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治疗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效果与CD4+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抗结核治疗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效果与CD4+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吕仲

四川省司法警官总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艾滋病伴发肺结核病患用于抗结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艾滋病伴发肺结核感染病患作为研究主体,时间纳入段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全部病患均接受抗结核治疗方案,并在治疗前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检测,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情况、痰菌转阴率、胸片病灶吸收率和CD4+淋巴细胞技术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升高,病患症状好转、痰菌转阴、肺片病灶吸收良好和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存在关联性,而当病患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不足100个/μg时,治疗效果最差。结论:艾滋病伴发肺结核病患在治疗中,接受抗结核治疗,其治疗效果和CD4+淋巴细胞水平存在相关性,能够将其作为判定临床治疗效果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抗结核治疗;艾滋病;肺结核;CD4+淋巴细胞

艾滋病作为全球未能攻克的疾病之一,有较高的病死概率。现如今,社会对于性理解的逐渐加深,导致我国罹患艾滋病的人数持续增长[1],也使艾滋病伴发肺结核的发病概率居高不下,特别是在遗传、传染方面,控制难度不断升高。由于肺结核容易使艾滋病感染者的病情加重,影响病患的生存质量,为了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现对20例艾滋病伴发肺结核病患接受抗结核治疗的过程展开如下汇报。

  1. 基础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艾滋病伴发肺结核感染病患作为研究主体,时间纳入段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全部病患均接受抗结核治疗方案。其中,60.00%占比为男(12/20),40.00%占比为女(8/12),年龄纳入段24岁-64岁(44.42±3.26)。全部病患均依照艾滋病诊断标准,通过2次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试验,阳性者送入艾滋病实验室进行蛋白电泳印迹检测;肺结核根据结核病学会分会制定的指南诊断。症状表现:10例病患出现咳痰症状,3例病患出现咯血症状、4例病患出现发热症状,3例病患出现盗汗症状。

1.2方法

全部病患均接受抗结核治疗方案,即2个月强化期与4个月巩固期抗结核治疗,其中,2个月强化期治疗方案为:四联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4个月巩固期质量方案为:异烟肼与利福平联用,未实施抗病毒治疗。要求病患每个月接受肝功能、肾功能复查,同时观察病患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

1.3观察标准

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4个月收集病患3毫升静脉血,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淋巴细胞。在治疗完毕后,评估病患的恢复情况、胸片病灶吸收情况、痰菌转阴情况,同时探究CD4+淋巴细胞与其存在的相关性。

  1. 结果

2.1CD4+淋巴细胞检验结果

在抗结核治疗前,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低于100个/μl共有12例,100-200个/μl共有5例,超过200个/μl共有3例;治疗第1个月,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低于100个/μl共有6例,100-200个/μl共有0例,超过200个/μl共有14例;治疗第3个月,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低于100个/μl共有2例,100-200个/μl共有1例,超过200个/μl共有17例;治疗第6个月,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低于100个/μl共有2例,100-200个/μl共有0例,超过200个/μl共有18例。由此可见,抗结核治疗后,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有所升高。

2.2抗结核治疗和CD4+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分析

在治疗前,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低于100个/μl共有12例病患中,10例痰菌检验呈阳性,治疗后9例病情好转,1例痰菌转阴,经过胸片显示病灶吸收良好共有8例;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00-200个/μl共有5例,该例痰菌检验呈阳性,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痰菌转阴,胸片显示病灶吸收良好。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超过200个/μl共有14例,痰菌检验均为阴性,治疗后症状改善良好,胸片显示病灶吸收良好。由此说明,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低于100个/μl治疗效果较差,超过200个/μl治疗效果良好。

2.3不良反应

20例病患在治疗期间,3例病患出现恶心症状,2例病患出现呕吐症状,1例病患出现食欲不振症状,2例病患出现暂时性转氨酶升高,1例病患出现肾功能障碍。以上病患通过对症治疗,不良反应均得到有效改善。

  1. 讨论

结核病作为艾滋病病患较为多见的机会性感染,艾滋病感染也是引发结核病的重要影响因素[2],其发病概率升高30倍。艾滋病病毒对人体的CD4+淋巴细胞进行侵犯,促使CD4+淋巴细胞减少,而表现出巨噬细胞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生长能力弱化,限制结核性肉芽肿,导致结核分枝杆菌不断在体内繁殖,而引发肺结核病症。相关研究指出[3],艾滋病感染伴发结核病的症状表现和病患免疫抑制程度存在关联性,外周血CD

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作为人体免疫状态良好的标志物,也是人体抗结核分枝杆菌的重要免疫调节细胞,在机会性感染干预与艾滋病病程控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抗结核治疗前,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低于100个/μl共有12例,100-200个/μl共有5例,超过200个/μl共有3例。由此可见,艾滋病伴发肺结核容易在任何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中出现,而相比较来讲,低于100个/μl更容易出现。病患接受抗结核治疗后,结果显示,治疗后9例病情好转,1例痰菌转阴,经过胸片显示病灶吸收良好共有8例;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00-200个/μl共有5例,该例痰菌检验呈阳性,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痰菌转阴,胸片显示病灶吸收良好。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超过200个/μl共有14例,痰菌检验均为阴性,治疗后症状改善良好,胸片显示病灶吸收良好。由此说明,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低于100个/μl治疗效果较差,超过200个/μl治疗效果良好,证实艾滋病伴发肺结核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病患体内CD4+淋巴细胞免疫存在关联性。

艾滋病伴发肺结核病患的治疗主要以抗结核、抗病毒为主,出于对病患生活品质、不良反应、医疗资源的考量,为了强化治疗安全性,抗病毒治疗通常在抗结核治疗后实施,尽可能减少传染源,避免病情发展,提高临床预后效果。然而,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除非在结核治疗中,发现艾滋病进展或者死亡风险,通常在抗病毒治疗完成后,实施抗结核治疗。本次研究结果表明,20例病患通过抗结核治疗,CD4+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普遍升高,说明抗结核治疗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艾滋病伴发肺结核病患及时接受抗结核治疗,能够强化治疗效果,改善病患的生存质量,使病患的生存时间进一步延长。

参考文献:

[1]李秀喜,李佳.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治疗效果与CD_(4)^(+)T淋巴细胞及影像学的相关性[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5):78-80.

[2]郑小燕,马琴,陈永宏,等.HIV感染合并肺结核肺影像学CT特征与CD_(4)^(+)T细胞及病毒载量的相关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2):193-197.

[3]柴西亮.结核病合并艾滋病患者抗结核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1,44(4):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