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的认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理念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2

对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的认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理念探讨

尚雪梅 张荔 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人民政府 272100

摘要:为了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应提高对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的重视,要保证用水量低于自然循环量,以便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持续性发展。实际上,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是围绕循环水资源而进行的,而在此期间,由于受到非自然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定的自然环境问题,对此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时代发展,合理对水资源进行开发,以便更好的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保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合理性,要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关键词: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

引言

地下水资源是水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地下水资源是人们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用水的主要水源,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必须充分了解地下水资源的特性,然后科学、合理地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水资源管理体系,以应对中国水资源问题。

1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特性分析

1.1存量难以验证

地下水资源都存储在地下,其所处的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都存在于基岩的缝隙当中,而且能够通过物质转化而成。因此,对其存量只能进行估算,且花费的时间较多,难以验证其存量。

1.2可再生与不可再生同时存在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开采利用,而后地表水以及降雨等水资源经过下渗、自净化,又可以转化为地下水,形成水资源的循环,使地下水资源得以再生,因此,其又具有可再生性。但是,如果人们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就会使其再生的速度与开采的速度不平衡,进而导致地下水资源无法再生。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因地处寒旱地区,降水较少,地表径流也相对较少,为了应对这种状况,提高农业生产,很多时候农民会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这样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一定的污染,进而影响到地下水资源的再生。

1.3系统性与变动性

地下水资源和地表水资源共同构成了我们生活中的水系统,如果降水较多,不但会增加地表径流的储量,同时也会增加地下水的储量。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隔水层,如果地下水资源储量增加,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距离就会缩短。反之,如果处于干旱时节,地表径流量减少,需要从地下水中汲取补给,会导致地下水位随之下降。从而保证整个水系统的平衡性。因而,地下水资源也具有明显的系统特性。与此同时,也会呈现出变动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时,必须依据地下水的系统性和变动性特征,合理进行规划设计,保证水系统的平衡,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2.1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

随着中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水资源开发利用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国民的用水结构正在发生变革,城市生活用水与企业生产用水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加上中国南北方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致使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其中,中国北方地区由于降水量少,水资源相对匮乏,主要以开发地表水为主,一些平原地区因长期开发浅层地下水,存在过度开采及其他不合理现象。而中国南方地区虽然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是长期受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的困扰。

2.2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现象严重

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首要挑战。中国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农业和工业生产用水以及居民用水都在急剧增加。水资源产权管理体制混乱,水价设置不合理,水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导致居民用水不考虑经济成本,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影响社会经济有序发展。在农业生产中,虽然已有部分地区开始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备,但是一些偏远或落后地区依旧使用传统的灌溉方式,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群众缺乏节水意识,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率。另外,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水资源保护重视程度的不足,污水、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在江河湖泊中,不仅损失了水资源二次利用的机会,还污染了水源,对水域附近居民及动植物用水造成较大的危害。

3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

3.1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

首先,可以发挥出新媒体优势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节水的正确认识,以便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针对地方节水项目,要做好整体规划与管理,根据当地的水文能够,制定合理的管理规划,同时政府还可以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和支持措施,以加强水资源持续利用的管理;最后,政府要注重加强节水知识和节水技术的传播,来更好的解决农业用水中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保证农民可以掌握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经验,以便更好的改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3.2加强水环境的修复与治理

首先,需要加强全面的调查,对水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调查,尤其要重视做好水质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的调查;其次,对水体点源、面源污染情况以及水文特征进行全面的掌握,对调查到的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并制定合理的水环境修复方案。为了提高水环境修复的效果,还可以进行实验对工序进行模拟,以便及时发现潜藏的问题;最后,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十分复杂,所以难以对其它地区治理的成功方案进行复制,对此在制定治理方案时,要明确治理的目标和效果,以便保证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3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率

地下水资源存在着可再生与不可再生共存的特性。因此,在对其开发利用时,必须提高其利用率。换句话说,需要树立节水意识,避免在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方面出现浪费的现象。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生活用水方面消耗较大,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也较大,而且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朝着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方向发展,工业用水量也逐年增多。而西北地区地表水资源较少,仍以农业种植为主,农业用水是水资源消耗的主要原因,而且,农业用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浪费现象,我国水资源在农业灌溉方面的利用率不足西方发达国家的30%。基于此,我们必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特别是农业生产用水的利用率。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系统的建设,大力推广了渗灌、喷灌和滴灌等一系列高效节水灌溉的方式。在高效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方面采用的就是管灌送水到地头进行灌溉的方式,这种管灌输水的方式,极大地减少了水资源输送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同时,可以开展高效节水项目及水权水价改革项目,制定了针对性的科学用水定额方案,不断完善用水收费标准,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节水意识。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我国地下水资源开采量急剧上升,这样虽然缓解了当地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关系,但同时也导致地下水资源的锐减,甚至还因为人们在开采过程中忽略了对水资源的保护,造成了地下水水质的污染,因此,研究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的特性,并合理进行开发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晶,鲍振鑫,刘翠善,等.近20年中国水资源及用水量变化规律与成因分析[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9(4):31-41.

[2]郭瑞卿.阳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J].山西水利,2019,35(1):12-14.

[3]鲍树忠.推广滴灌节水农业工程的主要措施[J].生态环境与保护,2020,3(9):78-79.

[4]王刚.关于阿勒泰市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思考[J].陕西水利,2019(2):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