重要脏器密集,且与靶区存在复杂的解剖学关系,故 IMRT在鼻咽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了本医院 IMRT对鼻咽癌细胞的近期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61例鼻咽癌细胞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投掷方法将其分为 A组30例, B组31例。其中34例为男性,27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从45岁到82岁不等,平均生长期为55.16±4.58岁。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组织学证实为鼻咽癌细胞;预期存活时间大于3个月;头部和颈部没有明显的器质性损害。

1.2方法

帮助病人平躺,并将头部、颈部、肩膀等部位固定好;在 CT设备的辅助下,对颅顶到锁骨头部进行了5 mm厚度和3 mm厚度的扫描,并对颅底进行了扫描。在扫描结束后, CT影像会被传送到系统中,用来描绘目标区域,以便作出相应的治疗方案[2]。根据文件 ICRU 50和 ICRU 62,定义了各靶区,包括大体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CTV)和计划靶区(PTV),并与MRI图像相结合,对靶区、正常组织等进行了合理的勾画。在本研究中,大肿瘤靶区、临床靶区和颈部淋巴引流区的处方剂量:95%PGTVnx,73.92Gy,2.24 Gy/33次。95%GTVnd,69.96 Gy,2.12 Gy/33次。95%PTV-1,60.06 Gy,1.82 Gy/33次。95%PTV-2,50.96 Gy,1.82 Gy/28次。第一计划28次,第二计划5次,共33次放疗,技术实施采用Varian加速器。

 A组采用7野区 IMRT治疗, B组采用双弧区 VMAT治疗,二者剂量限制和参数基本一致。在正常组织中,照射剂量条件为:脊髓低于45 Gy,脑干低于54 Gy,眼球低于50 Gy,晶状体低于8 Gy,视交叉低于54 Gy,且上述组织均为一级危及器官,应尽量降低照射剂量[3]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靶区剂量学参数和颞叶剂量学参数之间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如表1所示,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观察组无论是在局部区域控制情况、复发率还是生存率等方面,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数据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有显著(P<0.05)。

1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n%]

组别

例数

局部复发率

局部区域控制率

生存率

A组(观察组)

31

2(6.45)

28(90.32)

29(93.55)

B组

30

8(28.81)

23(76.67)

22(73.33)

t

-

0.4291

1.4025

1.3562

P

-

<0.05

<0.05

<0.05

2.1比较两组计划靶区剂量学参数

如表2所示,与 A组进行对比,可以看出 B组的规划目标区域的平均辐射和适形指标与 A组类似,在这些方面没有显著性(P>0.05)。

2 比较两组计划靶区剂量学参数[nx±s]

组别

例数

Dmean (Gy)

CI

A组

31

71.89±0.25

1.10±0.06

B组

30

71.86±0.29

1.12±0.05

t

-

0.4291

1.4025

P

-

>0.05

>0.05

2.2比较两组颞叶剂量学参数

如表3所示,将 A组与 B组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左右两个颞叶的辐射量参数的水平对比具有显著性(P<0.05)。

3 比较两组颞叶剂量学参数[nx±s]

组别

例数

左侧颞叶Dmax

Dmean

D1%

V60

A组

31

61.83±1.33

25.38±3.47

56.09±0.94

0.15士0.08

B组

30

62.09±1.01

25.21±4.32

56.36±2.26

0.17±0.07

t

-

0.8527

0.1680

0.6041

1.0305

P

-

<0.05

<0.05

<0.05

<0.05

(续表)

右侧颞叶Dmax

Dmean

D1%

V60

61. 34±1.32

23.88±2.32

55.29±1.53

0.04士0.03

61.85±1.39

23.03±4.32

54.59±2.96

0.03±0.02

1.4572

0.1680

1.3265

1.5191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鼻咽癌是发生在鼻咽腔顶部或侧壁等处的一种癌症,患者会有鼻塞、鼻涕内带血、头痛、听力减退等症状。多数鼻咽癌对放射敏感性为中等水平,但对于高分化者、病程晚期和放疗后复发者,手术切除和化疗相结合。虽然有很多原因,但都与遗传因素和病毒感染有关,具体如下:①遗传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聚集、种族易感性、区域集中等。②.比如冠状病毒、 EBV等。由于鼻咽癌的特殊生物学特征,放射线应覆盖鼻咽、颅底、颈部淋巴引流区及附近的局部组织或脏器;鼻咽部的特殊结构使其周边分布着大量的辐射易受影响的脏器,如脑干、脊髓、颞叶、腮腺、晶体等。传统的放疗方法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且会引起多种长期的不良反应。调强放疗(IMRT)是一种精准的放疗方法,与传统的2 D/3 D适形放疗(3D-CRT)相比,具有更大的优越性[4]

放射性脑损害(尤其是传统放疗)是严重危害NPC生活的重要合并症,据了解其发病率约为1.9%,主要发生于脑干、额叶,其中额叶最为多见。在常规条件下,放射治疗后,患者的平均潜伏时间在4年左右,而在现代医学下,可以通过MRI的横切面、矢状面、冠状面等多角度的强化影像学检查,准确地把控病灶区与水肿区,从而判断其有无发生脑损害。

作为3D适形放疗的典型代表,调强放疗是在确定放野范围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照射剂量和照射强度,可以有效地防止放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对于神经系统、头颈和腹部、胸部、骨骼和生殖器官的肿瘤以及血管瘤或恶性肉芽肿的肿瘤,均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对于鼻咽癌细胞,通过对其进行快速、高效、快速地治疗,可以提高癌细胞的杀伤效率,防止癌细胞的复发,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率[5]。此外,鼻咽部与脑干、眼球、下颌部等重要脏器之间存在着独特的空间关系,一旦受到放射治疗的影响,这些脏器的功能必然受到损伤。传统的放疗因为技术的局限性,很难控制辐射的剂量,虽然可以提高病人的存活时间,但是也会造成病人张口困难、放射性颌骨坏死、颅神经损伤等问题,影响病人的生活品质。但在此基础上,通过CT仿真,三维规划系统,建立病变区的三维影像,确定最大受照面积,并进一步调整剂量,通过物理补偿器、动静态光栅等手段,确保高剂量区与肿瘤体积的匹配。

IMRT作为一种适应型的放射治疗,它是在稳控靶区适应型的基础上,调节靶区的辐射剂量均匀性,保证每一个靶点都能接受相同的辐射,从而大大提高了对癌症的抑制作用;VMAT是一种可调节体积强度的弧线放射治疗,它是一种旋转IMRT,可以通过调整支架角度、转速、剂量速率等来实现最优的治疗方案。此外,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对NPC的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且对NPC的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与A组相比,B组的规划目标区域的平均辐射和适形指标与A组相近,两个指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且可以看出左右两个颞叶的剂量学指标是相近的,并且A组针对鼻咽癌的调整放射治疗方案对疾病的控制有着显著的作用(P<0.05)。

鼻咽癌是一种高分化的恶性肿瘤,其放疗虽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其放疗后仍会对射野区域造成一定的损害,出现鼻腔干燥、流涕等症状,严重者还会造成周围皮肤、口腔等组织的损害,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通过对高血压病人开展健康教育,可以使病人正确认识高血压病人的病情;鼻咽部和口腔的清洁可降低射野区的局部组织的发炎程度;通过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的治疗和护理的配合程度,从而提高病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另外,饮食和生活上的指导,也有助于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病人的身体素质,为以后的治疗打下基础[6]

综上所述,在鼻咽癌病人中,IMRT和VMAT等可用于规划的目标区域,也可以稳定地控制左右两个额叶面的辐射强度,最大限度地防止了辐射引起的脑损害,从而提高了病人的身体恢复和生活质量,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曹遂. 鼻咽癌调强放疗技术临床应用初浅体会[J]. 家有孕宝,2021,3(18):152.

[2] 王鹏辉,宫帅,丁寿亮,等. ArcherQA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在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中的应用[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22,42(8):598-604.

[3] 刘洋,张烨,易俊林. 调强放疗时代临床Ⅱ期鼻咽癌化疗进展[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22,31(8):732-736.

[4] 殷丹丹,张洋,王超,等. CT/MRI图像融合技术下调强放疗在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健康必读,2022(27):256-257.

[5] 朱小东,李龄,曲颂,等. 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对比单纯调强放疗治疗II期鼻咽癌的前瞻性Ⅱ期临床试验[Z]. 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防治研究所.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