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患者,如何做好居家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结直肠癌患者,如何做好居家护理

李治群

铜梁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铜梁区       402560

结直肠癌又被称为大肠癌,是由于人体大肠内产生恶性肿瘤从而引发的疾病。有关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因此,对癌症的预防、筛查以及早期诊断治疗成为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措施。目前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部分患者即使及时接受治疗,也容易因为不当的护理方式,降低治疗效果。本文将为大家科普该疾病的有关知识。

一、造口患者护理人工肛门据《全球癌症报告》统计,约 54.1%的结直肠癌患者需要接受造口手术,护理不当,极易产生一系列造口并发症,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居家护理很重要。

  1. 保护好造口周围皮肤  患者在接受造口手术后,患者需佩戴造口袋接大便,在造口护士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造口产品及正确使用很重要。造口周围皮肤由于受到便液的浸泡,易出现红肿、疼痛,甚至溃疡,因此应经常保持其清洁、干爽。当患者每次结束排便后,需将其用温水擦拭干净后再次进行更换,患者在家中每日可用温水清洗造口、皮肤。一旦出现溃疡就要使用造口产品:造口粉、护理膜、防漏膏,不见好转及时到医院专科就诊。
  2. 如何更换造口袋  首先选择对自己皮肤不过敏的造口袋,造口袋内积存的粪便应及时倒掉清理,避免感染,减少异味。换造口袋时,建议采取坐位,揭除旧造口袋,揭除旧造口袋时手法轻柔,一手按压皮肤,一手轻揭,由上向下撕去造口袋,防止皮肤损伤,观察排泄物的色,质,量以及气味。用清水清洁造口周围皮肤,看造口粘膜是否红润、看造口周围皮肤是否有红疹,皮肤破损,溃烂,过敏。佩戴时由下向上粘贴底盘并按压底盘3-5分钟,造口底盘的最佳佩戴时间为3-5天。

3.日常生活指导:(1)常检查:应经常检查造口袋粘贴是否牢靠,特别是外出,运动,入睡前应排空造口袋,以免袋内排泄物在活动时、翻身的时候流出来,平时身边应备有备用袋以备急需,特别是大便稀薄时。2衣着:造口人士的衣着要宽松柔软,腰带不宜过紧,不要压迫造口处(3)饮食:保持大便性状正常,避免各种原因造成的腹泻,在饮食方面应避免食用刺激性强的辛辣类和酒类。 造口人士应均衡饮食,少量多餐,少吃容易胀气、难消化的、容易引起腹泻的食物。如番薯、土豆、啤酒、汽水、种子类食物、洋葱、蒜、冷冻食品等。(4)沐浴:不要在浴缸中浸泡,可取下造口袋直接淋浴,两件式造口袋要扣上袋子洗澡。洗澡对造口粘膜并无损伤,水也不会从造口进入体内,无论盆浴还是淋浴无需盖住造口(无排泄物时)。(5).性生活:肠造口术后3个月看适当进行房事。(6)社交 如常进行 (7)活动: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将自身活动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保持稳定的情绪,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及弯腰等活动,容易增加腹压发生造口旁疝。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进行站立前应使用腰带。(8)造口人要自我监测,发现人工肛门狭窄或排便困难等、患者身体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二、无造口患者护理

①养成良好的排便规律,假如患者术后长期没有进行排便可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可通过服用药物以及人工灌肠的方式减缓便秘现象。患者在进行定时排便的训练过程中,其可使用人工灌肠的方式进行干预。在训练刚开始的阶段,患者需12次,但是伴随患者训练时间不断延长,人工灌肠的使用次数可不断减少。

②保持大便粘稠以及形成,该举措尤为重要。患者需在医护人员在专业指导下合理使用抑制肠胃蠕动的药物,从而延长肠内容物的滞留时间,通过不断增加水分以及电解质的吸收控制患者的排便次数。

③饮食护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由于相关治疗手术对患者的消化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患者在摄入食物的过程中应细嚼慢咽,延长进食速度。患者还需注意,在饮食方面应保持人体营养均衡,尽量远离油脂含量高过高以及坚果类食物。患者在挑选食材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选择容易导致人体产生排气类食物,比如红薯、萝卜以及胡豆等。此外,患者还应将膳食纤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心理护理结直肠癌患者在完成治疗后提高其术后护理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最为重要的一步。家属应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帮助其正确认识自身疾病,积极配合相关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家属多陪伴多关爱,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帮助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运动护理

对于癌症患者而言,其可在医生的同意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个人免疫力,延长自身生存时间。有关研究表明,癌症幸存者可1周进行3次运动,每次持续半小时运动,能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但是具体的运动时间及其强度,患者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相应的选择。针对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的患者,医护人员需在该方面为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免对其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①运动分类,运动不仅可以在体育馆进行,还可在河边以及公园里进行,其形式较为多样化。一般情况下,运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中等强度活动,比如散步、跳舞以及骑车等。二是高等强度运动,比如慢跑、游泳以及打篮球等。

②运动前相关注意事项,患者在正式开始运动前应明白运动类型应根据自身病情发展状况以及自身身体情况进行选择。因此,患者在正式开始运动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癌症转移,当患者的癌症发生转移时,错误的运动方式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骨折的次数增多。因此,这类患者需尽量避免容易对人体骨骼产生压力的运动。相反,患者可以选择游泳等对人体骨骼施加压力较小的运动。二是老年癌症患者,由于这类患者的年龄较大,其人体各项功能处于退化阶段,其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认知困难、肌无力以及行动迟缓等不良现象。因此,这类患者在开始运动前,相关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运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专业化建议。

四、癌症患者不同症状的运动建议

①焦虑以及抑郁,该类患者应进行至少为期1个月的运动,且13次或12次,具体运动次数需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相应的判断。该训练方式能够有效化解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患者出现抑郁以及焦虑等不良情绪。

②疲劳,这类患者需1周进行3次运动训练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在治疗期间产生的疲惫感。同时,患者还可选用每周2次的强度运动进行锻炼。

③淋巴水肿,患者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运动,每周2次左右,坚持低起点、放慢进度的原则。

总之,患者不管进行哪种类型的运动都应长期坚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