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薛娜

131024199312170722

摘要:生态建筑的发展不仅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建筑提出的要求。生态建筑需要适宜技术的设计手段来实现,结合当时环境的特点,设计出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生态建筑,完善生态建筑的使用功能,从而使生态建设设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是未来生态建筑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设计原则;设计措施

一、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

生态建筑就是要结合生态学原理和建筑学原理,在遵循生态平衡的原则上满足人们对建筑功能的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室内外空间要素进行组合,对物质和能源进行合理配置,对能量进行有序循环和转换,实现低能高效,保证建筑的生态型。

生态设计要做好对地理环境、天气环境、干湿度变化等进行仔细的考察。要进行生态环境的设计就要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使它既能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又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实现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在建筑进行破土动工时,难免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一些破坏,比如绿色的草地、树木等资源要被伐掉,周围一些具有风土民情特色的民居要被拆除等。在生态建筑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这些都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社会资源,要尽量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资源,在尽量避免破坏的情况下做好建筑设计工作,让这些资源不仅能与建筑共存,而且能成为建筑设计中一道别有特色的风景线。

建筑设计中存在的污染源很多:光污染。光污染是目前普遍的现象,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光污染环境中,会精神不集中,易感疲惫;化学污染。如果建筑施工中大量使用化工材料,将会存在化学污染;粉尘污染。如果建筑设计与施工不够合理,施工中容易出现大量的粉尘,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噪音污染。噪音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噪音污染同样也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大量的污染会改变周围的生态环境,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要对各种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

健康主要是指生态建筑对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生态建筑除了在温度、湿度、日照、通风条件上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还要从健康出发,减少有害物质对人身体健康的伤害。建筑建设需要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废弃物的污染,减少对气候的改变,要形成一个健康的大环境。

二、生态建筑设计的特点

以整体化和系统化的发展理念来进行总体的设计和规划,将自然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充分的考虑进去,以协调建筑设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

必须充分的认识到人是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只有大家和平共处才能实现共同生存和和平发展的目标。

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应首先将一些天然的建筑材料优先考虑,结合一些可重复利用的天然材料来完成生态建筑的建设工作。

根据生态建筑的理论指导,在生态建筑的过程中将一些先进的技术运用到实际过程中,同时按照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技术的指导和运用。

将生态建筑的理念充分的融入到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去,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建设工作。注重将生态环境的人文精神以科学的方式展现出来,进而在建筑地址的选择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和衡量。

三、生态建筑设计的措施

建筑的外部环境主要是规划其外部的绿化环境。首先,建筑周边的绿化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可以和当地的人文、环境、资源相结合,设计出符合当地环境条件的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内部环境设计的重心是建筑能源的利用,特别是对绿色能源的利用。绿色生态建筑的节能设计,首先要把建筑设计提高到一个高水准上,其次,要找到恰当合理的优化能源的方式,最后,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要将能源利用方案融入进去。要善于利用风能和地热能以及太阳能等资源,这些资源都是可再生无污染的资源,能够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当前,陆续出现了智能化建筑将风力、湿度以及温度进行自我调控,因此,这也是生态化建筑今后的发展方向。

外围护结构是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因此,保证建筑节能就必须对外围护结构采取节能措施。不同气候的条件对建筑的外围护结构的要求不同,气候越是寒冷地区的建筑,其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效果要求越高,此时需要在结构中使用传热系数较小的保温功能较高的隔热材料,以减小外界冷空气对室内的影响。目前国内建筑通常采用复合墙体的方法来实现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即将保温材料融和到墙体结构内部,使结构在具备传统意义上的承重功能的同时,保证其保温功能,并且避免了墙壁过厚。

加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尽可能地降低能源和物质投入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出。可将建筑施工中的费弃材料,经过加工和改造,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利用到建筑中。施工中加大对木材、保温材料等可再生材料的利用,减少建筑的投资,减少自然资源使用。

生态策略对环境的生态价值极为重要,生态价值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略了设计方案的个性。生态化的建筑设计对自身形象十分在乎,优秀的建筑形象,有利于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完美融合。在进行生态设计时,设计师需调动丰富的想象力,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本思想,以高新技术为手段,结合当地的地理状况,采取多种设计方法,准确把握设计尺度,使建筑错落有致,符合当地风情,且尽量和周围环境互相融合,和谐共存。

四、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

我国生态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交融,是生态建筑设计今后的发展方向。如今建筑的模式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更多的考虑是如何的利用自然条件,进而达到节约能源,同时能够使建筑很好地融入到我们的实际的生活之中,这需要我们进行技术方面的不断地创新,要多方位进行更为具体的研究考察,只有很好运用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面临着很严峻的生存问题,怎样才能更好的使我们这个文明的社会继续发展下去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进一步的进行改革创新,对当前的经济、环境都要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对于以后的发展具有非常的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质量与品质,特别是对绿色住宅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居住建筑设计向着生态环保方向发展。建筑设计者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准则,坚持美观、安全、经济等建筑结构设计原则,来创新设计方案,运用更多的生态环保材料以及环保技术,合理的加大自然景观的利用,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具健康性、环保性。充分的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高品质要求,所以,绿色环保的风格必将成为新时期我国建筑设计发展新趋势。

结束语:

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人员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时,要充分认识生态建筑的重要性,采用科学的设计技术,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切实提高生态建筑的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力爽.浅析我国现代生态住宅建筑设计[J].科技资讯,201902).

[2]庄健.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2).

[3]杜美忠浅谈建筑生态设计[J]山西建筑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