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患者血栓、血脂和炎症标志物在冠心病患者PCI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AMI患者血栓、血脂和炎症标志物在冠心病患者PCI治疗中的应用

罗勇

武定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云南楚雄  651600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栓形成、血脂和炎性因子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目的:探讨D-D.hs-CRPLDL-C在平顶山市医院PCI术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8-20231月住院的361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LDL-C四分位数进行分析。结果在361名患者的追踪期间,19名患者出现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比例为5.26%,13例为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34人,9.41%。存活分析表明: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D-Dhs-CRP浓度与全因死亡率、心脏死亡率及MACCE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D-D值大于590µg/LAMI患者PCI后的主要风险因子(P<0.05)AMI患者行PCI后,hs-CRPhs-CRP分别低于284 mg/L1209 mg/L为其主要原因P<0.05);在AMI患者中,hsCRP>1209 mg/L为心脏性死亡及MACCE的独立风险因子(P<0.05)CRP<2.84 mg/LP<0.05)为AMI患者PCIMACCE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结论D-Dhs-CRPAMI患者PCI后的预后密切相关对于高D-Dhs-CRP1者,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疗效。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血栓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

本研究以2018年元月至2023年一月在人民医院行PCI术的361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以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诊断为基础,行PCI术,18周岁及以上的临床数据。排除:有PCI禁忌症、反复心梗、不愿意接受检测和治疗的患者。试验是按照《赫尔辛基宣言要求》进行的,患者或家庭成员在知情同意后进行的。

1.2方法

回顾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生化指标和处理等;在所有的血管再通中,所有的血管再通都是在没有梗死的情况下进行治疗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24小时测定D-D、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在接受紧急 PCI术后,即刻采集D-D,并用血管内插管取样,以免疫比浊方法测定;在患者入院后第二天凌晨进行血清hs-CRP及LDL-C的检测,并进行了快速离心及免疫比浊试验。对患者的主要结局进行了追踪,其中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心脏性死亡和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MACCE)。MACCE由任何原因引起的死亡、复发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组成,并通过电话或门诊进行追踪。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资料以SPSS20.0进行统计,并以Cox回归模型进行预测。经统计学处理,P<0.05。

 


2结果

2.1 病人临床资料

361名患者中,男性284名,女性77名,平均(58.71±6.42)岁,118名患有糖尿病,220名患有血栓症8名,其中估计 eGFR<60 ml>名, Kllip2级以上53名,有冠脉搭桥术CABG)4名,有 CABG史者4名,有 PCI50名,LDL-Chs-CRPD-D含量(337.26±110.85μ g/L而这些患者中有118名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220名并发有血栓形成的患者。

2.2随访预后情况

361名患者进行了1.15~8.00年的追踪,平均追踪期为1.69年;在追踪期间19人因任何原因而导致的死亡,发生率为5.26%,13人为心脏衰竭;其中34名患者中,有9.42%

2.3 PCI术后D-D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

存活分析表明,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D-D浓度与任何原因死亡率、心脏死亡率和 MACCE相关P<0.001。经多因子 Cox回归模型研究,发现D-D>590µ g/LAMI患者 PCI后的主要风险因子(P<0.05。表格1详细说明了这一点

1 PCI术后D-D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

1 PCI术后D-Dhs-CRPLDL-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影响的Cox回归分析

因素

全因死亡

心源性死亡

MACCE

HR

HR

HR

(对照)

1.36

0.94

6.37

0.93

2.34

0.80

1.80

0.50

5.10

0.52

1.49

0.11

2.54

0.02

1.62

0.10

1.15

0.17

hs-CRP

(对照)

1.04

0.10

2.77

0.11

1.31

0.01

1.41

0.64

1.15

0.22

1.82

0.08

3.73

0.02

2.59

0.02

1.63

0.02

LDL-C

<2.22 mmol/L(对照)

1.39

0.85

1.07

0.09

1.89

0.19

1.43

0.91

1.45

0.20

0.94

0.12

0.94

0.75

1.57

0.18

1.31

0.09

2.4 PCI术后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

存活分析表明, AMI患者 PCIhs-CRP浓度与任何原因死亡、心脏死亡和 MACCE相关P<0.01Cox回归模型的多因子分析表明, AMI患者 PCIhs-CRP<2.84 mg/L12.09 mg/L为其单独的风险因子(P<0.05)CRP>12.09 mg/LAMI患者心脏性死亡及 MACCE的独立风险因子(P<0.05)CRP<2.84 mg/LP<0.05)为 AMI患者 PCIMACCE的一个独立风险因。表格1详细说明了这一点

2 PCI术后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

2.5PCI术后LDL-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

存活分析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心脏死亡和 MACCE发病率均无显著相关P>0.05Cox回归模型的多因子分析表明, AMI患者 PCI后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 AMI患者 PCI后任何原因死亡、心脏死亡和 MACCE无关(P>0.05。表格1详细说明了这一点

3 PCI术后LDL-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


3讨论

经皮内介入术能迅速开放梗死血管,是临床上救治AMI的主要方法,但在围手术期仍需要加强抗血小板和他汀类药物的支持。结论:D-D浓度>590µg/LAMI患者PCI后任何原因及心脏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子(P<0.05)AMI患者行PCI时,hs-CRP<2.84 mg/L12.09 mg/L为其独立的风险因子(P<0.05)CRP>12.09 mg/LAMI患者心脏性死亡及MACCE的独立风险因子(P<0.05)CRP<284 mg>AMI患者PCI后出现MACCE的独立风险因子(P<0.05)AMI患者PCI后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AMI患者PCI后任何原因死亡、心脏死亡和MACCE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进一步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AMI患者PCI后易并发血栓及炎性反应密切相关。我们前期利用D-D技术进行了血栓危险因素的预测,发现D-D浓度越高,其危险因素越多,而其危险因素D-D590µg/L后趋于平稳,与临床上的血栓危险度相吻合,为进一步开展血栓危险分级提供了理论依据。已有研究表明,对于稳定型CHD患者,D-D浓度大于283µg/L,其长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将增加2-3倍。我们的实验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但在急性期凝血更严重,所以需要在手术后增加D-D的界限。D-D是一种纤溶系统的代谢产物,与血液中的血栓形成有明显的相关性;高血栓患者PCI术后容易发生远端动脉栓塞和微循环异常,增加损伤区域,影响患者的预后[10]D-D值的升高意味着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

已有研究表明,血浆hsCRP浓度与PCI后不良预后危险成正比。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CRP升高和降低都会影响患者的预后,而炎性因子的变化对患者的预后也有一定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AMI患者在病程中对炎性因子的过分抑制会加剧心室重塑,增加病死率[);目前对非炎性因子AMI的发病机理仍不清楚,多认为与血压波动、血管张力增高和胆固醇沉积等相关,因此,针对这些传统风险因子进行有效的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这项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单中心,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很难彻底消除干扰;一些常见的生物标记物,例如N-端脑钠肽前体和肌钙蛋白1都没有被检测出来,造成了干扰。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AMI患者的预后与D-Dhs-CRP浓度密切相关高血糖、高/hs-CRP的患者,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王玲,蒋春梅,聂冬冬等.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服用他汀类药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2,28(12):1901-1904.

[2]魏俊俊,彭旭晖,孙鸿彬.血栓、血脂及炎症指标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PCI术后预后的临床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20):3745-3748.

[3]周长江,孙素熔.通心络胶囊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2022,42(01):123-125.

[4]黄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应用他汀类药物对血脂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1):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