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优质护理具体体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1

手术室优质护理具体体现

游青  

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手术室是医院中最为特殊和重要的场所之一,是疾病治疗和抢救的重要阵地。手术室优质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手术效果以及医院的医疗质量。因此,优质的手术室护理不仅关乎患者的满意度,更是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

一、手术室优质护理概述

优质护理服务是卫生系统护理模式改变的核心,优质护理服务必须帮助病人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它体现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并把护理程序人性化、规范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中,“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为病人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性的一种动态、完整、连续的综合护理过程。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创新护理管理,保证安全质量,深化专科内涵,提升护理品质。护理工作者应在为病人提供全程、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中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手术室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在手术室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二、手术患者一般心理特点

1、多愁、忧郁、渴求

手术患者手术前有90%以上患者,精神过废紧张,考虑问题多,感悟易冲动,夜间失眠部分患者怕手术拖延时间长,医学费用大,经济负担不起,尤其农村患者,担心医护人员看不起,手术不给细心做,同时,还总是渴望由技术高明的医生给自己做手术,医护人员对自己的重视和关心,想寻找一切机会同医护人员交谈,从中渴望得到一点精神安慰和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手术中的一切情况,这种焦虑和忧郁必须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2、恐惧、紧张

对手术盼望很久的患者,一旦知道自己将要实行手术时却又产生了惧怕,自怜,紧张的心理。恐惧心理多发生在大手术或肿瘤的患者根据不同病人的表现形式又可分为抑郁型、激动型。

1)抑制心理:多见大手术和中老年女患者,由于对手术缺乏正确认识及对手术室这种特殊环境的陌生又增加一份神秘感,所以,把手术看得特别可怕,想起刀子、剪子、血就发抖,患者表现为神经抑制,反应迟缓,表现呆板,若有所思,问其话时突然醒悟,肢体活动僵硬不灵活,如仰壁动腿等。鼻尖出汗,发抖,双手下意识“紧张握床单”等。

2)激动心理:由于过度恐惧心理压力过大,无法忍受,采取自我解潮的方式,常在推进手术室途中就痛哭流泣。表现为神经衰弱症侯群,持续不安,心烦意乱,多见于儿童及女性病人。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的具体体现

1、患者安全保障

患者安全是手术室优质护理的首要任务。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例如,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进行身份核对和风险评估,确保手术的正确性和患者的安全;在手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在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和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手术过程优化

在手术中,护理人员不仅需要熟悉手术步骤,还需要与医生及其他医疗团队成员保持紧密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1)熟悉手术步骤: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并熟悉各种手术的步骤和流程,在手术过程中,能够迅速、准确地为医生提供所需的器械、药品等,确保手术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2)与医生的默契配合:护理人员应能够理解医生的需求和意图,迅速而准确地执行医生的指令。同时,他们还需要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与医生共同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3)调整护理方案以满足个性化需求: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适合的护理服务。这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的持续监测、心理状态的评估与干预、疼痛管理以及术后康复指导等。

3、减轻患者术后不适

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因为手术创伤、麻醉反应等原因而感到疼痛、不适,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康复速度,还可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优质的手术室护理还体现在关注患者的术后恢复,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护理措施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1)合理的药物镇痛: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情况,合理选择和使用镇痛药物,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避免药物副作用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个体化康复训练:针对患者的手术类型和身体状况,护理人员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身体机能,减少术后卧床带来的不适和并发症。

(3)舒适的体位护理:手术后,患者通常需要保持特定的体位以促进伤口的愈合。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舒适度,协助患者调整体位,减轻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产生的不适。

(4)心理支持与情绪疏导:手术后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仅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还可能影响康复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