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昌吉州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4
/ 2

新时期昌吉州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

贾彬,陈翔

(新疆昌吉州气象局  831100)

摘要: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新时期昌吉州农村地区雷电灾害的成因及其防御对策。通过对昌吉州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状况的分析,揭示了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在雷电灾害形成中的交互作用。针对上述成因,提出了包括完善防雷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雷电预警与应急响应体系、加强防雷科普教育与公众参与、强化政策引导与资金保障在内的综合性防御对策,旨在有效降低雷电灾害对昌吉州农村地区的影响,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与农业生产稳定,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新时期;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防御对策;昌吉州

引言

昌吉州,位于我国新疆自治区中北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貌复杂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沙漠等不同类型。这种复杂的地形地貌对雷电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气候上,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总体偏少,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这一时段也是雷电灾害的高发期。此外,由于深居内陆,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雷电天气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突发性和局地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昌吉州农村地区的雷电灾害防控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深入剖析新时期雷电灾害的成因,制定科学有效的防御对策,对于保障昌吉州农村地区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昌吉州农村雷电灾害特征

昌吉州地处特定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下,使得雷电活动相对频繁。尤其在夏季,由于高温、高湿等气象条件的影响,雷电活动更为活跃;昌吉州农村部分地区的雷电强度较大,雷电发生时,强大的电流和电磁辐射可能对农村地区的房屋、电力设施、通信设备等造成损害;此外,昌吉州的雷电活动往往伴随着强对流天气,如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这些强对流天气不仅加剧了雷电灾害的严重性,还可能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2.昌吉州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

2.1 地形地貌对雷电活动的影响

昌吉州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山、丘陵、平原、沙漠等,这些地形地貌特征直接影响雷电活动的发生与分布。地形抬升作用,山区地形对气流有抬升作用,容易触发对流云的发展,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时段,山体受热不均导致空气强烈上升,形成强烈的对流云团,进而诱发雷暴天气。山区的山脊、峰顶等高点由于位置突出,更易成为雷击的目标;地形阻隔与聚焦效应,山谷、河谷等地形对雷电传播有阻隔或聚焦作用。山谷地形可能会使雷电沿山脊线集中分布,而河谷则可能成为雷电传导的通道。这些特殊的地形条件增加了局部地区雷电灾害的风险。

2.2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作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昌吉州的气候特征也在发生变化,对雷电灾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温度升高与降水模式变化,全球变暖可能导致昌吉州夏季高温时段延长,加剧大气不稳定,增加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降水分布格局可能改变,极端降水事件增多,与之相关的雷电灾害也可能增多;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极端高温、干旱、暴雨等事件增多,这些天气条件往往伴随着强烈的雷电活动。尤其是短时强降水引发的雷暴天气,对农村地区构成严重威胁。

2.3 农村防雷设施现状与问题

建筑物防雷设施不足,许多农村民居、公共建筑未按规范安装避雷针、避雷带、接地系统等防雷设施,或者已有的设施老化、损坏未及时维修;关键基础设施防雷薄弱,电力线路、通信基站、电视广播设施等农村关键基础设施的防雷措施不到位,如架空线路缺乏绝缘子、接地不良等,容易遭受雷击损害;农田防雷设施缺乏,农田防雷设施几乎空白,大型农机具、农田灌溉设施等没有配备必要的防雷装置,增加了雷电灾害的风险。

2.4 农民防雷知识与行为认知

农民防雷知识匮乏、行为认知不足是导致雷电灾害发生及损失加重的重要原因。知识普及不足,农民对雷电灾害的成因、危害、防范措施等了解有限,缺乏科学的防雷减灾知识;防雷意识淡薄,部分农民对雷电灾害重视不够,未能养成雷雨天气避免户外活动、远离高大物体等防范习惯;应急处置能力差,遭遇雷电灾害时,农民往往缺乏正确的应急处置方法,如遭遇雷击后的急救知识、火灾初期的扑救等。

3. 新时期昌吉州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对策

3.1 完善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

严格执行农村住宅、学校、医疗设施、公共建筑等的防雷设计规范,确保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在设计阶段即纳入防雷设施,包括安装避雷针、避雷带、接地网等,确保建筑物及人员的安全;对农村电力线路、通信基站、电视广播设施等关键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排查与改造,完善架空线路绝缘子、增设防雷器、优化接地系统,减少雷击对设施的损害和由此引发的服务中断;针对农田特点,研发适用于农田环境的防雷装置,如移动式农田防雷塔、农用机械防雷保护器等,并推广应用于大型农机具、灌溉设施等,降低雷电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2 构建雷电预警与应急响应体系

利用现代气象技术,建立覆盖昌吉州农村地区的精细化雷电监测预警网络,实时监测雷电活动,提前发出预警信息,为农民采取防范措施赢得时间;编制针对农村雷电灾害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村民在灾害预警、应急响应、灾后恢复等环节的职责与行动流程。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各方应对雷电灾害的能力;通过手机短信、广播、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确保预警信息迅速、准确地传达至农户。建立政府部门、气象部门、电力公司、医疗机构等多部门联动机制,确保灾害发生时快速启动应急响应。

3.3 加强防雷科普教育与公众参与

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册、制作短视频、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活动等方式,普及雷电灾害知识、防雷技巧和应急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农民防雷减灾意识;在学校课程中融入防雷知识教育,对农村干部、电工、农机手等重点人群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成为防雷知识传播和灾害应对的骨干力量;鼓励农民参与防雷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如设立防雷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雷电防护设施检查;建立雷电灾害报告制度,鼓励群众及时上报雷击事件,为防雷工作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3.4 政策引导与资金保障

制定或修订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明确农村防雷工作的责任主体、监管机制、法律责任等,为农村防雷工作提供法制保障。加大对防雷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确保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落实;将农村防雷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设立专项防雷资金,用于支持防雷基础设施建设、预警系统升级、科普教育等工作。同时,探索引入社会资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拓宽防雷资金来源;建立农村防雷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防雷工作成效纳入乡镇、村居干部绩效考核,激发基层组织防雷减灾的积极性。对在防雷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防雷减灾的良好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昌吉州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复杂,涉及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及极端天气,以及人为因素如防雷设施不足和农民防雷知识欠缺。为此,本研究提出完善防雷设施、构建预警体系、加强科普教育、强化政策引导等对策,以提升防雷能力。未来,昌吉州应将防雷减灾纳工作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农村发展规划,形成多元共治格局,并持续优化防雷策略,提升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昌吉州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真.新时期平凉市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及防御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12):203+205.

[2]朱明,丘志彪,蔡木民,等.探讨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防雷减灾对策[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3(01):90-92.

[3]李阳斌,邓朝阳.对农村雷电灾害成因分析及其防御措施的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09):127-128.

作者简介:贾彬(1970.01)男,汉族,河南社旗人,大专学历,7级高工,从事:雷电防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