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效果分析

牛洁琳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市    300000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教育在提高产妇教育依从性和艾滋病相关知识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医院定期产检的600名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0例。常规组使用常规教育方法,而教育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强化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教育。对两组教育依从性以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教育后,教育组的教育依从性以及艾滋病相关知识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结论:强化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教育可以显著提高产妇的教育依从性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为有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键词: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教育;依从性

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通过母亲感染胎儿或新生儿的过程,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据估计,全球每年有约300万名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90%是通过母婴传播获得。因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对于控制艾滋病疫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孕前咨询、孕早期检测、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等[1]。然而,尽管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产妇仍未能接受有效的预防服务。因此,强化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教育对于提高产妇的认识和接受预防服务的意愿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强化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教育在提高产妇教育依从性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方面的效果,为有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提供有力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医院定期产检的600名产妇,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0例。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见表1。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初产妇/经产妇

年龄

孕周个月

教育组

300

179/121

20~3628.17±3.28

8~1411.75±1.17

常规组

300

171/129

21~3728.19±3.24

9~1511.81±1.13

X/t

0.439

0.075

0.639

P

0.508

0.940

0.523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孕妇,年龄在18-45岁之间;在本院进行定期产检;同意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既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史或HIV抗体阳性;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疾病或精神疾病;无法获得有效的联系方式或拒绝提供联系方式,影响随访。

1.3 方法

常规组使用常规教育方法。①健康教育讲座:定期为孕妇开展关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讲座,介绍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基本知识。②发放宣传资料:提供简洁明了的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手册,供孕妇及其家属阅读。③常规咨询: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机会,解答孕妇关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疑惑。④孕早期检测推广:告知孕妇进行HIV抗体检测的重要性,鼓励其在孕早期接受检测。⑤定期随访:了解孕妇的预防措施执行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教育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强化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教育。①个性化教育方案:通过问卷调查和一对一访谈,了解每位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认知程度、态度和行为习惯。并基于评估结果,为每位孕妇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明确教育目标和内容。之后,根据孕妇的反馈和进展,适时调整教育方案,确保其符合个体需求。②随访与跟踪: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孕妇的教育效果和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对于部分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孕妇,进行再教育和指导,确保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③联合社区力量:与社区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等建立合作机制,确保孕妇在社区也能获得连续、全面的预防服务。同时,利用社区资源,如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扩大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知识的传播范围。④强化孕早期检测推广:制作多种形式的宣传材料,如海报、宣传册、视频等,用于宣传孕早期HIV检测的重要性。并通过增设检测点、延长检测时间、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检测服务等,降低孕妇接受检测的门槛。

1.4 观察指标

(1)教育依从性。十分依从:孕妇能完全遵守所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措施和建议,主动参与并完成所有相关活动。依从:孕妇大部分时间遵守预防措施和建议,但偶尔有疏漏或不完全遵守的情况。一般:孕妇在接受预防服务方面表现较为被动,需要医护人员提醒和督促。不依从:孕妇不遵守任何预防措施和建议,拒绝参与任何相关活动。

(2)艾滋病相关知识评分。应用本院自制依从性评定量表,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母婴传播风险、检测与筛查、预防措施4个维度,分值范围0~20分,分数越高越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规范统计,计数资料用(%)描述,行x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并用(x±s)描述,经t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果

2.1 教育依从性

教育后,教育组的教育依从性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教育依从性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依从(n)

一般(n)

不依从(n)

教育依从性(%)

教育组

300

178

122

0

0

100.00

常规组

300

134

121

45

0

85.00

X值

-

-

-

-

48.649

P值

-

-

-

-

0.000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评分

教育后,教育组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评分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见表3。

表3 艾滋病相关知识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艾滋病基本知识

母婴传播风险

检测与筛查

预防措施

教育组

300

18.75±5.21

18.68±5.38

18.58±1.35

18.74±1.57

常规组

300

16.85±6.35

16.17±6.21

16.36±1.42

16.68±1.74

t

4.007

5.291

19.625

15.224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是全球卫生领域的重点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中,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使用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手段,通过早期治疗和持续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病毒载量,进而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此外,孕期筛查、咨询和心理支持等也成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2]。

然而,尽管有这些预防手段,但由于社会文化因素、知识缺乏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许多孕妇仍未能充分了解和接受预防服务。在此背景下,强化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3]。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强化教育后,教育组的教育依从性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常规组,进一步证实了强化教育在提高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具体分析原因为:强化教育能够更全面、深入地覆盖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相关知识,并针对个体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从而提高孕妇的认知水平和依从性。

综上所述,强化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教育在提高教育依从性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爱华,熊黎黎,谢冬华等.湖南省2011-2020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效果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2,28(12):1436-1439.

[2]冯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3):93.

[3]杨慧颖,朱丽萍,秦敏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8,47(36):4658-4660+4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