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患者家庭护理模式的实践与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儿童哮喘患者家庭护理模式的实践与评价

黄亚

成都市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  6104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家庭护理模式对儿童哮喘患者管理效果的影响,以期提高儿童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控制症状的能力。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于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成都市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收集了100例儿童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家庭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护理。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评估指标包括哮喘控制测试(ACT)得分、生活质量问卷得分及哮喘发作频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治疗后的ACT得分、生活质量问卷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发作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模式对儿童哮喘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减少哮喘发作频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哮喘;家庭护理模式;随机对照试验;生活质量;哮喘控制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范围内尤其在儿童中普遍存在。其特征为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变化,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儿科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尽管现代医学对儿童哮喘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药物治疗和环境管理等,但哮喘的长期管理仍是一个挑战。家庭作为儿童生活和成长的主要场所,其在儿童哮喘管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家庭护理模式通过提供个性化、全面的护理干预,旨在优化患儿的家庭环境,提升患儿及其家庭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改善儿童哮喘的控制水平和预后。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家庭护理模式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儿童哮喘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日常管理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在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于成都市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收集100例儿童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在3至14岁之间,符合儿童哮喘诊断标准,且家长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以及近期使用过其他干预措施的患儿。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1.2 方法

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对照组接受常规医疗护理,包括药物治疗、症状监测以及医生的定期随访。观察组在常规医疗护理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模式,包括:

家庭护理计划的制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家庭护理计划,包括药物管理、生活方式调整、环境控制等措施。

家庭教育:定期对患儿家庭成员进行哮喘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对哮喘病理、症状监测、急救措施等方面的了解。

跟踪监测与支持:通过电话或家访的方式,对患儿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跟踪,及时解答家庭成员的疑问,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哮喘控制测试(ACT)得分、生活质量问卷得分及哮喘发作频率。ACT得分用于评估哮喘控制水平,生活质量问卷得分用于评估患儿的生活质量,哮喘发作频率则直接反映哮喘的控制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²测试比较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ACT得分、生活质量问卷得分及哮喘发作频率的差异。所有测试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患儿在研究开始时的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等)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两组患儿在基线情况上具有可比性。

表1: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指标

观察组(n=50)

对照组(n=50)

P值

年龄(岁)

7.50±1.50

7.45±1.55

0.85

性别(男/女)

30/20

28/22

0.76

病程(年)

3.00±1.00

3.05±1.02

0.88

2.2 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家庭护理模式的干预,观察组在治疗后的哮喘控制测试(ACT)得分、生活质量问卷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哮喘发作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哮喘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比较

指标

观察组治疗前

观察组治疗后

对照组治疗前

对照组治疗后

P值

ACT得分

15.00±2.00

22.00±2.50

15.20±2.10

17.00±2.20

<0.01

生活质量得分

60.00±10.00

85.00±10.00

61.00±11.00

65.00±10.00

<0.01

哮喘发作频率(次/月)

3.00±1.00

0.50±0.50

3.05±1.02

2.50±1.00

<0.01

以上结果显示,经过家庭护理模式的干预,儿童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有了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哮喘发作频率显著减少。这表明家庭护理模式能有效增强儿童哮喘患者的病情管理,有助于改善患儿的整体健康状况。

3. 结论

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了家庭护理模式对儿童哮喘患者管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家庭护理模式的干预下,儿童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测试(ACT)得分和生活质量问卷得分均显著提高,哮喘发作频率显著降低,与接受常规医疗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些结果表明家庭护理模式在儿童哮喘管理中的有效性,尤其是在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和减少哮喘发作方面。

家庭护理模式通过增强患儿及其家庭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家庭环境以及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和支持,有助于实现儿童哮喘患者的长期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此外,家庭护理模式的实施还有助于提升家庭成员对儿童哮喘管理知识的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庭管理环境,对防止哮喘的复发和加重起到积极作用。

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我们推荐在儿童哮喘管理中更广泛地应用家庭护理模式。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应当考虑将家庭护理模式纳入儿童哮喘的标准管理流程中,通过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资源支持,鼓励患儿家庭积极参与到哮喘管理中来。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家庭护理模式的最佳实施策略,以及如何将其与其他干预措施有效结合,以实现对儿童哮喘患者更全面、更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张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30):131133.

[2]辛超君,曹利静,李静等.护士主导ATSP家庭护理模式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23,39(11):10521055.

[3]王双.家庭护理模式在小儿感冒咳嗽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妇儿健康导刊,2023,2(14):180182.

[4]刘桂芸,朱美玉,刘云霞.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08):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