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6
/ 2

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探讨

金杭钢

浙江国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202

摘要:在现代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民用建筑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及其管理措施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地基基础与桩基础作为建筑的支撑,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地基施工技术和桩基施工技术,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的水平,保障民用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引言: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快速的国家,民用建筑的建设对于满足人们居住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不同类型的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的适用性、施工质量的保障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的水平,保障民用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

一、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地基处理是指为了保证建筑物在地基上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和步骤。一般来说,地基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土方开挖与回填:首先进行土方开挖,将原有土壤挖掉一部分,然后进行回填。这个过程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指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1]。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有灌浆加固、压实加固、发泡加固等。

3.地下水的处理:如果地下水位较高,会对地基的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地下水位,如进行井点抽水、降低地下水位等。

4.地基排水:地基排水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地下水排出地基,以降低地基的湿度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常见的地基排水方法有地下水泵站、纵横向排水系统等。

5.地基处理工程的施工过程: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按照施工工艺和安全规范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二、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1.手工挖掘法:适用于空间狭小或具有特殊地质条件的场地。在施工过程中,工人使用铁锹、镐等工具手工挖掘桩孔,并逐层打混凝土,最后在桩顶留出预留钢筋的位置。

2.钻孔灌注桩法: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建筑工程。首先使用大型机械钻机在地面钻孔,然后在孔内注入混凝土,同时提升钢筋筒进行振捣,最后形成一根孔壁无缝的混凝土桩。

3.预制桩法: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建筑需要。在工厂生产出预制好的混凝土桩体,然后使用吊车将桩体安装到地下,最后与地面部分进行连接。

4.钻孔扩底桩法:首先在地面钻孔,然后在孔底注浆,再利用振动杆将周围土层振实并扩底,最后在孔内注入混凝土形成桩体。

5.静压灌注桩法:先在地面上用大型机械钻机钻孔,然后在孔内放入骨料和水泥浆,利用压力将骨料和水泥浆从桩底逐渐注入钻孔中,形成一根密实的混凝土桩。

三、建筑施工管理措施探讨

(一)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

一方面来说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需要合理安排施工工期。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条件,合理确定施工时间,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具体应包括工作量分解、施工步骤安排、施工机具的选择等内容,以确保施工进度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根据工程需要确定施工人员的数量和岗位职责,并合理布置施工人员的工作区域,同时,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质量[2]。与此同时,施工组织设计还需要考虑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包括工序安排、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材料选择等内容,以确保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和可靠性。另外,施工组织设计还需要考虑风险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因素,例如地质条件不符合设计要求、材料质量不达标等。针对这些风险因素,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风险管理方案,以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

(二)劳务与材料管理

在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的劳务与材料管理,可以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减少施工风险,并保证工程质量的达标。针对劳务管理方面,我们需采取以下措施:

1.确定合理的人员配备: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进度,确定合理的劳务人员数量和岗位分工。要确保每个岗位都有足够的人力,且各个岗位之间的配合默契。

2.严格管理施工人员的资质证书:施工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确保其具备施工所需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同时,要做好证书的备案和管理工作。

3.建立健全的考勤制度:实行严格的签到制度和考勤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出勤情况。可以采用电子考勤系统或者监控摄像头进行监管和记录。

4.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对施工规范和安全措施的认识。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和事故案例分析,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5.管理好劳务队伍的协调和沟通:劳务队伍涉及到多个单位和部门,需要加强协调和沟通,确保施工进度的顺利推进。

关于材料管理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完善的材料供应链: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材料的及时供应和质量可靠。

2.实行严格的材料验收制度:对进场的材料进行严格的验收,包括检查外观质量、技术指标和出厂合格证明等方面。不合格的材料要及时退货或者重新采购。

3.做好材料的储存和保管工作:材料要分类存放,进行编号管理,保证材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易腐烂、易损坏的材料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建立材料使用台账和消耗统计:对每一批次进场的材料进行登记和记录,及时更新材料库存量,为后期统计和报账提供依据。

5.确保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合理使用:遵循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正确使用材料,尽量避免材料浪费或者错用。

(三)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的安全是保障施工工人身体安全、防范工程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为了有效控制施工现场的风险,施工现场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监督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3],应包括人员安全、设备安全、材料安全和环境安全等方面。针对人员安全,应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进行相关培训,确保施工人员了解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和安全操作规范。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材料应采取防火、防爆等措施,确保施工材料的安全使用。环境安全应建立合理的废物处理系统,避免环境污染。

施工现场还应设置严格的出入管理制度,确保不相关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区域,防止发生人员闯入事故,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以应对突发事件。施工现场的安全是保障施工工人身体安全和工程质量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措施,做好风险评估和评价,才能有效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工人的安全。

结束语

通过对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的探讨和研究,通过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基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抗震性能和稳定性。此外,在施工管理措施方面,为确保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要进行地质勘探和土质测试、加强现场管理和施工监督,合理制定和实施施工方案,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和难题。对于帮助提高民用建筑的稳定性、抗震性能和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和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温永军. 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探讨 [J]. 中华建设, 2023, (08): 27-29.

[2]宋蕾,付晨涛,王晓敏,等. 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 [J]. 建材发展导向, 2021, 19 (08): 91-92.

[3]刘广志. 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探讨 [J]. 砖瓦, 2021, (01): 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