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普放检查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基层医院普放检查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分析

邓继伟

重庆市开州区丰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5400,

摘要:目的:基层医院普放检查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将我院2022年4月至2023年7月接收的78例肺结核确诊患者开展相关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应用常规诊断的常规组与使用普放检查的普放组,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率。结果:普放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2.31%高于常规组患者诊断准确率71.79%(P<0.05);普放组诊断特异性89.74%、敏感性94.87%优于常规组诊断方式61.53%与74.23%(P<0.05)。结论:肺结核具有高度传染性,其疾病治疗重点在于早诊断早治疗,而普放检查检查结果准确性高,检查操作不复杂,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基层医院;肺结核;普放检查

肺结核,俗称“肺痨”,是一种由结核分歧杆菌感染而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病灶部位发生于患者气管、肺组织、支气管以及胸膜部位,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乏力、咳嗽、发热等[1]。肺结核具有传染性,通常是由肺结核患者咳出的痰液中所携带的细菌传染给他人,或是通过飞沫传播的方式,因此,预防肺结核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做好与肺结核患者的呼吸隔离[2]。但对于一些病症较为严重或耐药结核菌感染患者来说,常见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当病情进一步加重时患者会出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食欲下降、营养不良等症状,对于一些免疫力较差的患者还会引发患者出现中毒或发热表现。因此,在肺结核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对治疗肺结核疾病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在我院接受治疗肺结核患者展开研究,探究临床普放检查在基层医院诊断肺结核疾病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2年4月至2023年7月接收的78例肺结核确诊患者开展相关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应用常规诊断的常规组与使用普放检查的普放组,各39例患者,其中常规组男性23例,女性16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41.25±3.52)岁;普放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7例,患者最小年龄26,最大年龄71岁,平均(42.24±4.28)岁,两组患者病程与其他基础资料比较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肺结核的诊断标准;无其他影响本次研究的重大疾病;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上消化道急性穿孔患者;严重心脑疾病患者;重大精神类疾病患者;无主诉能力患者;对治疗使用药物过敏患者;患者存在影响本次研究的其他疾病。

1.2方法

    在进行电子影像学检查之前,应对患者疑似患处进行体格检查,通过听诊检查患者呼吸音强弱;痰鸣音与肺腑湿啰音是否异常。

    常规组:使用CT检查。

普放组:使用X光检测,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录入,选取医师团队,对检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患者病情,以病理检验结果为金标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疾病诊断情况与诊断准确率;比较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特异性、敏感性。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X2检验组间研究的计数资料。如若对比差异P<0.05,则充分表明组间统计学研究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疾病诊断情况与诊断准确率

   普放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2.31%高于常规组患者诊断准确率71.79%(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疾病诊断情况与诊断准确率[n(%)]

组别

例数

肺炎

肺癌

肺脓肿

肺结核

准确率

普放组

39

1

2

1

35

36(92.31)

常规组

39

3

3

4

28

28(71.79)

X2

5.5714

P

0.0182

2.2比较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特异性、敏感性

    普放组诊断特异性89.74%、敏感性94.87%优于常规组诊断方式61.53%与74.23%(P<0.05),其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1比较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特异性、敏感性[n(%)]

组别

例数

特异性

敏感性

普放组

39

35(89.74)

37(94.87)

常规组

39

24(61.53)

28(74.23)

X2

8.4193

4.4769

P

0.0037

0.0062

3讨论

我国结核病患者总量在全球范围内占比较大,对医疗资源需求急剧上升,现阶段,疾病多通过综合医院进行诊断,确诊后送往专业治疗机构统一针对性管理。通常意义上,肺结核患者依据病灶症状、病变程度进行区分,但与其他结核病患者接触是疾病主要诱因[3]。疾病菌体感染后,并不会立即出现病发症状,而是随着身体免疫力状况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变化,出现疾病征兆。结核疾病出现在机体多器官内,但以肺部疾病感染为重,随着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相关研究内容表明,肺结核疾病高发于我国农村地区,而服务于农村人口的基层医院,则是肺结核诊断第一现场[4]。早诊断、早治疗是疾病控制有效手段,通过对患者电子影像学检验与患者面诊情况可以直接诊断疾病,而X线检验就是基层医院疾病诊断重要方法,其检查方式简单、检验结果迅速、操作难度较低,对基层医院防止肺结核有重要价值。而CT检验虽然检验也较准确,但由于基层医院资金技术闲着,难以得到有效利用,设备更新与人员操作无法满足集成医院需要,因此无法普及应用。

我院基于以上内容,分析研究普通放射诊断在基层医院应用价值,并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普放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2.31%高于常规组患者诊断准确率71.79%(P<0.05);普放组诊断特异性89.74%、敏感性94.87%优于常规组诊断方式61.53%与74.23%(P<0.05),其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综上所述,基层医院由于技术资金受限,CT仪器更新较缓,检查结果精准度较差,而普通放射检验具有检查简易便捷,检验结果准确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行应用。

参考文献:

[1]严素云. 基层医院普放检查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3,32(1):94-96.

[2]何京涛,刘微娜. 普放检查在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研究[J]. 婚育与健康,2022,28(14):137-139.

[3]南兴立. 普放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点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8):290.

[4]桑传海. 分析普放检查在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8):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