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重整装置内液化气体含硫量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连续重整装置内液化气体含硫量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王世滨路军 张玉森

大庆炼化公司炼油生产一部 重整作业区

摘要:在连续重整装置生产过程中,如果生成的液化气体中含有较高的含硫量,不但会降低产品的品质,而且会对整个生产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以一个工程实例,对液化石油气含硫量高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在查明了液化石油气硫的来源后,根据生产流程对其硫含量进行判定,并对原料硫含量、设备操作参数、换热器故障等进行逐一排查,最后得出结论:液化石油气硫含量超标是由于换热器内部泄漏所致,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含量,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连续重整装置;液化气体;高浓度含硫量

0导言

液化石油气(LPG)以其热值高、无烟、无烟的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液化石油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高辛烷值汽油的副产品。考虑到化学工业的实际情况,利用连续转化装置生产石油和天然气,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液化气体,从而影响到装置的经济效益。为此,必须加强对液化石油气中硫的成因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项目概述

高浓度的液化石油气会导致产品品质不达标,而且还会导致设备过载,从而影响到整个设备的稳定运行,如果导致塔内压力上升或降低,会对设备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但是,由于液化石油气中的含硫量太高,在进入分馏装置等装置时,会产生铜锈等情况,会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导致产品品质降低,所以需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2液化石油气中含硫量高的成因

2.1液化气体中含硫物质的成因及危害

要找出引起液化石油气含硫量超标的主要因素,就必须查明其来源。对该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原材料的轻汽油从汽化塔中进入时,会在冷却之后,被送到一个回流罐中,在这个容器的顶部,会生成硫化氢和氨气,而生成的液态物质,则会有一部分回流,另一部分,则会通过拔头油汽提塔的进料,在换热之后,再进入到塔中这些含硫成分大部分来源于预加氢不充分,且由于汽提过程中的脱硫不彻底,使含硫成分混入了液化石油气中。

2.2液化石油气中含硫量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液化石油气中硫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重装厂以常压石脑油和柴油加氢粗油为原料,常压掺入高含硫量的进口原油,有可能出现含硫量偏高的情况。当石脑油进入气化塔中时,溶解的氧气会和硫化氢等发生反应生成单质硫,使原料中的含硫量急剧上升。在此过程中,石脑油与精炼油之间存在着相互串合的现象,导致油品中的硫含量超过标准。石脑油由储罐输送至预加氢设备前,需要通过调节阀和换热器等设备,最后才能到达蒸发塔中。如果阀中有内漏,就会引起串料,使原料中的含硫量超过标准。

(2)由于控制系统运行不当,拔头油汽提及脱丁烷塔的各项性能指标都会发生变化,导致塔顶回流增多,液化气体中的含硫量也会上升。蒸发塔底部进给区含硫量超标,有机硫含量偏低,易溶于精炼油,反映出蒸发塔回流流量和压力等指标不理想,导致无机硫分离不正常,严重影响设备运行。

(3)如果换热器漏失,会使高硫拔头油进入反萃取塔中,引起原料含硫量的变化,从而打破塔内的热平衡和气液平衡,使油-气分离效率降低,产生大量的硫。

(4)在脱戊烷塔中,还存在着塔底原料的含硫量不正常的现象,塔底油中的含硫量也会导致液化石油气中的含硫量偏高。

2.3检测液化石油气中含硫量较高的原因

为了找出引起液化石油气含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对各影响因素进行逐一排查,从而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连续转化装置高效可靠地运行。

1检查热交换器的内部泄漏

由于换热器内漏还会引起含硫气体的增加,因此应检查汽提塔的热交换器,以判断有无泄漏。通过对进、出口物料中硫含量的测试,得出了两组数据比较显著的差异,推测可能是换热器漏液。在汽提塔运行过程中,由于换热器拨头漏油等原因,其漏失量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进、出口物料中的硫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油品中硫含量的增加。

2检测脱戊烷塔底油

对脱戊烷塔底油的检查发现,一般情况下,底油中的硫浓度都在0.2 mg/m³以下,而在现场测试中,有些时间点的底油中的硫浓度可以高达2 mg/m³。检验了塔顶的返料箱,一般的进料量不超过0.5毫克/立方米,出料的含硫量没有发现。通过现场实测,得出了原料硫值最高可达4.5 mg/m³,出口硫值可达0.5 mg/m³。经调查,该事故是由于汽提装置的热交换器出现了故障,从而导致了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含量超标。

3液化石油气中高含硫量的治理措施

3.1应对措施

针对高含硫量的液化石油气,分析了汽提塔换热器漏失的原因,提出了拆卸换热装置,找出漏处,并进行维修,以保证液化石油气的含硫量。对于设备的维护,如石脑油等原料需要暂停,将精炼后的油导入到原料缓冲罐中进行预处理,然后再送入汽化塔中,直到确定没有任何油进入,才能将汽提塔拆下,才能正式启动维修工作。经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确定了该换热器的管板为腐蚀部位,并对其进行了更换。为了防止失效的再次出现,必须对管板产生腐蚀的原因进行分析。

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连续转化装置的操作中,会有硫化氢等气体生成,当其浓度超过0.1 mg/m²时,会引起腐蚀性。在常压常压下,单质硫会和铜发生反应,形成铜硫化物。同时,由于液化石油气中含有碱性成分,如氢氧化钠、氨水及碱性脱硫剂等,也会与铜等形成络合物。对转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含硫醇油在脱戊烷塔后,在塔顶通过冷凝进入C4/C5分馏塔,生成的液化气体流入球罐,并与重整油混合。但是,拨头油的含硫量很高,在进行预加氢、气液分离等作业后,虽然硫含量有所降低,但仍会使重整含硫的液化气粗产物硫含量略高,使脱硫装置的运行负荷过大,容易引起后续生产装置塔内的液体溢出,从而引起装置内的内漏,从而引起液化石油气脱硫的不稳定。

3.2治理效应

为了验证该方案的执行效果,在完成了蒸汽提换热器管板后,采用试压的方法,证实了该问题的彻底解决,再对连续转化装置进行改造,调节预加氢装置、蒸发塔塔顶、拨头油汽提等装置之间的管路,并在蒸发塔顶部、拨头油汽提装置前增加阻垢装置,以保证能够有效地减少液化气体中的硫化氢等组分。在整个工厂的改造完成之后,要对各个设备进行检查,确定各个设备的状态都是正常的,流程是正确的,然后才能再次进行试车,进行操作参数的调节,保证整个工厂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通过三个多月的生产实践,该装置的液化石油气中的含硫量一直低于3 mg/m³,其液化石油气品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通过添加阻化剂体系,可以有效地降低连续重整装置的脱硫负荷,保证转化后的气体中的硫化氢含量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并可以作为一种优质的中间产物进行回收,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纯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结语

在连续重整装置生产中,对产品硫含量控制在30 mg/m³以下。对液化气中的硫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确认了其主要来源于原料油和改质液化气,因此必须对原料硫含量、汽提塔进、出料的硫含量进行检查,以锁定造成硫含量超标的原因。经过对液化石油气中硫含量较高的原因进行了全面排查,确认是由于汽提装置内部泄漏所致,在对换热器板进行修补的基础上,增加抑制剂体系,以避免再出现事故,从而实现对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含量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苗光浩.柴油加氢法连续转化装置直接供应汽油的工艺技术探讨.化纤纺织科技,2022,5 (4):84-86.

[2]陈金龙.中国石化工业标准与品质,20021-11.

[3]屈大勇、侯翔.连续重整装置原料含硫量超标的原因及解决措施.中国石油化工,2020,31 (6):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