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化急诊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流程化急诊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刘晓红

苏州市立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0

[摘 要]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流程化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23年1月-12月本院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39例)、观察组(流程化急诊护理,39例),全面分析干预价值。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流程化急诊护理模式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流程化急诊护理;神经功能;不良反应

前 言:急性脑梗死是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且危害较大。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不仅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药物治疗,还需要一系列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1]。当前,在急性脑梗死的护理中,常规急诊护理模式广泛应用。尽管常规护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支持,但其存在一些局限性,导致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流程化急诊护理模式是将临床实践经验、专家共识、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制定一系列清晰、规范、操作简明的护理流程、指引,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质量[2]。基于此,本研究以急性脑梗死为对象,分析流程化急诊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3年1月-12月本院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单双号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51~73(62.12±2.81)岁;观察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52~74(62.19±2.73)岁。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1)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3];(2)病历资料完整无缺。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脑部癌症类相关病症;(2)具有严重免疫系统类相关病症;(3)精神病患。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评估病况、体征监测、配合医师进行抢救治疗等。观察组行流程化急诊护理,具体如下:(1)快速评估和诊断:流程化急诊护理模式下,护士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快速的初步评估、诊断。这包括评估患者的症状、病情严重程度、危险因素、体征等。通过快速评估、诊断,可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呼吸、心率、体温等指标的监测。通过及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可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异常情况,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3)神经功能评估:对患者的意识状态、感觉、语言、运动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神经功能评估,可及时掌握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康复方案。(4)心理支持和教育: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困扰,积极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提供必要的安慰、支持。通过心理支持、教育,可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神经功能(通过NIHSS量表评估,最高分42分,分数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成正比)、不良反应(牙龈出血、头痛、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 SPSS24.0软件,计数资料[n(%)]、2检验,计量资料(±s)、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神经功能

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观察组

39

24.38±4.62

8.12±1.63

20.727

<0.001

对照组

39

24.43±4.76

10.54±1.84

16.998

<0.001

t

0.047

6.148

P

0.963

<0.001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牙龈出血

头痛

消化道出血

泌尿系统出血

发生率

观察组

39

1(2.56)

0(0.00)

0(0.00)

0(0.00)

1(2.56)

对照组

39

2(5.13)

2(5.13)

2(5.13)

1(2.56)

7(17.95)

2

5.014

P

0.02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血管急性闭塞引起的大脑缺血性坏死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急性脑梗死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病程重病危重,是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4]。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依靠护士的经验、临床技能,往往流程不清晰、操作不标准,导致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常规护理模式缺乏规范、标准化的流程指引,护士在护理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无法保证护理的连贯性、一致性。为了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质量,近年来,流程化急诊护理模式逐渐得到关注、应用。流程化急诊护理模式明确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为护士提供具体、明确的操作指南。护士可根据流程化指引有序地开展护理工作,降低操作失误的概率,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更佳、不良反应更低,与陈辉,李婷婷

[5]的研究一致。分析得出,流程化急诊护理模式注重对护理过程的监督、评估。通过建立流程化护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指标,可及时了解护理工作的质量、效果,进行有效的改进。这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一致性,减少不必要的误诊、错误治疗,有效保障溶栓治疗的顺利进行,促进康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流程化急诊护理模式,通过规范的流程操作、综合护理措施,能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潘小珍,杨秋兰.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宜春学院学报,2022,44(9):73-75,84.

[2] 路立. 急诊护理小组优化流程式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3,47(6):727-729.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2):136-144. 

[4] 季林.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养生保健指南,2021,4(29):209.

[5] 陈辉,李婷婷. 流程化急诊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3,21(21):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