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王秋云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重庆市江津区  402247

摘要:《道路建筑材料》作为道路和桥梁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其课程内容涵盖了道路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能、应用等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往往忽视了思政教育的融入,导致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缺乏对于社会、道德、文化等方面的深刻认识。通过思政教学改革,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道路建筑材料》课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策略

引言

道路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建筑材料作为道路建设的基础,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对于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道路建筑材料》课程不仅是理论学习,更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不够,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存在一定的难度。

一、《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在《道路建筑材料》课程中,通过引入思政教育元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明确道路建设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思政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发展定位,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自觉遵纪守法、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道路建筑材料的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元素可以使学生树立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创新做好铺垫。

二、《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思政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融合度不够

在《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中,尽管已经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将思政元素自然、有机地融入到专业知识的讲解中,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将思政内容作为附加部分,简单地进行穿插或补充,而不是将其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由于缺乏对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教师在融合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缺乏对思政教育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

教师认为思政教育就是简单地灌输政治理论和价值观念,忽视了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这种片面的理解导致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教师对于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他们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缺乏对思政教育创新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思政教育效果。

三、《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

(一)教学内容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在教学中通过展示相关案例、引用真实数据或者行业内的成功案例来说明道路建设对于城市交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重要性。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道路建设对社会稳定、进步和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加强对环保材料、节能减排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介绍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道路建筑材料产业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道路建筑材料领域存在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通过案例分析真实发生的环境破坏、安全事故等事件,引导学生认识到道路建筑材料行业具有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要求,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情操。

(二)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启发式教学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真实案例和具体问题,让学生在参与性的讨论中学习课程知识,并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背后的价值观和道德选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道德判断力。通过研究道路建设项目中的环保措施或者可持续发展策略,引发学生对环保、可持续性等议题的思考,进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念。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课程建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程内容中探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展开独立的研究项目,从而激发学生对道路建筑材料领域的探索欲望,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感,提升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三)开展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

在《道路建筑材料》的教学中,通过实验教学和校外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现实,深入了解道路建筑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进而全面发展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开展道路建筑材料的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亲自操作设备、进行实验分析,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组织学生参与到道路建设工地的实际工作中,让他们亲身感受建筑材料的选择、使用和管理,体会到道路建设对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担当。在团队项目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分工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重视个性化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在深入思政教育改革实践中个性化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道路建筑材料》这样的专业课程中,学生们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都存在着独特的需求和挑战,因此,通过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和辅导,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业上的困惑和挫折,培养其自信心和坚韧不拔的品质。特别是在道路建筑材料这一领域,个性化辅导有助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专业兴趣和优势,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专业发展。在一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往往面临着挑战和焦虑。因此,在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保持心态平和,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将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这也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思政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未来,需要继续深化《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为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超华,史晓亮,彭兆,等.“工程材料”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C]//湖北省机电工程学会.2022机电创新与产教融合新思考论文集.武汉理工大学;,2022:4.

[2]张尧成,郭国林,卢斌峰.“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实践策略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2,(47):121-124.

[3]高杰,仰建岗,余地,等.课程思政引领下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1):61-64.

[4]杨丽红,何晓,张学义,等.材料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19):97-99.

[5]谈淑咏,毛向阳,张传香,等.工程伦理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与实践——以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2,8(27):174-177.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Z213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