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结构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剪力墙结构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方法

蔡欢欢   

江苏河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摘要:在建筑领域,框架与剪力墙的联合设计已成为一种增强建筑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剪力墙结构形式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因为剪力墙结构能有效控制建筑的侧向变形,并确保建筑在各种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固。本文将对剪力墙结构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建筑行业的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模板;钢筋

近年来,建筑业持续发展,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要求愈发严格。在各类建筑项目中,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应用日益广泛,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还显著增强了工程的稳定与安全。因此,本文将深入剖析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的关键要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变形特点与受力特点

1.变形特点

框架结构和剪力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线性曲线变化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反映了它们不同的受力特点。在整个楼层结构设计过程中,这两者的作用是互补的,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线性变化模式,从而使楼层在荷载作用下具有相同的位移特征。特别是框架剪力墙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反S型弯曲特性。框架结构在受力变形过程中的性能与剪力墙有很大的不同。另一方面,由于剪力墙具有较强的耗能性能,因此在发生地震作用时,剪力墙可以有效地承受来自于框架的剪力和弯矩,并通过吸收地震能来降低结构的振动效应。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剪力墙荷载作用下的位移一般在框架剪力墙的中间范围,

2.受力特点

不同建筑层数会导致各部位所承载的载荷量产生明显差异,进而造成各层间剪力分配的不均衡。因此,精心设计框架结构,是确保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关键所在。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与传统的纯框架结构不同,框架底部的剪力几乎为零,而主要的剪力则集中在建筑的中上部,如此分布模式反映了两种结构在受力特性上的显著差异。高层建筑因其空间规模大、结构形式复杂,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也比较复杂。

二、建筑工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1.钢筋工程施工

1.1柱钢筋

(1)当实施用于基础柱钢筋施工期间,首先将锚定箍牢固地附接到承台或基础梁的钢筋框架,并且被紧密地捆绑到底板、底座或基础梁的钢筋框架,之后,仔细地检查焊接点,完成焊接操作。

(2)由于设计中的间距,每根柱子的箍筋数目必须经过准确的计算才能确定。在施工中,首先,工作人员必须将所有的箍筋置于下面的连接钢筋上,再将主钢筋直立。为了加强结构的稳定性,在重叠段上要保证有3个以上的绑扎点。

(3)当下层柱的钢筋暴露于地面、地基等情况下,要通过专门的工具、立柱等将加强筋顺畅地嵌入到柱筋的直径之内,以保证上层柱的加强筋可以精确地进行叠合。在改变柱的截面时,必须准确地使暴露的下部柱筋收缩,然后实施加强操作。

(4)在进行钢筋的绑扎时,首先在立柱上明确标出箍筋的间隔位置,利用碳素或碳素条作为标记。接着,将已经套好的箍筋向上移动,采用从上至下的方式,用缠绕的方法进行紧密绑扎。

1.2剪力墙钢筋绑扎

(1)在横梁上方清楚的标出分段的位置,然后用两条横筋在对齐的地方将分段的位置固定。标记正确后,把其余的横梁紧紧绑在一起,保证整个构架的牢固性。

(2)根据预先设定的定位点,认真地执行墙体钢筋的绑扎作业。为了加强稳定性,这些拉筋或者起到支撑作用的铁件由6 mm至10 mm厚的钢筋制成,它们的长度正好等于两层网格之间的净距离,并且它们的纵向间距被限制在约1 m的范围。

(3)结合墙体横向钢筋来说,要注意两端、转角、交叉节点和连梁等重要位置的锚固长度,同时要注意孔口周的钢筋设置。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有施工行为必须严格遵循设计规范。

(4)在模具合模之后,应当仔细修剪暴露的钢筋,并且在接缝中利用临时横向钢筋来固定它们。在这个关键的环节上,应该有专人负责,保证工作的质量。

2.模板工程施工

2.1柱模板

建筑工程必须按照建筑图纸的精确尺寸和完整的工艺检验来完成。在前面的工作结束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地面整平作业。下一步,将角铁焊接到立柱的四角上,保证立柱稳固支承。在施工前,必须对墙内的拉结筋、预埋件、孔洞等部位进行严格检验,保证不漏水,确认锚固位置正确无误后方可施工。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在模板测试之前,每个细节都是正确的。在拼接立柱模型的时候,要注意相互重叠,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和稳定的框架。同时,每个立柱底部均与四个角的角刚紧贴,以保证立柱定位精度。当每根立柱被垂直吊起来时,应该根据预先确定的轴线准确地测量其长度。

2.2梁模板

(1)为了确保稳定的支撑,必须在钢管下面增加一个垫板。首先,在梁部搭建立杆,然后建造平板立杆。设置立杆时,要严格控制立杆间距,保证不大于80 cm。同时,第一横向梁被设置在1.8米的高度处,并且顶部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大于2米。

(2)为了避免出现松动问题,通过在梁承架横向构件的下面添加轧制设备来提高稳定性。同时,保证框架梁上端固定牢固,做好框梁上下两端的拉丝工作。在支承前,所有的梁和平板模板都要清理干净,并且要涂上润滑度良好的脱模油,这样才能保证脱模顺畅。装配时,应在连接处用玻璃油灰将缝隙填满,尽量避免渗漏。当梁模板支承成形时,对其进行技术检查,以保证其轴线偏差不大于2毫米、高度偏差不大于+2000毫米到-3000毫米范围,截面尺寸偏差不在+2毫米到-3毫米间,平面偏差不大于2毫米,预留孔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毫米,横截面内径偏差不大于5毫米。

3.混凝土工程施工

3.1柱混凝土浇筑

(1)浇筑作业开始前,基坑底部应铺设一层5~10厘米厚的减半石混凝土,用以稳固基础。立柱混凝土的浇筑应当分层进行,每层高度控制在50厘米以内,同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无空隙。在此过程中,严禁通过摇晃来移动钢筋和预制件,以免损坏。

(2)如果在柱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设置施工缝,可以在主梁上或者在下梁上设置。然而,当整个梁板浇筑时,柱体浇筑之后,在重新开始浇筑操作之前,应当停止1至1.5小时,以允许混凝土初步沉降稳定。

3.2剪力墙混凝土浇筑

当进行墙体浇筑时,为确保混凝土与下层材料紧密结合,需要在交接处的底部先铺设一层约5厘米厚的水泥砂浆或减半石粉混凝土。在填充模具时,应使用铲子逐步添加混凝土,而不是直接用料斗倾倒,这样可以防止混凝土在模具内分布不均。浇筑过程中,应将混凝土分层处理,每层厚度不应超过60厘米,且单次浇筑的高度应限制在1米以内,这样可以确保混凝土能够均匀且密实地填满模具。选择混凝土的卸料点时,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浇筑作业能够顺畅连续地进行。对于墙体的混凝土浇筑,应保持其连续性,并确保每次浇筑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小时,这样可以防止混凝土因时间过长而出现干缩裂缝。在处理墙体的施工缝时,可以巧妙地将其设置在门窗洞口或预留孔洞的位置,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墙体结构整体性的影响。在采用平板模具的情况下,针对内部纵向壁和横向壁之间的相交处设置竖向的建造接缝。当在接合区域中浇筑混凝土时,应特别注意加强振捣操作,以确保新旧混凝土能够紧密结合,不留任何缝隙。同时,在浇筑过程中,还需及时清理掉落在地面上的灰尘和杂物,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从而确保墙体的整体浇筑质量。

总之,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形式,在结构体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工艺进行详细分析,可以看出该体系不但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而且具有施工工艺简单、速度快、工期短、成本低等优点,给工程建设方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强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忠.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1,6(6):78-79.

[2]王天成.试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22,49(14):1-3.

[3]李天水.试论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J].工程技术研究,2019,4(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