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杨鸿洁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海绵城市是新时期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指导理论,其对我国城市建设与后续的环境维护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理论在城市建设中的融入,是维系城市生态环境平衡以及城市生态系统长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在城市园林建设规划中同样是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贯彻,能够保证城市园林建设规划的科学性,是园林工程发展的重点,其在园林设计与建设过程中的渗透,是园林环境优化的先决条件,有深入探讨、实践的价值与必要性。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建设规划;园林建设;意义;原则

0引言

环境污染以及生态资源的匮乏,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在环境破坏、污染与生态资源匮乏等问题愈发突出的趋势下,对园林建设的规划得到了社会更为广泛的重视,而海绵城市是旨在优化城市生态资源利用率提升的发展理念,对城市的园林建设规划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大目标下,这一理念的探讨以及实践在园林建设规划与实践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亦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1海绵城市理论及其意义探讨

海绵城市是新时期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形态。这一理念的提出与实践,旨在赋予城市生态系统海绵一样的特征,优化城市资源的管理与运用,在雨季来临时,城市生态系统应具备排水、吸水、储水的功能,一方面高效完成积水处理,防止内涝发生,另一方面将所有的积水做好储存与净化处理,待降雨稀少的干旱时期加以利用。换言之,海绵城市的建设实践目标是要构建完善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有效促进城市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这一理念的提出为新时期城市建设规划指出了新方向,部分发达城市已经开始践行,虽然当前仍未形成一套完整的、通用的应用体系,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划与实践经验的积累,海绵城市的理论也会得到不断完善,随着各个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深入,相信海绵城市理论会逐渐形成一套更加系统且科学的规划与实施体系,进而促进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优化,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第一批试点项目便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总投资额高达1684亿元,共计有58个城市参与到试点建设当中,可见海绵城市在我国各个地区的推广与应用是必然趋势,其在社会规划与建设中的实际贯彻,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地区环境,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是具有现实意义以及必要性的。

2海绵城市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实践的基本原则

2.1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理、水文与气候条件差异,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保证实效性,就要结合当地的条件去落实。要考量当地雨水采集、存储、净化与利用的实际需求,结合当地的降雨量、旱涝规律等去进行城市建设规划。要科学利用生态资源,利用雨水花园、雨水湿地、透水铺装。沉降池等技术手段去实现对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以及利用。

2.2生态第一

旱涝问题是海绵城市理念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的重点,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旨在促进城市生态的整体优化改善,其建设不可破坏地区原有的生态框架,也并不是要推翻地区原有的城市建设框架,而是在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对排水系统进行优化,实现减轻资源负担与提升资源利用率的目标。即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不可脱离城市原有生态体系的,只是基于原有城市生态体系的进一步优化,目的是对城市资源优势的体现以及资源问题的缓解。例如在降雨较多的地区,湿地的形成促进了生物的多样化,且有利于水资源的存储以及水流的过渡,因此当地的城市建设规划与实践应关注湿地的利用以及湿地环境的保护,要重视湿地园林的建设,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这是海绵城市理念所强调的对资源的保护以及合理利用。

2.3安全为重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并不是对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大改动,要与城市系统的整体建设规划相融合,成为城市建设规划当中的一个部分,保持与城市建设整体步调的协调。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地下交通系统建设、电力系统建设、燃气系统建设等都是与给排水系统的建设同步规划与进行的,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与城市各个系统的建设实现信息的互通,保证规划与实施的步调协调,不可与城市其他系统的建设产生冲突,不可对其他系统的建设与后续运行造成负面影响,才能保证整体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

2.4统筹建设

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并且对相关的制度、技术与人才有着苛刻要求。为保证各项相关工作的顺利落实,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实践应当在完善的制度下开展,要保证各个环节的权、责、利得到明确,建立专门的领导班子,统一调配技术人员,明确工作的方向,将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个岗位,甚至每个人。要构建职能明确、规则清晰的完善体系,确保每个环节的工作目标与责任落到实处,让海绵城市的建设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3园林规划与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渗透

3.1园林建筑规划

风景园林中的建筑与园内生态系统的协调是规划的重点,园内的生态系统中,水循环系统应包含在建筑框架内,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要与水循环系统相结合,蓄水池、滤水槽、屋顶花园等是园内建筑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这些设施的设计应视为重点。

3.2道路的规划

园林道路对风景园林功能有着直接影响,园内的道路,是民众进入园林休闲娱乐的基础设施,要实现整体的环境优化目标,道路规划的优化是关键一步。当前许多城市在风景园林设计与施工中,对海绵城市的理念贯彻,道路形态的创新便是关键的一个环节。一般情况下,园林的道路动线设计多以直线设计为主,道路的行走空间大,而绿化面积则是有限的,在海绵城市理念下,在不影响动线清晰度的情况下,科学的曲线设计有利于协调道路与绿化空间,发挥道路周遭绿化带的环境调节作用。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具备吸水与蓄水的能力,绿化植物栽种密度的提升,有利于发挥出植物“海绵”一样的吸水作用。除此之外,在道路施工的砖材选择上,应当以环保的多孔混凝土砖、秸秆草砖与草皮砖等为主,保证道路的整体透水能力。

3.3园林绿地规划

园林规划中,绿地的综合规划是提升园区整体生态调节能力的重点。规划过程中,要首先掌握园区地形、土壤土质等基础信息。并且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温度、湿度等分析当地植物的生长需求,做好种植分区。为保证园区绿地的蓄水能力,可采用下凹式的绿地地形设计,方便雨水的集中与积蓄。并且要同时考量绿地的规划对园区原有生态的影响,要最大程度减少绿地规划对原有地形的影响。并且要利用凹地的地势特点,将湿地建设纳入到园区的整体建设规划中,构建更加完整、健康的生态系统,促进多样化的生物群落形成,同时保证景观质量。

3.4园区水景规划

水景是风景园林规划的一大关键点,园林的水景规划,是城市整体水环境中的一部分,虽然园林水景在当地水文系统中的占比也许并不高,但是同样对水资源的管理与应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园林的水景规划要结合实际的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等,选择雨水易集聚的优势位置,重点利用低洼地势,保证原有的地形优势得到体现。此外考虑到园林水景的自我净化能力不足,要一定程度进行人工干预,要重视人工湿地系统的运用,利用人工湿地的土壤、人工介质以及植物、微生物等的协同作用去实现对污水、污泥等的处理,优化水体环境。

4结语

本文基于对海绵城市理念的明确,分析了其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中实践的基本原则以及有效的渗透途径,在海绵城市广泛推行、备受关注的趋势下,这一议题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以及重要的指导作用,应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糜兵一.海绵城市理念下风景园林规划的要点[J].花卉,2022(4):108-110.

[2]蒋琰.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简述[J].城市周刊,2018(2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