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

高燕燕

身份证号:150424198603260023

摘要农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带动下,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大课题。在这些方面,农作物是农业生产方面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农作物种子种植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因素,若对其风险因子的认识不足,可能会导致作物的生产效率低下,进而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下降。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风险因素;种子质量;提高措施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作物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使整个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作物种子在收获、培育、储存、种植等过程中,除了人为的原因外,还存在着其它的风险因素。农作物质量固然重要,但若不能针对其它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则会对整个农作物生产的总体水平产生重大的影响。研究农作物种子种植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对于改善农作物生产、保障农作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分析

1.1自然条件因素

农作物生产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因素,农作物生产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特别是在自然灾害等非可控的情况下。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作物的种子容易被破坏、矮化,进而导致作物的减产。而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以很好的规避,要知道作物的适应特性,就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为作物创造适合的成长环境。首先,就是用来种植植物的泥土。不同区域的土壤水分和土质差异很大,虽然土壤适合作物的生长,但却受到了土壤水分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无法达到播种的实验生产水平。其次,就是当地的天气状况了。我国占地面积广阔,地形地貌与气候都丰富多样,而复杂的地貌与气候为不同的农作物提高了生长条件。例如在青藏高原等高山高原地区,海拔、冻土及水热条件等因素,影响了植被与土壤的水平地带变化,随着整个高原从东南向西北的湿度的减少,地带性植被依次为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由于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某些地区更适宜种植水稻,棉花,玉米等农作物。而春旱夏涝、台风等不良的气候现象会导致农作物种子不能发芽,甚至遇到病虫害等问题。

1.2非自然条件因素

除了自然因素的影响之外,非自然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很多。非自然条件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生产技术因素。

1.2.1人为因素

其原因有两点:第一,农户的科技观念比较薄弱,在采购种子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是凭借着自己的个人的生产经验,而缺乏一种正确的判断能力,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商人所蒙蔽,从而造成了种子的质量问题。此外,大多数的农户都没有将自己的采购票据保存起来,从而造成了后来的生产工作因为没有证据而不能赔偿而不能进行下去。第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没有及时地进行肥料和病虫害的控制,造成了错失了生产的黄金时期。有些农户的生产思想僵化,盲目施用化肥,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有些农户对农药使用不当,对农药使用不当,没有达到对害虫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

1.2.2生产技术因素

农业生产工艺是影响农作物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当前农业生产工艺采用的亲本种子纯度较差,且含有大量的杂质,因此,收割后的种子难以确保其纯度。若不能适时收割,也极易引起萌发与霉菌等问题。

二、种子提质的可行性措施

2.1保证种子优良率

好的种子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因此,要从种子入手,在生产中存在着不可回避的因素,要确保种子的质量,必须从种植环境、生长过程、流通保存三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首先,及时去除杂草,为种子提高舒适的生长环境。杂草和地头以及长歪的植株去除不及时将导致农作物生长空间被挤占,无法获取更多的养分,影响种子发育。有些作物需要进行散粉操作,要多加注意,避免因去雄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生长发育不良。其次,合理收割农作物。由于不合理不科学的收割农作物,有些作物发育过于成熟之后会腐烂变质。在机器采收之后,由于人工摆放混乱,大大增加储存这一环节的工作繁琐程度影响农作物质量。最后,种子公司加强管理力度。种子公司库存种子时未进行干燥处理导致种子潮湿,在还未卖出就已发芽变质导致种子种植发育不良。应做好库前检测工作,对种子发芽率、含水量、干净度等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种子质量问题,过滤不良种子。对工作人员进行种子培育经验培训,科学存储种子。

2.2完善基础设备建设

种业企业在播种时,要注意配套设施的落实,确保良种繁育与配套的配套设施的建立。首先要建立耐湿、低温、高规格的冷库,并设置干燥设备。其次,要有高性能的种子处理设备及选种机,并配置有自动打包生产线进行种子的打包。随着先进的设备建设,这些种子企业能够改进筛选工作,降低其老化速率,改善其质量。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为农作物的质量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 

2.3增强农民的相关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

一些农户只靠自己的经验来选购种子,而不是用科学的手段。一些不法商家抓住机会,以次充好,既欺骗了农户,也妨碍了农户的高产。因此,要增强农户的法制观念,教会他们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在选种时保存好票据,以便在农户选种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优选,从而确保种子的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农户应从观念上提高对农作物质量的认识,在选种时,应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品种进行播种,并检验其优质度;在栽培期应注意合理施肥,注意病虫害的预防;在贮藏过程中,应使其保持干爽,防止腐坏。同时,要加强对农户的栽培技术和观念的培养,才能切实实现上述目标。

2.4优化种子贮存条件

农作物种子是农业生产中的基础,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但是,在播种时,由于病虫害传播、气候条件恶劣以及土壤质量的差异,会对其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保证质量、降低栽培风险的前提下,必须对贮藏环境进行优化。首先,对贮藏环境中的温、湿度进行适当的调节,是改善贮藏质量的一项关键技术。种子在储藏期间极易受到潮湿或高温的影响,从而引起种子的霉变、变质或丧失萌发的能力。所以要保证贮藏时的空气湿度和空气的湿度,一般要保持40%-60%,气温5-15℃。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分、气温的波动,使其具有较强的发芽能力。其次,应重视对贮藏容器的选用与处理,以保证种子的质量。为保证种子在储藏期间处于适宜的湿度及空气流通状态,必须具有良好的空气流通性。常见的储存容器有纸袋,塑胶袋,密封瓶等。另外,对贮藏期间进行严格的检验与监管,对不合格的种子、杂物进行清理,以保证其纯净、完整。另外,对其进行常规的质量检查与筛选,对改善其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种子质量的检验主要是由种子的萌发率、纯度、湿度及营养成份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根据检测结果,可以将质量不达标的种子进行淘汰和筛选,留下质量较好的种子进行种植,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结语

总之,虽然农作物的生产有很多的风险,但如果能够用科学的方式来解决,那么农作物的质量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要想提升农作物的质量,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就必须要从农作物自身、种业企业、农户和政府多个方面入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农作物的质量,从而帮助农户进行高效的耕种,从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董兰阁. 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2):3.

[2] 周娟. 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因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J].  2021.

[3] 张文玲. 农作物种子种植风险成因与提高种子质量的措施分析[J]. 农村科学实验, 2019(2):2.