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价值

唐梦球

南京江北医院 210044 江苏南京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4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24,鲨肝醇治疗)与研究组(n=24,rhG-CS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WBC)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WBC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更短,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rhG-CSF在治疗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中有显著效果,可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WBC正常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化疗;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在化疗治疗患者中十分常见,白细胞数量持续降低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和感染的风险增加[1]。化疗药物使用剂量与其疗效之间密切相关,但大多数情况,会因为化疗药物所产生的严重并发症而限制化疗药物应用剂量,部分患者甚至无法完成化疗治疗疗程,从而影响最终治疗效果。因此,控制因化疗而产生的并发症是提高化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本文就针对rhG-CSF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4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24)与研究组(n=24),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为14例、10例,年龄最大、最小分别为64岁、28岁,平均年龄为56.78±5.42岁,研究组男性、女性分别为12例、12例,年龄最大、最小分别为65岁、24岁,平均年龄为55.57±5.36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符合可比性原则(P>0.05)。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此次研究已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通过鲨肝醇(国药准字H50021227 规格:50mg 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口服,每次50mg,1天3次,1个疗程为4-6周。研究组通过rhG-CSF(国药准字S20010016 规格:150μg 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治疗,每次150μg,1天1次,1个疗程为4-6周。两组患者具体停药时间以WBC水平恢复情况为准,用药期间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给药剂量。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WBC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正常WBC值:4.0×109/L;WBC下降分度:0度:WBC>4.0×109/L;I度:WBC(3.0-3.9)×109/L;Ⅱ度:WBC(2.0-2.9)×109/L;Ⅲ度:WBC(1.0-1.9)×109/L;Ⅳ度:WBC<1.0109/L;②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尿酸异常、肌肉或骨骼疼痛、ALT异常。

1.4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t验证,计数资料用(%)表示,x2验证,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患者WBC恢复至正常的时间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I度-Ⅳ度的WBC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更短(P<0.05),如表1:

2两患者WBC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对比d

组别

例数

I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对照组

24

5.24±0.65

7.73±2.52

11.49±2.92

15.53±1.21

研究组

24

3.09±0.58

4.53±1.31

6.48±2.32

7.64±2.29

t

-

12.091

5.520

6.581

14.924

P

-

0.001

0.001

0.001

0.001

2.2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P<0.05),如表2:

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皮疹

尿酸异常

肌肉或骨骼疼痛

ALT异常

总发生率

对照组

24

2(8.33%)

1(4.17%)

1(4.17%)

1(4.17%)

20.83%

研究组

24

1(4.17%)

0

1(4.17%)

0

8.33%

χ2

-

-

-

-

-

6.273

P

-

-

-

-

-

0.012

3讨论

骨髓抑制是化疗患者常见并发症,指骨髓功能受到压制或抑制,导致骨髓内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到影响。白细胞是骨髓造血过程的产物之一,当骨髓受到抑制时,白细胞的生成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

rhG-CSF是一种合成的蛋白质药物,与人体自然生成的G-CSF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和生物活性,能够刺激中性粒细胞和干祖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并促使其释放至外周血中[2]。rhG-CSF在骨髓抑制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促进患者白细胞计数的恢复,特别是中性粒细胞,从而增强免疫力,帮助预防或减轻化疗导致的白细胞减少和相关并发症[3]。通常情况下,化疗开始后的特定时间点或在白细胞减少的早期即可应用rhG-CSF,直到白细胞计数恢复中正常水平。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I度-Ⅳ度的WBC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更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

P<0.05),充分说明,rhG-CSF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治疗中的优势及价值。

综上所述,rhG-CSF可有效改善患者骨髓抑制症状,从而促进白细胞生成,且安全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华.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54-57.

[2]李巧,杜恒飞. 脾多肽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化疗后患者白细胞减少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35):53-55.

[3]王娜,秦玲,刘珂. 不同剂量重组人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白血病患者白细胞水平及减少程度的影响[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21,39(1):38-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