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治疗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急腹症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治疗效果分析

李晓宇

北京市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科 北京 100049

【摘要】目的:文章研究内容为负压封闭引流术对急腹症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此研究设定时间2022年10月-2023年10月,被研究人员及例数:76例急腹症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研究所需方法数字表法,通过利用随机方法,将病人划分为对照与观察分别38例。对照组采取清创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分析比对此次研究中观察、对照组间治疗效果与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Ⅱ期清创缝合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和换药次数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负压封闭引流术患者疾病干预中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具有显著的价值,能够提升疾病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换药次数。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术;急腹症;腹部切口感染;治疗效果

急腹症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对患者身体健康具有较大影响,疾病需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是患者在术后容易发生切口感染[1-2] ,临床研究表明,腹部外科患者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能够达到 2.92%~6.71%,术后感染如果没有饮食重视,极有可能引发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对于切口感染的最佳治疗方式为引流和清创等治疗,但是治疗周期比较长,不利于创面快速恢复。对此,本次研究分析急腹症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治疗效果,研究报告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设定的时间范围为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此次研究中涉及研究对象和例数为76例急腹症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采取数字表法,取对照、观察两个不同组别为38例,对照组:被研究人员岁数为56-73岁,平均年龄取值范畴(62.23±5.85)岁;观察组:年龄区间取值区间56-74岁,平均年龄取值控制为(62.24±5.43)岁,两组一般资料同质化(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被研究者临床基线数据完整;②被研究者符合急腹症的界定标准;③该研究全部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认可,被研究者知情情况下完成了同意书签署;④被研究人员无精神疾病。

1.2.2排除标准

①被研究人员肝功能异常;②被研究人员存在恶性肿瘤;③被研究人员患精神病;④被研究人员患严重并发症。

1.2.3脱落与剔除标准

①被研究人员临床资料不齐全;②被研究人员主动提出结束研究;③被研究人员意外死亡。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清创换药治疗:在拆除切口部位缝线后,利用0.5%碘伏消毒液和3%过氧化氢进行冲洗,对坏死感染组织进行清除,然后对感染部位进行换药引流,切除部位进行二次缝合。

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拆除患者缝线皮下组织后,将切口完全敞开,彻底进行清创处理,按照切口的长度和情况剪切VSD敷料,保证敷料大小和切口大小一致,将其置入切口中,利用VSD专用半透生物膜进行切口封闭,然后连接引流管和负压吸引装置,让其进行持续引流,对于漏气的情况,需要将剩余半透明贴膜张贴在敷料表层,提升密封口封闭性,行后续需要利用生理盐水清洗装置,将负压调整到100-200mmHg左右。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

对比观察、对照组间治疗情况:包括创面Ⅱ期清创缝合处理时间、换药次数与住院时间。

1.5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所利用的软件为SPSS25.0,研究目的为整理分析数据,对于计数资料体现利用百分比,对于X2加强数据检验;计量资料体现为平均数±标准差,t完成结果表达,P<0.05呈现统计价值显著。

  1. 结果

2.1对比两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创面Ⅱ期清创缝合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和换药次数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1。

表1两组干预前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创面Ⅱ期清创缝合处理时间(d)

住院时间(d)

换药次数(d)

对照组

38

11.94±2.88

20.32±7.73

6.66±2.56

观察组

38

5.92±1.32

15.01±5.43

2.97±1.37

t

-

11.741

3.465

7.834

p

-

0.000

0.001

0.000

2.2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8

18(47.36)

14(36.84)

5(13.16)

32(84.21)

观察组

38

25(65.78)

12(31.58)

1(2.63)

37(97.36)

X2

-

9.828

p

0.003

3.讨论

急腹症腹部切口感染一般发生在手术结束后3~7d ,患者感染后会出现切口感染、切口疼痛或者脓液渗出等临床症状,情况严重者还会引发发热不适或者全身症状[3] 。对于切口感染主要的疾病干预方法为清创换药和引流,但是这些方法无法及时将坏死组织进行清除,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病痛率。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其利用的VSD 辅料为聚乙烯醇明胶海绵高分子复合材料,其能够将切口与外界隔离,减少切口的感染可能,避免切口处理不到为引发感染。同时在封闭的环境中,能够主动将切口中的脓液渗出,预防残留液体淤积,保持创面的干净,促进新肉芽组织的生长[4-5]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创面Ⅱ期清创缝合处理时间、住院时间和换药次数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在急腹症术后切口感染治疗中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次数和换药次数

综上所述,在急腹症术后切口感染治疗中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具有显著作用,能够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临床症状干预时间,临床利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 陈志新,杨訸泉,陈海鸣,等. 急腹症术后切口感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疗效研究[J]. 江西医药,2021,56(11):1876-1878. DOI:10.3969/j.issn.1006-2238.2021.11.014.

[2] 陈志新,杨訸泉,李学明,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预防急腹症手术切口感染中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2022,23(1):27-30. DOI:10.13764/j.cnki.lcsy.2022.01.009.

[3] 欧阳堃,唐城,张辉,等. 负压封闭引流在急腹症术后手术部位感染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学,2023,24(2):34-37. DOI:10.13764/j.cnki.lcsy.2023.02.009.

[4] 陈贤德,陈戎江,张鹏斌. 急腹症患者术后应用十字型引流管的效果[J]. 浙江创伤外科,2022,24(3):450-451. DOI:10.3969/j.issn.1009-7147.2022.03.019.

[5] 刘永泰,王广智,陈钊,等.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疗效分析[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21,43(4):313-316. DOI:10.11724/jdmu.202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