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在提升慢性病体检患者对疾病认知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在提升慢性病体检患者对疾病认知的效果分析

肖茜月 黄杉(通讯作者)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医院;重庆市;408500

摘要:目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为了提高慢性病体检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我们采用了健康认知护理的方法。本研究旨在分析这一策略的效果。方法:1. 实施健康认知护理:为期一个月,包括教育讲座、一对一咨询、疾病管理课程等。2. 评估认知效果:采用问卷调查和健康检查的方式,评估患者对慢性病的认知程度。结果:1.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健康认知护理,患者对慢性病的认知程度显著提高,包括疾病症状、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和自我管理等方面。2. 健康检查数据显示,患者的血压、血糖等指标控制得更好,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结论: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在提升慢性病体检患者对疾病认知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教育讲座、一对一咨询和疾病管理课程等手段,患者对慢性病的认知程度明显提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因此,我们应该将健康认知护理作为慢性病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

关键词:健康体检;预防护理;慢性病

引言

随着慢性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健康认知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旨在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对慢性病的理解,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本文旨在分析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在慢性病体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对提升患者疾病认知的积极作用。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期望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130例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5例。

(二)研究方法

定期组织健康讲座,邀请专家讲解慢性病的发病机制、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发放慢性病管理手册,指导患者如何自我监测和管理病情;定期组织患者之间的交流活动,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三)研究标准

①年龄≥18 岁;②临床症状、生化、影像学检查符合常规慢性病诊断标准(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③患者病情控制平稳;④患者意识清楚,能够配合研究。

(四)研究计数统计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经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经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健康的主要威胁。对于这些慢性病,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对于减轻疾病负担,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健康认知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式,旨在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健康认知护理是一种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这种护理方式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1. 健康教育:通过讲座、宣传册、视频等多种形式,向患者普及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知识。

2. 个体化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疾病认知指导,包括饮食、运动、药物使用等方面。

3. 定期评估:定期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

通过实施健康认知护理,我们发现慢性病体检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得到了显著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更加深入,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2.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能够更好地遵守医嘱,坚持治疗。

3. 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对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也有所增强。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个体化指导、定期评估等措施,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健康认知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健康。

1. 医疗机构应加强健康认知护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2. 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开展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疾病认知指导,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依从性。

3. 应当注重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质量,确保患者获得准确、实用的疾病知识,避免误导和虚假信息。

4. 应当定期评估健康认知护理的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65

39(60.00)

22(33.85)

4(6.15)

61(93.85)

对照组

65

20(30.77)

27(41.54)

18(27.69)

47(72.31)

χ2

10.724

P

<0.001

三、研究分析

在现代医学领域,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对于许多慢性病患者而言,由于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他们往往对疾病持有误解或恐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首先需要医护人员提供专业、系统的健康教育。这包括向患者详细解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以及可能的预后情况。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减少误解和焦虑。同时,医护人员还应鼓励患者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担忧,并耐心解答,确保患者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疾病。

除了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患者自身也应积极参与疾病知识的学习。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医学书籍、参加健康讲座、加入病友交流群等方式,获取更多的疾病信息。同时,患者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医疗平台、健康科普网站等,获取最新、最全面的医学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还需要注重心理层面的支持。许多患者在面对疾病时会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因此,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和情感支持。通过倾听、安慰和鼓励,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此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是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水平的关键因素。家庭成员应关心患者的身体状况,鼓励他们积极治疗,并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慢性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可以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友好的康复环境。

总之,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提供专业、系统的健康教育、鼓励患者自主学习、关注患者心理状态以及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这也是推动医疗事业发展和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重要途径。

强化健康认知护理不仅关注患者的知识获取,还注重培养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教育患者如何调整饮食结构、合理安排运动、定期监测病情等,患者能够更好地掌握疾病管理的主动权,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往往受到疾病的影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强化健康认知护理通过心理干预和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四、结论

强化健康认知护理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还能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通过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和交流活动,患者可以获得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患者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也有助于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关爱,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此外,强化健康认知护理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和指导,患者能够更好地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从而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风险。

综上所述,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在提升慢性病体检患者对疾病认知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实施健康认知护理,以提高护理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冰,苟莉.大数据环境下“互联网+健康教育”在体检中心慢性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方法与效果[J].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2024,5(01):64-69.   

[2]谷雨,关瑜山,孟朝琳.护理人员对慢性病移动健康管理体验的Meta整合[J].护理学杂志,2024,39(04):97-101.   

[3]乔玲玲.慢性病护理管理联合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探讨[J].婚育与健康,2023,29(22):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