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激素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
/ 2

子宫肌瘤激素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

黄小英

 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 妇产科   7441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子宫肌瘤激素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方法:通过对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期间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随机分组观察,本研究旨在探讨激素治疗对子宫肌瘤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100例子宫肌瘤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观察组接受特定的激素治疗,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所有患者的基线数据均进行了收集,包括年龄、病史、子宫肌瘤的大小和位置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有80%的患者显示了子宫肌瘤大小的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的6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素治疗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于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子宫肌瘤、激素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生活质量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根据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统计数据,其患病率在女性中相当高,尤其在生育年龄段的女性中。尽管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在部分患者中,它们会导致月经异常、腹痛、不孕和生活质量的显著下降。随着对女性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如何有效治疗子宫肌瘤成为了妇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新兴的非手术治疗等。在众多治疗手段中,激素治疗因其非侵入性、便利性以及在特定患者群体中的有效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尽管激素治疗在临床上已经应用多年,其具体的疗效及安全性仍存在争议,部分研究结果不尽一致。鉴于此,通过对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深入分析激素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招募了10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20至50岁之间。所有患者均于2022年6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经超声检查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认为子宫肌瘤。排除标准包括:患有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正在接受其他药物治疗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患者、以及有子宫肌瘤手术史的患者。

1.2 方法

在确保所有患者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观察组患者接受特定的激素治疗方案,包括口服避孕药和黄体酮,持续6个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不包含激素治疗。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肌瘤大小、位置等)均在治疗前进行详细记录。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肌瘤大小的超声检查结果,并记录任何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结束后,评估患者的症状缓解程度、肌瘤大小变化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1) 肌瘤大小的变化,通过治疗前后的超声检查数据比较进行评估;2) 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包括月经异常、腹痛等症状的缓解程度;3) 生活质量的改善,采用标准化问卷进行评估;4) 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任何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记录。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量化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数据采用频数(n)和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疗效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所有测试均为双侧检验,P值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研究中,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肌瘤大小、症状改善以及生活质量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下是主要的实验结果及其统计数据。

肌瘤大小变化: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肌瘤平均大小分别为4.20±0.60 cm和4.10±0.55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瘤平均大小减少至2.50±0.45 cm,而对照组减少至3.60±0.50 cm。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肌瘤大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症状改善情况:在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的症状改善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具体来说,观察组中有40名患者报告了症状显著改善,而对照组中只有30名患者报告症状改善,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生活质量评分:使用标准化生活质量问卷对患者进行评分,治疗前观察组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60.00±5.00分,对照组为59.50±4.8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提高至80.00±4.50分,对照组提高至70.00±5.00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记录: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有5例患者(10%)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如恶心、头痛等,而对照组有8例患者(16%)报告了不良反应。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肌瘤大小变化对比

组别

治疗前平均大小(cm)

治疗后平均大小(cm)

P值

观察组

4.20±0.60

2.50±0.45

<0.05

对照组

4.10±0.55

3.60±0.50

>0.05

表2: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治疗前平均评分(分)

治疗后平均评分(分)

P值

观察组

60.00±5.00

80.00±4.50

<0.05

对照组

59.50±4.80

70.00±5.00

>0.05

简要分析显示,激素治疗对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缩小、症状改善以及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肌瘤大小的减小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更为显著,这强调了激素治疗在子宫肌瘤管理中的潜在价值。虽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但观察组中轻微不良反应的比例较低,这进一步证明了激素治疗的相对安全性。

3.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10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激素治疗在减小肌瘤大小、缓解临床症状以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相较于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接受激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肌瘤大小显著减小,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且症状改善率更高。尽管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但观察组轻微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表明激素治疗的安全性较好。基于以上结果,我们推荐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考虑激素治疗作为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治疗选项,尤其适用于寻求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患者。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激素治疗的最佳方案,以及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以便为临床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指导。

参考文献:

[1]徐亚晓,伊孟娜,李轻霞.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对子宫肌瘤患者瘤体体积、血清激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辽宁医学杂志,2024,38(01):64-67.

[2]伊桂红,王样莲.米非司酮治疗女性子宫肌瘤的进展[J].北方药学,2023,20(08):194-196.

[3]廖丹,彭宇.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02):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