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探究

唐景旭  赵在丽 丁庆祥 赵玉玺 李玉莹

摘要:当前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服务县域发展方面承担着基础性支撑者的角色定位。然而,面对快速变化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的需求,职业教育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时面临诸多的困难与挑战,如人们思想观念的偏差、教育与地方产业脱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时效性不强、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互动关系,从办学理念、地方产业匹配、深化校企合作、加大师资培养等方面,为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路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县域发展;路径探究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实施的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县城和中心镇新建改扩建一批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民就业创业需求,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县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职业教育与县域发展的关系

县域是一个特定地区的行政划分,划分了一个地区或者一组地区,是行政区划最小单位。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保障。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服务县域发展方面承担着基础性支撑者的角色定位。

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良好的职业教育体系可以为县域经济提供稳定、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托于人才的支持,县域职业教育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满足县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二、职业教育服务县域发展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1.人们思想观念偏差,职业教育地位不高

在传统观念影响下,县域职业教育地位不高,社会认可度较低。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家长们普遍认为升学是孩子们发展的唯一路径,虽然现在面向职业教育,国家推行职教高考,但是在职普分流中,大家首选依然是普通高中教育,就读职业教育往往是无奈之举,因为人们思想观念的偏差,导致职业教育生源日渐下降。

2.职业教育投入逐年提升,总量仍普遍偏低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政府资金投入的增加,县域职业教育的投入逐年提升,然而,总体来看,县域职业教育的投入总量仍普遍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据统计数据显示,相比于城市地区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县域职业教育的经费仍然较为匮乏,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培训条件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县域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主要原因有多方面,一是县域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有限,因而无法给予职业教育充足的经费支持;二是一些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更多关注传统的学术教育,导致职业教育在经费分配上被忽视。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实训设备,建造实践实训教学基地,经费投入的多少会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

3.专业设置与县域产业发展匹配度不高,企业参与度低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定,必然与当地产业契合、为地方服务。然而,在现实情况中,部分县域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缺乏地方特色,未根据当地发展进行及时有效的专业调整与升级,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专业领域;部分县域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存在重复和重叠现象,导致一些专业的就业竞争激烈而另一些专业难以就业的情况,这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还影响了县域职业教育的服务效能和质量。此外,部分县域的职业教育与企业联系不密切,校企合作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企业参与县域职业教育的热情不高涨,在教育观念上比较落后,不是很重视企业员工培训、员工技能提升等,学校培养的人与企业匹配度不高。

三、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探究

1.顶层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县域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意识到职业教育培养人的重要性,因此,在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层面,要调整人才普职结构,加大技术技能人才在人力资源中的比重,出台切实有效的支持政策,完善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社会“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加大职业教育办学支持力度。同时,职业教育要深入理解县域发展的需求和特点,树立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倡导创新驱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根据县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实现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机衔接。

2.专业符合县域产业需求,与县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县域职业教育应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深入了解县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和人才需求,与当地企业开展深入的对接,了解产业发展方向、技术需求,以此为基础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确保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要注重行业前沿和技术创新,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新教材和设备,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与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相互契合,实现同频共振,才能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为县域经济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创新培养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在提升县域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过程中,创新培养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针对县域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和特点,建立一套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和机制:包括但不限于确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的革新和创新,从根本上提升县域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使之更好地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要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来主动“引领企业”,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进行对接,建立起双向沟通的机制,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建立特色教育品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实习基地和实践项目,提供就业指导和支持。其次,企业也需要积极参与学校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师资和资源支持,推动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要求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殊性。为提升学生以后的就业适应性,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关键。县域中职要实施“全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双师型’教师下企业锻炼”等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素养和教育教学水;“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设置高精尖技术技能人才岗位,注重发挥技能大师的引领作用,加强校外专家教师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竞争力,为县域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县域建立健全的师资队伍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设置岗位激励、评优奖励机制,为优秀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让教师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成长的动力,给教师以更多的幸福感。

四、结语

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教育形式,其在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需要深入研究其服务路径,适应产业,调整专业,深化合作,加强研发,文化熏陶,文明乡风,培养人才,真正发挥职业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程辉.职业教育服务苏北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研究,2022

[2]谢元海,杨燕萍.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需求分析[J].成人教育,2019

[3]刘卫民.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途径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

[4]王海英.山西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创新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