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易栓症怎么治疗? 

/ 1

得了易栓症怎么治疗? 

阳承艳

桂林市人民医院  广西桂林  541000

在生活中,相信许多人都曾听说过静脉血栓、肺栓塞。却鲜少有人听说过易栓症,只看名字就感觉陌生。本文就为大家简要科普易栓症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更多人避免此病的严重后果。

一、什么是易栓症?

血栓本是指血流在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其形成一般有三种主要原因。第一,血管壁受损,比如磕碰外伤等造成血管壁损失。第二,血液流动缓慢,比如长期卧床,行动不便或血管长时间受压迫,造成血流淤滞。第三,血液成分改变,比如血液中的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纤溶以及抗纤溶因子等存在缺失和异常。这些因素都容易造成人体出现血栓。而易栓症就属于引起血栓的第三种原因。

简单而言,易栓症是一种容易形成血栓的疾病,属于血栓前状态。当人体存在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功能缺陷或获得性危险因素时,就会使体内血液高凝,出现易形成血栓的倾向,也就是所谓的易栓体质。

二、易栓症不少见,只是难发现

我们许多人对易栓症都比较陌生,这主要是因为易栓症在生活中比较少见。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非也。易栓症并不少见,只是不容易被发现。

根据科学研究,易栓症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方面,即天先天遗传性易栓症和后天获得性高凝状态。这两种情况都具有明显的血栓易发倾向。而且大部分表现为静脉血栓形成,只有极少数表现为动脉血栓形成。

在生活中,大多数易栓症患者在被确诊为易栓症之前,都不知道自己属于易形成血栓的体质。然而当他们遇到长时间卧床、妊娠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彼此叠加在一起,共同影响人体时,就将明显增大患者形成血栓的风险。

可见易栓症并不是少见,而是因为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大部分患者没有被及时检测出来。那些因为脑梗死或骨折损伤需要长期卧床静养的人群、因工作原因需要久坐不动的人群,正处于妊娠期、罹患肿瘤或血管近期受过损伤的人群等,都属于易栓症的高危人群。应该主动警惕易栓症,必要时,可去正规医院做进一步排查。

三、得了易栓症如何治疗?

(一)药物抗凝治疗

得了易栓症后,抗凝治疗是第一位的。因为易栓症引起的血栓疾病以静脉血栓为主,比如下肢深静脉血栓、髂静脉血栓以及颈静脉血栓等,都可能由易栓症导致。这其中最大的危害就是如果发生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入肺部,容易形成肺栓塞,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短时间内迅速夺走患者生命。

所以一旦确认为静脉血栓类疾病,需要立即进行抗凝治疗。现阶段临床广泛应用的药物是以利伐沙班为代表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即Ⅹ因子抑制剂。除此之外也可应用传统的经典肝素类抗凝药物。它们的效果虽然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相差不大,但低分子肝素需要采用皮下注射方式完成,在操作时需要注意。

而在妊娠期治疗易栓症比较安全的药物主要是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一般阿司匹林物美价廉,能够有效抑制血栓素A2的合成,同时也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与活化。在孕期遵医嘱适量使用阿司匹林,通常不会引起明显副作用,不容易导致胎儿致畸。但需要重点监测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是否正常,注意观察有无明显出血倾向。一旦出血,可以参照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弹力图等,及时调整阿司匹林用量。孕期应用低分子肝素,主要有预防剂量和治疗剂量这两种。一般预防剂量24小时1支,治疗剂量为12小时1支。如果之前不存在血管栓塞病情,适合选择预防剂量。

(二)外科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静脉血栓负荷大,病情十分严重,对人体会产生极大的危害。这时就需要实施行外科手术治疗,积极改善患者患病症状。临床上对于严重的下肢静脉血栓,经常会通过血栓抽吸或置管溶栓进行治疗。而较为严重的肺栓塞可采用肺动脉溶栓或肺动脉内导管血栓抽吸治疗,这样做的目的是短时间内改善患者肺动脉血流,减轻患者肺动脉压力,留住患者生命。

最后,易栓症是一种容易形成血栓的疾病,属于血栓前状态。易栓症患者在确诊后需要及时进行抗凝治疗,症状严重者需要长期维持,甚至是终身服药。目的是尽可能避免血栓事件的出现,防止血栓形成后的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